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红岩春秋》2013,(1):21-23
2012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海外资料搜集考察团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美国罗斯福总统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处,收集到抗战时期的珍贵图片上千张。现撷取其中部分予以展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2012年9月下旬,“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海外资料搜集考察团”一行23人来到美国,先后在旧金山、华盛顿、波士顿、纽约等地,专访了在西方精通中日两国事务、享誉世界的社会学家、不久前刚出版了《邓小平时代》的傅高义教授,著名社会活动家、飞虎将军陈纳德之妻陈香梅女士等与抗战大后方历史相关的人士,走访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罗斯福总统图书馆等,收集保存在海外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3.
2011年夏天,我参加了由美国政府主导的大学生赴美国工作旅行项目,在美国缅因州停留了4个月。在此期间,受“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和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我专程前往华盛顿,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了解其馆藏抗战文献资料情况。  相似文献   

4.
初到延安1938年10月,我从"孤岛"上海千里迢迢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我们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抗日青年跨进了大门口挂着"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横匾的大门,门两侧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的校训。  相似文献   

5.
杨昱 《红岩春秋》2013,(1):18-20
杨昱:美国行收获丰硕,反响热烈。请谈谈这次美国行的由来?周勇:我从1979年起开始从事历史研究,已经34年了,其中研究抗战史30年。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到美国去查找这段历史的档案史料。新中国成立后,因为两国的长期隔绝,国内学界没有条件看到这些材料。改  相似文献   

6.
正独家揭秘一个美国将军眼中的蒋介石与中国抗战——约瑟夫·史迪威缘何来到中国?他为何与蒋介石屡生抵牾乃至反目?他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与抗战决心?他对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又有各自怎样的评价?他为战时中国国民政府军队的变革作了哪些努力?他如何看待中国远征军?……种种疑问都将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作为二战时期美国援华抗战的最高军事长官,史迪威亲眼见证和参与了中美两国联合抗日的那段历史。书中,史迪威将军透过自己私人化的视角,将这段历史给予了生动、鲜活的还原。  相似文献   

7.
近期,柘荣县委党研室决定将收集到的46幅柘荣民主革命斗争图片,连同省室编纂的福建版《奋斗·辉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图片,在七一前夕到全县各乡镇、中小学巡回展出,广泛宣传党史知识,增强对党员干部和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8.
正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他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革命家与改革家、民主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还是一位口才卓绝、极富感染力的天才演说家。从青年时代在安庆藏书楼发出"安徽革命第一声",到晚年在江津聚奎中学做最后的抗战演说,陈独秀一生的演讲足迹遍  相似文献   

9.
《党建》2015,(5)
<正>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党建网将在党建网上开设"抗战雕塑图片展览馆",展示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抗战历史和精神风采,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我们从即日起,向全社会和广大读者、网友公开征集抗战雕塑摄影照片。相关事项如下:1.内容:作品可以是单个雕塑、群雕、系列雕塑,可以是安放于纪念馆、博物馆、广场、街道等公共场所,也可以是个人收藏、最新创作的雕塑。来稿请注明雕塑作品的作者、创作时间、  相似文献   

