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何川 《传承》2011,(27):70-71
孔子由"仁"的核心思想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积极的思想,但某些封建统治者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需要,对孔子思想作出了一些有利于自己统治的解释与宣教,并不惜大肆进行歪曲,造致后人对孔子思想产生诸多误解。还原孔子基本思想,并对其衍变之消极方面进行探析,对我们正确认识、批判地继承孔子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孔子思想的精华作了探索性的研究。作者认为:孔子思想的中心是“仁”。“仁”的实质是“爱人”,它是被统治阶级要求人与人平等的观念,也是孔子的新人类观。孔子提出“仁”的思想的社会历史根据是尧舜之世“原始社会的民主自由”和西周社会“裕国强民的治理形式”。孔子提倡的“礼”是为“仁”服务的,是要“寓仁的教化于礼”。“仁”在政治上的要求是“要为大众谋幸福”,要作到这一点,就必须施行教育,培养“为仁一以贯之的政治家”。孔子作为教育家是“一代哲人”,他创造的许多教与学的方法,都具有普遍的真理性。作者认为,以往一些儒家正宗学派对孔子思想多所歪曲,对后人影响很大,现在应该重新思考,恢复孔子思想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3.
道是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主题,但一般认为,孔子关注的只是现实生活,宣扬的是一些仁爱学说,很少谈到道本身,这并不意味着孔子没有言说性与天道。因为性与天道的问题是中国思想中的最高部分,所以孔子关于它的言说是有界限的。孔子体道的根本路径是下学而上达,下学是形而下,上达是形而上。他下学万事万物的知识,上达到那惟一的道本身。孔子关于天道的思考集中表现在他的天命观上,其天道就是天命。孔子反对作为人格神的天。孔子不仅淡化了天的人格神的意义,而且也反对各种天地间的鬼神观念。他关注的是人的日常生活世界的问题,而不是那种超出了这个世界的各种奇异和神秘的现象。如果说孔子所说的天道是天命的话,那么他所说的人道就是礼乐。礼作为人道给人的存在确定了一个边界:哪些是可以存在的,哪些是不可以存在的。但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它从建立经修改到完善,经历了一个过程,后代对于前代的礼均有所损益。  相似文献   

4.
高书文 《前沿》2012,(22):51-53
孔子其学宗旨在于对成德成圣的追求,而其成德思想则来源于其对“性与天道”的自觉.“性与天道”是孔子思考的重要哲学问题.孔子通过明鬼神之异,肯定人客观存在的现实性.进而辨人禽之别,明人伦责任,将人的本质属性界定为道德本性.在孔子看来,人的道德本性来源于天道,天是的人的道德本性的形上依据.从“仁者,人也”对人的道德本性的界定,到“知天命”“畏天命”的表述,再到“天生德于予”的自信,孔子从来没有离开对“性与天道”的理性观照.  相似文献   

5.
一 对孔子及孔子思想总的评价 (一)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对孔学的态度 匡亚明认为孔子的历史地位应该肯定,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对这位对中国、对世界都很有影响的人物的为人和思想作出符合于历史实际的科学评价,是一件严肃的、有意义的工作。孔子的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心理素质的形成起过很大的作用,至今还铭刻在海内外炎黄子孙思想感情的深处。孔子的思想,既有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历来认为:由孔子、孟子、荀子等人创立的儒家学派,两千多年以来是以一贯之的,只不过历代的大儒们对它有过不同程度的继承与发展,其基本内容与性质并没有改变.于是尊孔时就争相把桂冠戴在孔子的头上,反孔时就纷纷把脏水泼在孔子的身上.在中国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大圣人是他,大罪人也是他.形成这种奇怪状况、产生诸多悖论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在于没有划清前儒学与后儒学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一、儒学的创立与发展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由中国春秋末期的孔子创立,至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当时私人办学的风气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一些精通诗、韦、礼、乐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师儒”的生涯,这便是最早的儒者,孔子是他们的代表人物。他首先把“仁义”作为儒学的最基本思想,开始了对人的最早反思,并广收门徒,在儒学上取得成就的弟子就有72人,由此形成了一个以孔子为核心的学派,后世称之为“儒家”。儒家与当时的墨家、法家、道家等众多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一起被称为“诸子百家”。到了战国时代,由于孔子的弟子…  相似文献   

