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马克思哲学发展的逻辑思维进路中,利益理论的形成与唯物史观的发现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它经由遭际疑难问题一历史唯物主义发轫一需要理论一劳动理论一走出物质利益之谜等几个理论发展阶段。实践观点的形成和提出,使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超越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标志着关于利益问题的哲学研究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建构的“新唯物主义”日趋成熟,其成熟的基点就在于对“现实的人”历史发展性内涵的科学把握。“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性主要表现在:在批判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中进一步完成了“现实的人”的历史发现;在分析人类需要、分工、交往、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找到了“现实的人”历史发展性的实现途径;在扬弃以往生产和交往形式的基础上明确了“现实的人”历史发展性的旨向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个提出比较系统的哲学体系的思想家。长期以米,我国哲学界一种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就是认为孔子的哲学体系是唯心主义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椎的。我们知道,在春秋时期,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集中地表现在“天道观”上。凡是主张“天”是活灵活现的有人格有意志的上帝,它主宰着自然万物的存在和发展,就构成了唯心主义阵营;凡是否定上帝和鬼神的存在,主张“天道自然”的,就构成了唯物主义阵营。因此,我们要把握孔子哲学体系的性质,就必须剖析一下孔子的“天道观”。根据《论语》记载,孔子的“天道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什么是旧唯物主义,什么是新唯物主义作了多种解读,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直观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从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与新唯物主义的主要优点之间的主要分歧来看,把旧唯物主义与新唯物主义解释为直观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最为贴切和恰当。实质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唯物主义是直观唯物主义的派生物,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派生物。而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为解释原则的新唯物主义完成了对以直观的思维方式为解释原则的旧唯物主义的重大超越,这种超越不仅表现为自然观、历史观与人学观上的全局性超越,还表现为哲学功能与使命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5.
《神圣家族》中的"对法国唯物主义的批判的战斗"一节蕴含和体现了青年马克思丰富深刻的"物质观"和"唯物主义观"。马克思并不认为物质是僵死不动的纯粹客观存在物,相反,在人化自然之中,物质因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而具有一种别致、人所赋予的"思维能力"。在实际的生活领域,物质永远是先于人的客观实在,唯物主义区别于唯心主义的根本之处不完全在于"物质"在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当中的权威性和至上性,而在于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和世界,它不具有浪漫主义特征,并天生与讲求精确性和实证性的自然科学紧密关联。故而,唯物主义同任何的以自我意识、观念、意识为出发点的唯心主义哲学有着极大差异。唯物主义重视人性的弘扬和解放,是无产阶级革命天然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根基,它的最终走向必将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6.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旧唯物主义的起跳点。从《手稿》到《提纲》,它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在《手稿》中体现了科学实践观的萌芽.对旧唯物主义直观性的否定;实践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哲学的历史使命必然由认识世界转向改造世界。马克思在《提纲》中基本确立了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宣告了哲学的历史使命是改变世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处处体现着科学实践的作用,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实践性。  相似文献   

7.
敬志伟 《工会论坛》2001,7(4):85-86
马克思把自然界纳入人的实践活动范围进行考察 ,在人与自然界关系问题上提供了既不同于旧唯物主义又不同于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马克思强调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是一种对象性关系 ;实践是联结人与自然界的纽带 ;社会性是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一般性质。  相似文献   

8.
萨特所说的生存或主观性,不是指人的精神或意识,而是指人的创造性活动.萨特关于自在与自为的学说超越了传统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争,除去了其中的形而上学成分,但并没有违背唯物主义的原则,并没有回复到唯心主义.那些指责萨特的自由观是唯心主义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始终以人类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全人类的解放为理论归旨,主体性问题的探讨从未淡出其研究视域。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几经转折,实践范畴的提出,是其主体性理论成熟的标志。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石,通过对旧唯物主义直观性、客体性"主体观"与唯心主义抽象思维主体性的批判,使主体性在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情境中实现自身。主体性在实践的两个维度—自然与历史中的展开,内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价值意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划清了与其它哲学的界线。它反对唯心主义,主张唯物主义;反对旧唯物主义,主张辩证唯物主义。不仅在自然观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而且在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唯物辨证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唯物史观的思想,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根本性革命。  相似文献   

11.
对世界本质的追问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尽管他们的观点针锋相对,但二者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即离开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活动去追问世界的本质。马克思哲学批判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他把从追问世界的本质转变为追问人的感性活动和现实生活,形成一种现实的感性世界。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自然,显示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人类通过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和语言符号形成了现实的人类世界图景。这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2.
对世界本质的追问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尽管他们的观点针锋相对,但二者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即离开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活动去追问世界的本质,马克思哲学批判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他把从追问世界的本质转变为追问人的感性活动和现实生活,形成一种现实的感性世界.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自然,显示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人类通过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和语言符号形成了现实的人类世界图景.这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马克思实现了哲学世界观的彻底变革,创立了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新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是一种历史的、辩证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它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社会历史现象、把握社会历史规律的"唯一科学的方法"。十八大以来形成的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是党关于自身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升华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丰富与发展,表征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发展的新境界与新实践。运用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之"新"的历史原则、辩证原则、实践原则有利于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本质内涵的理论逻辑与时代意义的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14.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属于第二国际的"中派",意图是对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二分法进行彻底清算,从而搭建一种具有超越性的新体系。哲学上,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点是进一步发展了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实证主义和折中主义倾向,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麦克斯·阿德勒是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团体中主要的哲学理论家,他倾向于科学主义中的逻辑主义,公开挪用新康德主义。实际上,他的哲学观点已经超出了"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框架。  相似文献   

15.
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是有缺陷的,它同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或科学的人本观是有原则区别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认识和深化,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和科学的人本观。  相似文献   

16.
发生在北京的“4·25”法轮功事件,是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事件。我们党与“法轮功”组织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与“法轮功”主张的有神论、唯心主义的斗争,是一场国内外敌对势力同我们党争夺群众、争夺思想阵地的严肃政治斗争。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认识“法轮功”反马克  相似文献   

17.
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开始就陷入了唯心主义,作为把哲学重新引导上唯物主义道路的第一人,费尔巴哈的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非常深刻,马克思在肯定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对费尔巴啥人的思想、宗教观、认识论三方面进行了超越。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本质是人的解放,其核心观点是唯实践能使理论转变为现实,使人的解放从理论转变为现实,所以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恩哲学的实践概念既属于物质范畴,又属于历史范畴,其来源不仅在于黑格尔哲学,更在于实验科学,哲学范畴的“经验”才是马克思恩格斯感性物质实践概念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恩格斯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实验科学思维规律的哲学表现形式,其历史实践概念是他们的历史科学概念的哲学前提和理论基石,历史科学在本质上就是历史实践观视野中的科学.  相似文献   

19.
人本学和自然哲学是费尔巴哈哲学的两大支柱。费尔巴哈人本学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人学理论产生过深远影响。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人学理论在扬弃费尔巴哈人本思想基础上,以对象性活动的人超越费尔巴哈人本学对象性存在的人;以对人的社会本质的揭示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学人的类本质;在人类解放之路的探索上,以人类的社会解放超越了费尔巴哈爱的宗教,从而全面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和意义。马克思在《提纲》中首次引入了实践概念,对费尔巴哈人本学基础上的世界观和宗教观进行了批判和超越,同时制定了“新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世界观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