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可捕可不捕的人一定不要捕,对可杀可不杀的人一定不要杀,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51年,也就是第一次镇压反革命运动后期,在总结群众性镇反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为我们规定的一项同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的重要政策。这项政策,对于正确地指导当时的镇反斗争,保证镇反运动深入健康地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法学》1986,(5)
政法机关的职能怎样表述?过去,习惯的提法是把它概括为两句话:打击敌人,保护人民。在形势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的今天,这种提法是否科学? 当前判处的罪犯,绝大部分是刑事罪犯,反革命是极少数。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反革命罪首先要有反革命故意,要有“以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否则,即使杀人、放火、抢劫也不能视为反革命罪犯。目前政法机关判处的那些人,包括杀掉的哪些人,有多少是敌人?就拿杀人、抢劫等严重犯罪分子来看,他们中间有一部分是敌人,但是,就其性质来说,绝大部分仍是刑事犯罪分子,而不是敌人。如果只要是杀人、抢劫的严重犯罪分子,就统统是反革命的话,那么,资本主义国家的杀  相似文献   

3.
全国政法会议指出:“当前形势是缓和的,敌人是更少更弱了。但是还有反革命,在某些地也方由于各种原因,斗争还可能有反复”。我认为这一论断完全符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我区各地,通过去年扫残扫尾和打击现行,敌人不仅从数量上来说更少了,而且在人民公社化  相似文献   

4.
莫志强 《现代法学》2001,(1):121-123
“少捕、少杀 ,量刑时一般从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政策之一 ,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都具有其存在的基础 ,但政策的局限性使其作用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本文着重分析了其利弊与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死刑政策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文  米传勇 《法学评论》2006,24(2):38-46
在保留死刑的前提下,新中国的死刑政策经历了由“少杀”到“多杀”的演变。当下中国的死刑政策面临着是沿着79刑法之后的“多杀”政策继续前进还是重新回到“少杀”政策的重大抉择。中国未来的死刑政策应当是回归“少杀”政策,进一步严格限制死刑并最终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究竟如何,这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尉健行在工作报告中对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作了阐述:一方面认为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另一方面认为有些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同时深刻分析了当前一些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这对我们正确判断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正确判断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就应当注意把握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要看到当前我国正处在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时…  相似文献   

7.
革命的政论文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宣传和捍卫毛主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和政策的有力武器。毛主席教导我们:“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政论文是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用革命舆论来反对反革命舆论。它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阐明革命观点,提出认识和主张,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宣传党的基本路线,起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把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押上历史的审判台,依法审判和彻底清算十名集团主犯的反革命罪行,充分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威力。我们能够参加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的审判工作,这是党和人民的信任,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法制的极好机会。通过审判实践,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反动本质的认识,而且提高了我们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打击敌人,与犯罪作斗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文  黄伟明 《现代法学》2004,26(4):75-79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少杀慎杀”制度。现行死缓制度是对中国古代“少杀慎杀”思想的扬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了新的价值。在理论上具有概念的扩张作用,折衷作用,体现双重刑罚目的作用;在实践中,具有培育适度死刑观念,贯彻“少杀”政策,真正做到“少杀”的作用。将死缓作为死刑执行的必经程序是全面废除死刑的必要准备,符合国情的需要和刑罚理性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确地开展同反革命的斗争,是关系到我国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以及“四化”建设的胜利进行所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同反革命罪犯作斗争,不管在什么地方出现反革命分子的捣乱和破坏,我们都要坚决地消灭它。文化大革命前,我们同反革命作斗争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策略是成功的,方法是先进的。  相似文献   

11.
反革命罪居我国刑法分则之首,是刑事犯罪中性质最严重、社会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犯罪。正确认定反革命罪,运用刑法武器对反革命罪作有效的斗争,是我们学习刑法分则第一章的一个重点。根据我国刑法第九十条的规定,构成反革命罪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即一、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二、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推翻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基  相似文献   

12.
正确分析、判断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对树立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全面、积极地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反腐败的部署和要求至关重要。正确看待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就必须从全局的、战略的、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 首先,要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大政方针是否正确和总的格局是否得当。形势,即事物发展的状况,与人们是否正确地认识其规律,采取符合客观实际的方针相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邓小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指示,确定了新形势下开…  相似文献   

13.
正确分析和把握反腐败斗争形势不仅是一个工作评估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当前,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必须认真解决好四个问题。 一、从讲政治的高度分析和把握反腐败斗争形势,既注重加强工作,又注重政治斗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 我们现在开展的反腐败斗争,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进行的斗争,这场斗争是在国内外敌对势力千方百计要“西化”、“分化”我们的形势下开展的。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抓住腐败问题大做文章…  相似文献   

14.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强制措施制度回归诉讼保障功能,应对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和深化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必然要求。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应当在厘清其内涵的基础上规范其适用范围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其实施路径包括正确把握逮捕的条件;进行实质化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用好、用足不起诉制度;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合理衔接以及充分发挥辩护制度的重要作用等。检察机关作为捕诉职能的承担者,是该政策有效施行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充分发挥“司法纽带”作用。时机成熟时,应当对该政策进行延伸,形成“少拘少捕慎诉慎押慎判”的系统的刑事司法理念和政策。  相似文献   

15.
在适用法律是否要结合形势这一问题上,历来就有争论.一种意见认为,法律应当具有稳定性和严肃性,适用法律不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否则就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法律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法律是由政策指导的,而一定的政策又是由一定的形势决定的,因此,在运用法律武器同犯罪进行斗争的时候必须注意客观形势,否则就不利于无产阶级的统治.毫无疑义,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适用法律与注意形势的关系,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16.
死缓适用的实质条件,指的是"不是必须立即执行".虽然我国刑法对死缓适用的实质条件作了规定,但规定得不具体.为了实现慎杀和少杀的政策,最高人民法院应尽快通过司法解释对"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含义加以具体化,以发挥死缓制度在死刑控制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反革命目的是反革命罪最本质的特征,正确认定反革命目的是认定反革命罪的关键。本文试就怎样正确认定反革命目的问题作些探讨。一、正确认定反革命目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有人认为:反革命目的是主观的东西,难以捉摸,只要犯罪人不供述,就无法认定。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所谓反革命目的,就是行为人宴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希望达到推翻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8.
"坦自从宽",这是我们处理反革命和其它刑事犯罪分子的一个重要政策.对坦白的犯罪分子从宽处理,不仅能瓦解敌人,分化犯罪集团,而且也反映了我国刑罚的目的不在于单纯的惩罚和报复,而在于预防犯罪和消灭犯罪.罗瑞卿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发言中说:"党在肃反斗争中的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方针,体现在对待反革命分子的政策上,就是惩办与宽大相给的政策,它的具体内容就是: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立功折罪,立大功受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  相似文献   

19.
刑法分则第一章反革命罪,从第九十条至第一百零四条,共十五条。是我国人民同反革命斗争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它以刑法条文的形式,有机地组合在刑法典中,是当前我们同反革命作斗争的最主要的法律武器。第九十条规定的反革命罪的概念是司法机关衡量、区分反革命罪与非罪,反革命与其他刑事犯罪界限的唯一法律准绳。但是,随着国內国际  相似文献   

20.
《法学》1989,(9)
我国一贯对犯罪分子坚持少杀,反对滥用死刑。刑法第43条对适用死刑的条件作了严格的限制,在刑事诉讼法中又设专章规定了死刑复核程序,在核准权限和程序上作了严格规定。这是确保正确适用死刑,防止多杀错杀的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