8.
参与国家政治以实现博施济众的抱负是孔子一生的追求,对于这种追求的执着使得《论语》中孔子关于归隐的思想表现出了诸多的矛盾。而孔子在归隐思想上表现出的矛盾根源于人类生存处境的本质困境,揭示的是政治社会中人的个体自由与人的社会群体性的深层矛盾,体现的是作为感性个体的人与作为理性的社会群体成员的冲突。孔子对于这种困境的解决是出于一种社会群体责任的理性自觉,正是这样一种理性自觉,使得孔子在归隐思想上表现出了种种的矛盾;而孔子人格的魅力及其思想的价值也在这种矛盾中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9.
自然和人文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两个维度。当前我国学界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学者们仅从自然维度考察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根基、内容、当代价值以及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忽视了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与自然生态思想的形成是同一过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统一、资本本性是人文生态恶化的根源、以人为本和人的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人文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入考察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子学术道路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剑康 《湖湘论坛》2007,20(1):42-46
从"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概括地反映了孔子的学术道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学术道路上走过的重要环节;"上者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则是孔子学术经历的主要特征.孔子的时代虽已远去,但他的学术精神依在.  相似文献   

11.
李钢 《求索》2010,(9):206-207,187
作为儒家著作之经典《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本质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学。《论语》的"仁爱"学说并不是经文式的说教,它散发着自然清爽的诗性美,这些诗性的语言充分展现了"仁爱"的社会生态。孔子不仅提倡社会人文关怀,还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孔子学说中,天是万物之本源,万物同人类一样具有灵性。孔子的这一思想通过"比德"的文学手法,在《论语》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是《论语》的文学之美,更是《论语》反映出的自然生态之美。如果说,社会人文之美与自然生态之美是《论语》内容的反观与写照,于文学形式,《论语》也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文质中和"的修辞文学为《论语》美学思想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这才使《论语》之语言文字能既简约含蓄又富有意蕴,进而成就诸多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12.
毛小林 《前沿》2012,(20):36-37
孔子的仁爱思想以人性为立论的基点,以人为本,主张爱亲、爱众,爱物,追求人与人、人与物和谐相处共生的.孔子仁爱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天然契合.解读孔子仁爱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时代意义,汲取圣者的智慧,发掘其合理成分,对省思大学生仁爱缺失现实,创造良好教育,塑造仁爱品质,有着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孔子教育思想的人文性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内涵,对现代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在培养目标上始终围绕着“成人成才”,在教育对象上注重面向全体,在教育内容上注重人的健全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学习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育评价上关注学生的品行修养和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文思想主张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公安群众工作的内涵包括群众观点、工作方法和相互关系。当前我国公安群众工作实践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文精神缺失、人文关怀不够等现象,这不但直接影响了警察公众形象和警民关系,同时还弱化了公安群众工作的整体社会效能。将人文思想有机融入公安群众工作并贯穿于始终,能较好地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既有利于提高民警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公安群众工作实践;既有强大而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还有着深刻的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处于官方显学位置,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观念、思想观念与道德品质观念的影响非常深远.本文试图从孔子的现实政治诉求、人性论与“仁”的理解、政治思想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等四个方面对其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理论的渊源和创新的角度,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执政理论的新飞跃。具体表现为: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质的新概括;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质的新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质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孔子对于不同弟子所问的同一问题总是有不同的回答,而且孔子对于不同弟子的褒贬态度存在差别,孔子与弟子之间以及诸弟子之间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上也存在分歧.尽管存在着分歧,但他们对于儒学精髓"仁、义、礼、智、性" 的理解与认识却是相通的、一以贯之的,孔子开创的儒学是孔门弟子儒学思想的发端和源泉,他们在某些问题上的意见分歧正是反映了他们对于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和而不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所谓"生命课堂",笔者认为它不仅是一种教学形态,而更应当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追求人的自身发展与完善。它的实现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通过师生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来完成的。"生命课堂"相对传统课堂而言是一种充满人文色彩,更加开放,更加民主,更加智慧的课堂。这种课堂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起点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元问题,它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概念、范畴等一系列基础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广义政治”视角看,我们认为,人类社会氏族制度的形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起点.从这一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起点,有利于我们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其本真.  相似文献   

20.
李道志 《求索》2007,(3):66-68
从历史起源上看,科学与人文原本一家。科学与人文在以下方面有共同的基因:从经验出发,不迷信权威,勇于创造;以理性为依据;对想象力的依赖;对审美的追求;受伦理的制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发展。科学与人文的再度融合,有利于克服狭隘的专业意识,促进科学和人文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克服人的信仰缺失,促进人的自我健全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利于作出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