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我自己的观察,一个非西方国家,如果采用了西方政治体制(一人一票十多党制),基本上只有两种结局:一种是从希望到失望,如菲律宾、泰国、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另一种是从希望到绝望,如海地、伊拉克、阿富汗、刚果民主共和国等。  相似文献   

2.
30年前,苏联为谋求世界霸权,实施前出波斯湾的南下战略,将控制的目标锁定阿富汗.在频繁制造阿富汗政变仍不能得手之后,孤注一掷,以"应阿富汗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请求"为名,大举出兵侵入阿富汗.苏共中央领导既高估自己,又错误估计客观,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阿富汗,结果陷入了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九年的不义之战,且不说给阿富汗制造了深重的灾难,即使对苏联自身来说,也是耗糜财政和生命、腐蚀心灵、四面楚歌,成了苏联剧变的先兆.苏军从阿富汗撤返,回国竟然是为苏联送葬.  相似文献   

3.
阿富汗战争已经进行了6年有余,塔利班与"基地"组织势力不仅未被消灭,反而"越战越强",究其原因,是美国犯了战略性错误:反恐动机不纯.如欲真正达到反恐目标、平息战乱,美国必须改弦易辙,放弃称霸战略,依靠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政治谈判,孤立和打击"基地"恐怖组织,实现阿富汗国内政治和解,达到重建阿富汗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4.
阿富汗王国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达尔·穆罕默德·纳伊姆殿下:殿下和我在关于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富汗王国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的会谈中,业已代表贵我两国政府同意:在签订上述条约的同时,废除中国前政府、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和阿富汗王国政府于1944年3月2日在安哥拉签订并且于同年9月30日互换批准书的"中国阿富汗友好条约"。  相似文献   

5.
"政治体制"概念认识上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实践经验,对政治体制这一概念的内涵做了系统的考察.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具体政治制度"说做了深刻的反省,揭示了这种政治体制内涵说存在的研究者的顾虑、思考的片面性、制度与原则认知的错误,尤其是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指导思想和实践经验相脱离的理论缺欠.本文依据对政治体制概念内涵的新认识,推论出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问:你对阿富汗问题"6 2"外长会议取得的成果有何评论?联合国秘书长阿富汗问题特别代表普拉希米称,联合国将努力帮助阿富汗成立各民族参加的、基础广泛的临时政府。中方对此有何看法? 答:11月12日,联合国阿富汗问题"6 2"外长会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并通过了联合宣言。中方对会议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中方在阿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和一贯的。我们认为,解决阿问题要确保阿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要由阿人民自主决定解决办法。阿未来政府要基础广泛,体现各民族利益,与各国、尤其是邻国和  相似文献   

7.
准确把握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作用的关键.虽然中共中央已明确"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内涵许多人并不清楚.本文通过对人民政协在中国政治体制中地位的历史考察,对上述论断给予全面解读,系统分析回答了人民政协在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丹 《人民论坛》2011,(9):66-67
从"运动政治"向"法治政治"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来政治体制建设和改革的基本路径。深入理解"运动政治""、法治政治"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源,准确把握由"运动政治"向"法治政治"转变的必然性,对于当前形成改革共识、把握正确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严石 《乡音》2013,(3):21-21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共同构成了政治体制的基本结构。我国内地各级行政区划普遍设有性质、职权、职责各不相同的四大机构,即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政协的各级委员会(设置到县),俗称"四套班子"。在这一政治体制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0.
事件     
中共开启政治体制改革新局。已有86年历史、执政58年的中共正把政治体制改革推向前进。在中共十六大"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胡锦涛同志在10月15日开幕的中共十七大上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民主"一词在胡锦涛的报告中出现了60多次,听了报告的不少人对胡锦涛用至少7页的篇幅论  相似文献   

