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战略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方银 《当代亚太》2011,(5):6-26,5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韬光养晦"一直是中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同一时期,美国总体上执行了一种"接触加遏制"的两面下注的对华政策。本文对"韬光养晦"与"接触加遏制"这一中美关系中的战略组合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的"接触加遏制"政策存在若干内在矛盾,它实际是一种低水平接触加低水平遏制的政策。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接触加遏制"政策中的接触力度减小、遏制力度加大,这增大了"韬光养晦"政策的难度,降低了"韬光养晦"政策的效果。由于中美利益处于深度相互依赖状态,中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超越"韬光养晦"对"接触加遏制"这样的战略组合,使双边关系能在一个更为稳定与可持续的基础上,向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布什政府对朝政策与朝核危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业亮 《美国研究》2004,18(1):33-54
本文在对冷战后美国对朝政策演变和美朝关系变化进行扼要回顾的基础上 ,着重论述了小布什政府对朝政策调整的内容及其动因 ,分析了美对朝政策趋向和朝核危机前景。文章认为 ,小布什政府对朝新政策是美政府内部两种不同对朝政策主张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 ,但更多反映了保守派的主张。“9·11”事件后 ,在保守派的推动下 ,布什政府又逐渐形成了“鹰派接触”的对朝战略。该战略的实施导致克林顿政府后期已逐渐缓和的美朝关系骤然紧张 ,并且成为朝核危机再次发生的原因。朝核危机发生后 ,布什政府对朝核政策在保持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做了策略性调整 ,但保守派主张的“鹰派接触”对朝战略意图仍没有改变 ,从而给朝核问题危机和平解决的前景带来较大的变数。  相似文献   

3.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朝关系经历了对抗与危机时期、缓和与蜜月时期以及僵持时期三个阶段。在对抗与危机时期,美国对朝采取经济制裁、军事演习等极限施压举措;在缓和与蜜月时期,美国对朝采取首脑峰会、工作磋商的接触政策;在僵持时期,美国对朝"谈压并举"。新冠肺炎疫情也没有给美朝关系改善提供机会之窗。而贯穿始终的是美国对朝制裁毫不放松。特朗普本人及其幕僚对奥巴马政府的对朝政策十分不满,积极应对突飞猛进的朝鲜核导技术,掌握在东北亚地缘战略竞争中的主导权。这成为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的动因。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推动了无核化谈判的展开和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但美朝无核化谈判依然陷入梗阻。  相似文献   

4.
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凯南报告的影响。当今,影响美国对俄罗斯政策的因素主要是:国际权力结构、国内政治和意识形态。这些因素决定了美国对俄政策的两个基本方面:遏制但不直接打击。美俄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分歧,无论是近期还是长期,双方都难于达成突破性的和解协议。从策略性的角度看,美国今天的对俄政策体现为,不与俄罗斯直接对抗,但让俄罗斯深度卷入危机地区(乌克兰、叙利亚),从而加速俄罗斯的衰弱。  相似文献   

5.
朴键一 《当代亚太》2001,(10):40-45
2001年6月6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将恢复同朝鲜接触,这表明布什政府的对朝鲜政策正式出台.布什政府对朝政策构成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对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形势产生重要影响.但因目前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方向还不十分清晰,布什政府的对朝政策还会有许多调整空间.因而今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局势将会经历一段不确定时期.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政府对缅的务实接触政策使美缅关系发生急剧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文章认为,美国改善与缅甸关系,是其全球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主要出于为"重返东南亚"战略打开重要突破口、在缅甸建立美式民主、抢占缅甸市场等方面的考虑,同时也有遏制中国的意图,并在这些方面初步取得成效。美缅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缅甸使西方国家取消制裁而摆脱外交孤立状态,这给中国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之初美国对缅甸政策波折不断,在认识到制裁失败的基础上,凭借务实性接触,美缅关系得以全面回暖,但随即美国对缅甸特定人群和目标采取了针对性制裁,直至当前重拾全面制裁的"大棒".经历了如此的循环往复,美国对缅甸政策大有"回到过去"之势.美国对缅甸政策在"制裁"与"接触"两端摇摆不定,"不完全制裁+不完全接触"混合并存一直存在于其政策调整之中.这种特点源于美国对缅甸政策深层次因素的长期影响,其内在的"两难"在拜登政府期间日益凸显且难以纾解,美国对缅甸政策选择的空间进一步缩窄.面对纷纷攘攘的周边变局,中国应积极寻求拓展周边外交,确保中缅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拜登于2021年1月下旬就任美国总统,美国的对朝政策和朝美关系可能会有新的变化.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拜登政府上台后很有可能会像奥巴马政府一样,对朝采取通过制裁和施压等待朝鲜变化和实现无核化的所谓"战略忍耐".然而,在奥巴马政府奉行"战略忍耐"政策期间,朝核问题不断恶化,朝鲜核能力不降反升,政府受到诸多批评.作为当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拜登正式入主白宫后,其对朝政策会走向回归吗?考虑到"战略忍耐"的目标和环境已然发生变化,笔者认为,拜登政府再次"有意"选择"全面忍耐"的可能性不大,但不能排除其对朝政策最终被归结为"战略忍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布什政府第一任期内的对台政策经历了从亲台、抚台向抑台的转变,呈现出不断调整、战略清晰化、军事关系强化、与对华政策反向互动等特征.未来美国对台政策将以维持台海现状为主,继续对台军售、提升美台关系,拉拢日本等盟国参与,对重大"台独"事变发生时大陆可能采取的武力解决方针进行"吓阻",但也会继续遏制"台独",支持两岸接触谈判.我们应当以新的思路改善两岸关系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铲除美国"以台制华"着力点,分化美国"以台制华"同盟,战术上"以美制台",增强自身经济、军事实力和制度竞争力,做好应付战争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美国研究》2021,35(3):116-149
特朗普赢得2016年总统选举,曾引发美国对俄罗斯政策是否会出现剧烈变化的猜测。特朗普谋求与俄罗斯缓和关系,以扭转因乌克兰危机而深陷泥潭的美俄对抗。然而,特朗普的胜选及其与俄罗斯缓和关系的意图遭到美国建制派的猛烈抨击和抵制。美国对俄政策不仅是美国政策制定者与俄罗斯的互动,更是美国政策制定者内部激烈博弈的结果。由于美国政治体制及国内政治斗争的影响,特朗普制定和实施对俄政策的总统权力受到国会及反俄势力强有力的束缚和规制。事实证明,特朗普政府的对俄政策并未出现逆转,而是延续了奥巴马执政后期对俄罗斯的对抗、遏制和威慑,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升级,导致美俄关系进一步恶化。尽管如此,美国并没有完全放弃对俄罗斯的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