10.
抗战期间,我军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心战方法 ,从"统一战线"的凝心聚力,到"瓦解敌军"的情感渗透,再到攻心夺气的游击战术,抗战期间的心战利刃无往不利,其成功经验必将为我军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刘邓大军"威名远扬,战功赫赫。作为这支部队军事主官的刘伯承和政治主官的邓小平从1938年开始了长达13年的合作,他们率领"刘邓大军"所向披靡,从百团大战到挺进大别山,从淮海战役到解放大西南,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本文着重撷取和挖掘这对黄金搭档在抗战时期留下的一件件文物背后生动感人的故事,从某些侧面真实地反映那段变幻莫测、可歌可泣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钱宏 《党史文苑》2009,(9):11-13
本文作者钱宏先生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CCG)核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凤凰新媒体凤凰博报首席评论员、中欧社会论坛首席顾问。其近著《和解的年代:从共产主义到共生主义》和《一个民族的灵魂:从文化再造到中国再造》两书,先后被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和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收藏。钱宏先生曾主持国家九五计划重点图书《国学大师丛书》,并被评为“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现任《双休日》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编审。本文为纪念方志敏诞辰110周年而作。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人自古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日寇侵华,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当时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只要对国土故乡怀有情感的,都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中。他们以行动抗击日寇,伸张民族正气,向世人展现了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抗战风骨。“中国有强大的实力抗击日本吗?”当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询问杨虎城将军时,杨虎城这样回答:“谁能从理论上解答这个问题?我认为中国的力量不在飞机和坦克,日本拥有更多的飞机和坦克。我们的力量就在于我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5,(11)
从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到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再到2015年7月7日习近平参观《伟大胜利历史贡献》抗战主题展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讲话。本文分别从"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功勋与伟大贡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方面,来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15.
500年来,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到英国,再到美国,国家"霸权形态"从传统"领土殖民"形态,逐渐"羽化"成现代"金融殖民"形态。美国作为当今全球唯一的超级霸主,金融殖民是其权霸护持的核心秘笈,金融霸权成为美国获取霸权红利的基石,霸权红利成为美国不劳而获的源泉。通过投资、贸易、债券、股市、期货、汇率、大宗商品,以及多如牛毛的各种金融衍生品等工具,美国从全球掘取霸权红利的途径五花八门,笔者归纳总结了以下十个主要途径和渠道。  相似文献   

16.
学界关于1945年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传统观点认为,美国提出这项政策的目的,主要是为帮助蒋介石打内战、消灭中共。但事实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提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从援蒋联共到扶蒋疑共再到扶蒋反共的发展过程;美国之所以扶蒋,主要是考虑到战争后期苏联对华影响的不断扩大及可能出现的共苏合作所带来的对国民政府统治的冲击,政策初衷主要是为保护国民党政权,帮助蒋介石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共苏合谋的背景下维持统治,而不是相反,一开始就帮助蒋介石实行军事反共;政策提出者并非赫尔利,而是罗斯福;美国提出扶蒋政策后初期主要是从政治和经济着眼,并不直接涉及用军队帮助重庆。后来之所以发生转变,是因为1945年中苏条约签订后苏联不仅没有履行条约义务还采取一系列单边行动激怒了美国。美国为遏制战后苏联在华势力的扩张才最终选择在军事上帮助蒋介石进行军事反共。  相似文献   

17.
费正清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头号中国通",素有"研究中国历史的美国教父"之称。但费正清却称邓嗣禹为"老师"。他说:"邓嗣禹在他刚到哈佛大学从事汉学研究时,给过他种种指引,他永远感念这位典范的华人学者。"  相似文献   

18.
<正>精神,从哲学的层面上讲,指的是由物质产生的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精神有时又指一个时期、一件事情以及一次会议的主要意义、宗旨,如我们常说的会议精神、文件精神,等等。精神用在人的身上,往往称为具有"精神气",说的是一个人的生机和活力。中国人通过历史提炼出的精神有很多,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这其中,抗战精神无疑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影响全国民众,对中国历史产生过,而且还将继续产生重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筑光"走上了一条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之路。它的会员包括学生、教师、工人和普通市民,它的宣传活动影响到了整个贵阳地区,团结了进步力量,教育唤醒了群众。筑光音乐会原名"筑光音乐研究会"(简称"筑光"),是一些音乐爱好者于1937年4月创建的公开音乐团体。"筑光"成立之初,是以研究音乐的演奏技巧为主,吸引了不少音乐爱好者,成立不久就发展了一批会员。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将这个合法的音乐团体,改造成受党影响的抗日救亡文艺团体,运用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根据上级组织的指示,50余名党员和进步学生加入"筑光"。他们的活动,对"筑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其从人员到活动形式、演唱内容等都有较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1944年,由一些年轻美国军官组成的"美国军事观察组",为配合在成都的美国陆军第二十航空队对日本土轰炸,到延安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情报收集和相关后勤(救助回程飞行员)活动,也收集了大量关于中共的一手情况情报。由于当时中共积极争取美方援助,对观察组的到来有很高的期望,并将其定性为我党"外事工作的开端"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