11.
李士元 《人民论坛》2011,(12):74-7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现了多党制的雏形,以西方民主国家为模板的政治体制在俄罗斯建立起来。在普京时期,超级总统制得到巩固和强化。因此,俄罗斯政党政治越来越呈现出"弱参与型政党政治"的特点,由此产生的政党功能逐渐工具化,失去了政党政治的真正意义,而这正是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结构性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一旦政治体制存在有规则有责任之名但无规则无责任之实的情况,不仅导致政治体制在实际运作中出现运行不畅、流于空转的危险,而且导致降低执政党和政府合法性的危险。因此,即使现实生活中书记"暗访"的绩效很显著,也不能成为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3.
1979年末,正当世界各国人民怀着各种复杂的心情,迎接即将到来的八十年代的第一个元旦的时候,12月27日深夜,却从中亚南部的高原之国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传出了震撼全球的枪炮声。苏联在阿富汗动武了!万余事前运入阿富汗的苏军,一夜之间就占领了喀布尔,随即八万多苏军、成千辆坦克和几百架飞机陆续开入阿富汗,接管了阿富汗政权,占领了重镇要地。苏联的枪炮声向全世界宣告,苏联公然对一个弱小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了军事占领。苏联占领阿富汗,说明为了实现全球战略需要,它迈出了冒  相似文献   

14.
正9·11事件发生后,小布什将中东和阿富汗视作国际恐怖主义的源头。为此,他首先在阿富汗发动了针对塔利班极端伊斯兰政权的战争,并在随后开始雄心勃勃推行其"大中东民主计划"——通过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在伊拉克建立西方式民主政体,正是该计划的核心举措。美国当时的军事行动虽然进展顺利,但其声称要建立的"可持续发展、自由、民主的新国家",却从未在伊拉克出现过。十年来,伊拉克宗教派别冲突和恐怖袭击从未停歇,且有愈演愈烈之势。2014年6月,其国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政治体制改革探索,国内外理论界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梳理和分析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政改"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政改"的必要性、"政改"的选项、"政改"的路径"、政改"的挑战"、政改"的前景等五个方面。国内外主流观点充分肯定30多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成就,积极评价中国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审慎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他们认为,虽然中国"政改"可能面临旧有体制惯性、认识上的误区、经济增长的困境、维护稳定的难题等一系列阻力和挑战,但是中国共产党主导下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及发展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16.
齐岳峰 《小康》2012,(7):60-62
阿富汗目前仍旧冲突不断。但很多问题并非可通过军事手段解决。2014年底,北约大部分作战部队将撤离,这对阿富汗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同样,面对没有北约的阿富汗,其邻国也需拿出智慧与耐心6月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2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如何应对当前瞬息万变的阿富汗局势,无疑成为上合组织重要议题。2014年,北约将完全撤出阿富汗,到时阿富汗的局势将全部由阿富汗本国  相似文献   

17.
在和平与发展时代潮流的牵动下,反国际恐怖主义、反民族分裂主义、反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政治民主化、国际关系平等化、经济全球化等,都成了当今世界不可阻遏的潮流。美国去年10月在阿富汗发动的反恐战争之所以能够得到联合国安理会和一些国家的支持,摧毁了恐怖主义在阿富汗的基地,帮助成立了阿富汗新政府,正是由于多少顺应了反恐潮流的结果。美国本身是“9·11”恐怖事件的主要受害者,塔利班政权不仅庇护设在阿富汗  相似文献   

18.
《友声》2005,(2):38-39
对外友协和阿富汗驻华大使馆于2005年1月20日联合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国与阿富汗建交50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以及有关部委及人民团体负责人、外国驻华使节、阿富汗驻华使馆外交官等100余人出席了招待会。  相似文献   

19.
王天玺 《创造》2014,(1):56-61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汇聚了中国所有政党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在社会基础、组织构成上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能够把不同的社会关系元素纳入到现有的政治体制中。中国多党合作制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多党合作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汇聚了中国所有政党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在社会基础、组织构成上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能够把不同的社会关系元素纳入到现有的政治体制中。多党合作的政治结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它同"全国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20.
1979年12月25日,前苏联以应阿富汗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请求为名,将数量有限的作战部队开进阿富汗的行动,不仅断送了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成果,而且引起世界各国的同声谴责,在政治上和道义上陷于空前的孤立。前苏联在阿富汗历时9年零2个月的战争,其中约有6年时间是在联合国主导下的政治谈判中度过的,相关各方基于自己的利益在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上迟迟不愿做出让步达成和解。苏联态度的转变是最终达成日内瓦协议的关键,而日内瓦协议的不完整性、模糊性为阿富汗的内战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