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14,(7):47-49
“我们一直忙碌于杂务而变得心浮气躁,但当参加完一期道德讲堂后,我醍醐灌顶,觉得人生豁然开朗,工作也更加敬业了。”刚参加完一期道德讲堂的博罗县某镇镇长告诉记者,传统文化具有让人自省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13,(8):24-24
2012年以来,江苏省张家港市把道德讲堂作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唱道德歌曲、讲道德故事、诵道德经典、听道德评议、作道德承诺等形式,实现了道德教育的项目化、实践化、生动化、平民化,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提升市民道德素养。截至目前,全市建立了覆盖全市城乡、各个领域的517个“道德讲堂”,其中村社区道德讲堂105个,机关单位道德讲堂235个,学校道德讲堂37个,企业道德讲堂55个,新市民道德讲堂85个,苏州市级以上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社区全部建立道德讲堂,每个道德讲堂严格遵照“五个一”规范流程,  相似文献   

3.
近日,宁德市人社局举办第二期道德讲堂活动,专门邀请闽学和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朱怀瑜作《中国梦·我的梦》专题讲座,活动按七个环节进行,静默省心、唱一首歌、读一段经典、开一个讲座、作一番点评、作一个承诺、送一份吉祥。通过参加道德讲堂活动,让中心的干部职工感受到了道德的光芒和精神力量,从而  相似文献   

4.
陈康  薛志清 《前沿》2013,(14):12-14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关键在于实践。常州以“道德讲堂”为载体,通过强化价值观导向、构建“七类”讲堂主阵地、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及建立系统化的保障措施进行了实践探索。分析常州“道德讲堂”建设的实践模式,总结常州“道德讲堂”建设的实践特点与经验,对于新时期更好地推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有着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尚德 《时事报告》2013,(1):37-38
“道德讲堂”发端于江苏常州市。2009年上半年,中央文明办领导到常州市调研,发现道德讲堂建设的雏形,指示常州市立足道德建设实践,不断丰富完善,勇于探索创新,建好道德讲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之后,中央文明办多次到常州调研指导,帮助总结经验,提高水平。2011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刘云山、刘淇在江苏考察时,亲临常州道德讲堂,对常州市大力建设道德讲堂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2011年以来,安徽省阜阳公交把推广车厢文化作为扩散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运用图文并茂的宣传方式,努力推行“一车一景观,一车一主题”的车厢文化,率先把车厢内的商业广告转化成文化宣传阵地,把车厢文化建设成为颍州大地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至善 《时事报告》2013,(1):38-39
道德讲堂是基层道德建设的创新实践,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如今,“进讲堂、听故事、讲感悟、勤实践”在不少地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但也有不少地方道德讲堂只是报个名称、挂个牌子,活动开展不经常,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在道德讲堂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要切实增强道德讲堂净化心灵、提升境界的作用,提高道德讲堂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广泛性。  相似文献   

8.
徐缨 《时事报告》2012,(5):41-43
江苏常州,史称“龙城”,素有“季子故里,诚信常州”的美誉,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工业城市。3000年吴文化的绵延发展,造就了常州人尚德守义、崇文重教的优良品格。近年来,常州市广泛建设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道德讲堂”,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道德讲堂作为新时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大创举,不仅创新了公民道德的教育方式,而且与城市文明建设融为一体,成为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0.
李宁  周峰 《岭南学刊》2004,(1):95-96
由广东省伦理学学会发起并组织的“道德建设与广东文化大省建设理论研讨会暨广东省伦理学会2003年年会”近日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召开。来自广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委党校、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40多名伦理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章海山、王宏维、陈贻新、董玉整、戢斗勇等教授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一、当前国内外伦理学研究的新动向及其对广东文化大省建设的启发1、应用伦理学的转向。章海山教授指出,目前国际伦理学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种应用伦理学研究,而应用伦理学研究本身也在发生着三大转向:从个体型、民…  相似文献   

11.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中.前几年对国外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关注好像比较多一些,近几年对有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则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陈力祥 《求索》2014,(11):86-90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目标有四个逻辑层次:消除随意和固定行为,精神自律和慎独践行,道德信仰和理想人格,优序良俗与善德幸福。消除随意和固定行为是最低层次目标,精神自律和慎独践行是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目标的第二层次,第三层次表现为道德信仰并成就理想人格,而优序良俗与善德幸福是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终极价值目标。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目标的四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凸显出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践行目标依次递进的逻辑进程。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人民警察道德建设须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着重从发展的角度研究人民警察道德的体系;以开放、包容、平等、负责的心态,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挖掘国际警察道德中的精华;根植于中华道德文化的土壤,继承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刘孜勤  李莉 《前沿》2011,(6):105-107
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意蕴: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可持续发展使得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为题中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刻诠释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更为重要的是,就传统道德的继承来看,科学发展观形成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的道德追求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育民 《湖湘论坛》2010,23(2):79-84
曾国藩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及公天下的思想传统,其忧乐观体现出一种较高的道德追求和道德境界。他认为国以民为本,为政治军,要以爱民为念。对于国事公事,曾国藩早年便誓如己事,更升华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公尔忘私,国尔忘家;对身家私利则廉清自矢,没有将作官视为牟取私利的途径。作为统治集团的一员,曾国藩又有着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以及与人民对立的一面。其民本思想具有驭民之术的性质,其所忠诚的公和国,也是以君为纲。区别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糟粕和精华,是我们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为政者十分看重道德的力量.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论语·为政篇》中说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说如果以德治理天下.老百姓就会自觉的服从,像众多的星星朝着北斗星一样。孟子说过:“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德与法就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在它们的相济互补下.社会才能有序健康发展。孔子日“仁者爱人”.“仁爱”是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的核心。对于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讲.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要培育个人道德魅力。  相似文献   

17.
道德理想主义和道德批判主义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种不同态度与主张。运用道德批判主义的途径实现道德理想主义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性的丰富内涵,谨防"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维定势;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的新发展,注重改革开放对于现代性的创新;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性的转化进程,关注海内外学者对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赵可 《湖湘论坛》2003,16(5):26-27
吴玉章同志是我党久经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是深受全党和全国人民敬重爱戴的革命老人。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吴老的革命功绩与革命品德 ,盛赞他“始终为革命奋斗 ,无论如何不变其革命节操” ,并号召全党同志向吴老学习 ,“特别要学习他对于革命的坚持性”[1 ] 。考察吴玉章的一生 ,他之所以能够具有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 ,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对中国传统道德坚持批判继承、激浊扬清的正确态度有密切关系。一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道德教育 ,追求高尚至善的道德品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目标之一。吴玉章自小在家教中就受到中国…  相似文献   

19.
对舜文化的追溯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二十世纪这一百年中,华夏大地发生了最具民族性震撼意义的两次文化革命:一次是肇始于《新青年》的诞生、并以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文化革命;一次是从一九六六年“破四旧”开始的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前一次文化革命,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  相似文献   

20.
黄伟年 《传承》2010,(27):48-49
在价值多元化的推动下,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把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时代新的内涵,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从以德治国到以德治校,从以人为本到和谐校园,从民族精神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庸之道到科学发展观,从义礼传输到社会主义荣辱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然走上积极、健康之路,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