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葬也该平淡     
人之生也平淡,死也平淡,葬也该平平淡淡。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死观的主旨,就是对于人类的个体生命的必然归宿———死,有其惊人成熟的、彻底面实的洞察,因而就有珍惜人生的意识,有了一种追求超脱豁达的人生观。《菜根谭》对此有精辟的凝炼和高度的提升。曰:“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米,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巨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如何看他不破而怀贪生之虑?如何看他不重而殆虚生之羞?”又曰: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意思是…  相似文献   

2.
重义与重利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虽然说的是下棋,但移植于人生,类似情景亦不鲜见。因为人生的紧要处往往不过几步,倘若选择差之毫厘,结局则会失之千里,以致误入歧途,大错铸成。人间万苦人最苦,其苦其难就在于恪守正确的价值选择、道德选择和人生选择并非易事。在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选择时,特别是在“义”与“利”面前,是以义为先还是以利为重,从理论上说早已有圆满的答案,而实践上远未达到尧舜境界。于是,想起了宋太祖在听到“有吏受赃,事觉赴井死”之后,对群臣说的这样一段话:“彼知利之利,而不知利之害,徒知爱利,而不知爱身,人之愚…  相似文献   

3.
谁的问题     
梁启超 《新湘评论》2010,(18):44-44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相似文献   

4.
我最亲爱的妈妈: 我这次写给你是最后的一封信,也是最后一次和你谈话.你儿子的死是光荣的,为了全中国的人民解放而死是最有价值的.妈,一个人是没有两次死的,一个人一定有死,但有的死了是无声无息的,我想一个人生出来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王成 《廉政瞭望》2010,(17):54-55
不仅仅是陡峭的华山,残缺的肢体,货物的沉重,不仅仅是命运反复打击,妻死弟亡家散,嗷嗷待哺的两个小孩和年迈多病的老人……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遭受最深重的人生苦难,却仍然保持着一个健康、自由、高贵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佚名 《廉政瞭望》2014,(2):70-70
袁君的人生,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葬礼劈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那场葬礼之前,袁君是大连一名电视台记者,过着有选题忙死,没有选题死忙的高压锅生活。  相似文献   

7.
五爷之死     
五爷之死刘国美村里的五爷死了。五爷已是84岁高龄,人常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死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正常的是五爷临死前把平生最心爱的一支旱烟斗摔成了两截。五爷年轻时便嗜烟如命,但从没有一个象样的烟斗。村里打土豪分由地那一年,农会给他分了...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什么是人生?用一个十分简明的公式表示:人生=活着+如何活法。 活着,是构成人生的必需前提。人死了,人生也就随之结束了。而在活着的时候怎么个活法?是构成人生的具体内容,则是大有讲究的。 有的人的人生目标远大,壮怀激烈;有的人的人生狗苟蝇营,碌碌无为。有的人的人生绚丽多彩,活得潇洒;有的人的人生灭暗阴沉,活得痛苦。有的人活着,精神却已经死了,谓之行尸走肉;有的人死了,精神却仍然活着,谓之永垂不朽。如何活法?—靠哲人引导,  相似文献   

9.
你或许没听说过彼得·巴菲特。但一定听说过彼得的父亲——沃伦·巴菲特,他是名列《时代》杂志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富可敌国的“股神”。然而,身为股神之子,彼得·巴菲特却没有继承衣钵成为华尔街金童,而是选择用音乐谱出人生最美妙的乐章。彼得·巴菲特从父亲那里获益最大的是一套人生哲学:“人生由自己打造!”这让他勇于做自己。  相似文献   

10.
故园     
尚志发 《奋斗》2007,(1):57-57
踏着咯咯的白雪去探望萧红故居,是为寻找那份漂泊人生的苍凉与孤独,还有舔抚伤口时片刻安宁的美丽。这孤陋的小院子。从前的“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呼兰河传》)。这个凄冷的小院子。似乎仍在响着那遍体伤痕的小主人告别人生时的悲壮宣言:“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杜鹃啼血。曾使多少人听得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1,(6):15-16
一项调查结果表明,逾八成亚洲地区父母正在为子女未来的教育而积极储蓄。该调查同时指出,中国大陆的储蓄率仍居死洲7个市场之最。据调查,88%的中国大陆父母正在为子女未来的教育积极储蓄。  相似文献   

12.
“活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这是一首流传于西部的歌谣,赞美的是生长在沙漠戈壁的一种神奇的生命之树-胡杨树。新疆,是胡杨树存量最多的地方。我先后两次进疆,最想看的就是胡杨林,只为它那传奇般坚忍不拔的性格。第一次进疆未能如愿,我深感遗憾;直到第二次进疆,才得以遂愿。  相似文献   

13.
“死”,是人生最终的一幕布景,而又是无上的乐境;所以人们有的惧怕“它”,有的愿意和“它”亲吻。 如果要评判一个人的死价值是比泰山还重,或比鸿毛还轻,就要先明白他致死的原因,和濒死的情境。因为那是人格表现的终极。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7,(8):115-115
一、爱心:一切情绪之中最有威力的便是爱心,任何负面的情绪在与爱接触后,就如冰雪遇上了阳光,很容易就水融了。哲人说得好,只要你有足够的爱心,就可以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 二、感恩:好好珍惜上天赐给你的和他人给予你的。如果我们常存感恩之心,人生就会过得再快乐不过了,因此请好好经营你那值得经营的人生,让它充满了芬芳。  相似文献   

15.
语丝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谁若游戏人生,他将一世无成;谁若不能主宰自己,永远只是一个奴隶。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隐藏的忧伤如熄火之炉,能使心烧成灰烬。人生的许多道理不是靠聪明能够理解的,要靠一生沉浮后的彻悟。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充实的思想不在于言语的富丽,它引以自傲的是内容。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  相似文献   

16.
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长征》2002,(1)
陆魁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人生》一书中认为,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历史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一部分——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和观点;人生观就是人们对社会现象之——人生目的、意义、价值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是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世界观范围最广,层次最多,观察“整个世界”的一部分——社会历史;人生  相似文献   

17.
陈新建 《学习导报》2012,(18):40-40
信仰,是一种伟大的目标和崇高的人生向往,是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持有和选择。英国19世纪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一书中写道:“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立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信仰是党员干部执政为民、干事创业、立身做人的灯塔和方向,需要聚精会神、鞠躬尽瘁、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18.
水乃茶之魂     
张春波 《党课》2014,(12):85-86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驱车钻进山道蜿蜒的茶乡。这里山清水秀,茶铺挨茶铺,清新的茗香四处流淌。采茶如采春,自己动手挑拣、炒制最新鲜、最生态的新茶,品味一番乐趣,感悟一种朴素的茶味人生:“生在山里,死在锅里,埋在罐里,活在杯里。”  相似文献   

19.
朱德和康克清(上)肖遥四十七年的夫妻之情,四十七年的同志之情,她曾伴随着朱德,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直至走完人生的路途。最了解丈夫的,莫过于妻子。康克清生前谈到朱德时,十分赞赏他的品德。她动情地说:"他的最伟大的品质是他对事业的耿耿忠心,诚实正直,没有...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指出:“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于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于读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与死,死而本可与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可尽。自非通人,但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这里汤显祖提出了“情”,鼓吹“情之至”、至情,说有了这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