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江峰 《世纪桥》2009,(7):100-100,102
法律与道德是现代社会时而冲突时而亲合的两大规范体系。如何深度理解法律与道德的作用,怎样将法律与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社会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入手,分析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融合的必然性,进一步提出德法并举、有序融合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治理社会有两种主要手段:一种是法律手段;另一种就是道德约束。法律和道德的职能与调整范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律约束的是一个人的日常行为的较低的标准,而法律无法约束或约束不到的地方,只有通过道德来约束,因此党和国家提出“依法治国”,同时还要“以德治国”。如何较好地做到以德治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这就涉及到道德建设问题,具体到每个个体这个角度来说,就是要培养一个人的道德能力。高等学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学校德育从本质上说,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社…  相似文献   

3.
王继辉 《求实》2002,(1):46-48
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 ,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且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个体道德建构就是个人道德上的实现过程 ,它是通过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道德内化来完成的。个体道德建构的动力是自我实现的道德需要 ;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是个体道德建构的机制 ;良心和人格是个体道德建构的结果 ;个体道德建构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4.
一众所周知 ,法律和道德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它们在维护经济基础这一共同功能方面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对于国家治理来说 ,是两种不同的手段。例如 :法律强调他律 ,借助于国家机器等外部力量 ,强制性地把人们纳入一定的行为规范 ;而道德强调自律 ,依赖教育、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形成自觉行动 ;法律处置在事后 ,讲究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可量化)为准绳 ,而道德教育可以在事先 ,可以防患于未然 ;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最直接 ,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较迅速 ,而道德作为意识形态 ,有相对独立性 ,变化也相对较缓慢 ;法律是社会发展一定历…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法律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由人的经济关系决定的,用善与恶、好与坏、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现象为标准来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行为规范。道德与法律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作  相似文献   

6.
一、德育建设目标的综合确定德育的概念及特征。德育,即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同智育、体育密切联系。德,即人的思想品德;育,即培植、抚养。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的总和,道德也就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做人的规矩。道德与法律不同。法律是以强制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道德则依靠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道德教育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主体性道德指个体意识到的自身作为独立人格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并为了维护这种独立性而自觉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社会公民主体性道德人格,独立的道德判断和自律的道德行为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文章简明论述了社会转型期主体性道德缺失的三大表征、主体性道德缺失的原因,以及主体性道德重构的原则与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就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统一。研究这种统一,对于我国现在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任何国家的法律,都不可能对整个社会关系进行毫无遗漏地调整,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同法律一样都在起一定的作用,其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密切,作用也大,当法律调整出现空缺或空白之时,社会主义道德对于社会主义法…  相似文献   

9.
储翔昱 《唯实》2003,4(3):46-50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调整的两种手段 ,各自的实现方式不同 ,但最终目标一致。道德是法律的价值核心 ,法是基本道德的国家强制。但由于各自调整方式的不同 ,两者之间的转换应该有个“度” ,不能失之偏颇。道德法律化主要体现在立法方面 ,指法律要以道德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认知问题既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指人们对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意义的完整的认识过程或认识结果。从本质看,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是个体出于政治社会化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认知,是认知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并通过实践对客体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精神"认知,是认知主体在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的价值认知。思想政治教育认知与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有着根本区别,也与道德认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小辞典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同法律相比,道德是一种软约束。道德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任何道德都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小辞典  相似文献   

12.
常沛 《学习月刊》2010,(20):15-16
规则意识教育是培养面向世界,培养社会化、国际化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先哲们早有“无规矩不成方圆”之说.规则是个体在社会中必须遵守的。大到国家法律.小到集体的规章制度都约束了个体的不规范行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具有良好规则意识的人,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人的本质在其社会性.社会关系的形成与维系无不受种种规则的制约,人们对于行为的选择也无不限定在既有的社会规则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一、人才之德的三个层次德是人才的灵魂。按照伦理学的概念,德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物质关系的直接或间接反映。从德的(个体)形成过程看,可以将它划分为三个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理解中,道德是人与人价值关系的一个领域、一个层面,它主要是指人的行为对于人伦社会关系的意义,即:在人的一切活动中,人的思想感情、言论行动是否符合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定结构、秩序和规则的要求,是否有助于它的合理、稳定和发展。如果是这样,就被人们和社会所肯定、接受,判定是合乎道德的、善的;反之则被否定和排斥,判定是不道德或恶的。这一理解来自对道德实践的观察和描述。按照这种理解,道德本身就存在着客观基础和主观形态两个层次。从根本上看,道德是人的生存发展活动和它所依赖、所需要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的…  相似文献   

15.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实践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更加复杂,仅仅靠法律、法规手段制约  相似文献   

16.
道德赏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依赏罚施与的主体不同,它可分为自然赏罚、自我赏罚和社会赏罚.自然赏罚就是人的行为因遵循或违背了自然规律而引起的自然对人的赏罚;自我赏罚就是德行或品质的拥有者既是赏罚的施与者又是赏罚的承受者,即自己赏罚自己;社会赏罚就是社会(他人、群体、政府或国家等)是施与主体的道德赏罚.狭义的道德赏罚即指道德的社会赏罚.社会赏罚按其具体的施与者和施与方式又可分为家庭赏罚、公众赏罚、组织赏罚、法律赏罚和宗教赏罚.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与法律是两个有着广泛而深刻联系的社会规范系统。它们相互作用,彼此支持,维持着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道德是社会的重要粘合剂,一旦公共的道德瓦解,社会将因此崩溃,因此,一个社会的存续必然需要法律对于道德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对于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道德与个人利益具有密不可分性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一定阶级的社会舆论、传统力量和思想信念对人们起约束作用的。在有阶级的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借以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思想工具。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道德。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靠内在修养,二是靠外在培育,两者缺一不可。利益是指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的好处。个人利益是一个客观存在,但…  相似文献   

19.
<正>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等是古人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见解,此观点有失偏颇。所谓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指的是法律与道德这两种规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作为手段或策略的道德教化手段与法律惩罚手段之间的关系。这两种规范在其产生过程中如何相互影响?其在使用过程中又如何相互影响?两者冲突时应如何取舍?这是法律和道德关系问题应该回答的。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群体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教育目的而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人群集合体,它与对象个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具有客观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主体性、受制性、中介性等基本特征以及个体社会化、教育与管理、心理与活动等主要功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群体的发展趋势是由高度同一性的规训式群体转变为社会网络群体,由诸多社会网络关系构成的复杂群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群体存在的常规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