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礼法融合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剖析儒家礼治、法学刑治的实质,以及儒法合流后德主刑辅这一正统法律思想的人性基础,探讨了不同的人性论的特质及其对社会秩序控制方式的影响,并从人性论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法治建设的一些问题作了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2.
林喆 《法学家》2006,3(6):27-35
人权理论的基础是人性论.人性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什么是人性,二是人性的善恶.人性论与人道主义相联系.全盘否定人性论导致否定马克思主义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对于人性论的意识形态化的批判和对于人道主义内容和精神的限制,导致对人权概念意识形态化的解释,以及对于人权问题研究的警惕和否定.建国后一段时期,人权问题被视为理论研究的禁区,其根源在于对于人性论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权理论研究的演变经历了公民权利研究兴起、人权研究解冻、人权研究兴起和人权成为显学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西方心理学的人性误区源于西方科学对人性的分裂 ,西方科学又是西方文化的产物 ,因此 ,西方心理学自己无力解决其人性论问题。能够与西方文化互补的唯有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性论将有助于纠正西方心理学对人性的误读 ,从而提高现代心理学的科学性和理论性  相似文献   

4.
杨涛 《法制与社会》2011,(31):276-277
韩非子是先秦“百家争鸣”中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思想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其人性论思想。他吸取了商鞅、慎到和苟子等人的人性论观点,建立了人性自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韩非的人性论以好利为出发点,以得利为归宿。以个人的利益作为轴心,是其人性论的基本特点。他提出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因人情”的思想主张是以其对人性的认识为依据的。本文通过对其人性论的分析,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指出其对当代社会管理以及依法治国方便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薛聪 《法制与社会》2013,(15):221-222
人性论是社会管理理论体系的基础,中国传统人性论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孔孟强调的“人性善”和荀子的“性恶论”,西方文化因为宗教原因等而长久地坚持“性恶论”.本文通过对东西方人性论简单的梳理和回顾,以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养料,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建设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6.
人性论是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霍布斯从"物质运动"的角度出发,对人性进行本质的研究。霍布斯认为人性是生命运动和自觉运动的结果。这些运动造成了人的欲望和嫌恶,对死亡的恐惧唤醒了人的理性。  相似文献   

7.
发祥于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以人性论为基础,肯定了人性的需求,并将其做为规定公民权利的依据。自然法的终极价值与人性的终极价值具有同一性,正确理解自然法和人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自然法。  相似文献   

8.
人性及其善恶问题是中国思想史的核心问题之一,其善恶之争,自古及今一直喋喋不休。本文无意于探究各家人性论之优劣,仅试通过对法家人性观的解读,理清法家思想的源流,加深人们对法治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其"人性学说"在人类自我认识的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孔子"人性学说"的分析,找到这种"人性论"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性是人类表现出来的稳定、持久的属性。理解和把握了人性,就容易把握和理解人的行为和思想。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理解和把握人性,也易于把握社会所蕴涵的固有原则。在研究法治思想的时候将人性论基础结合分析,就更能深刻地分析出适合现实社会的法治方案。  相似文献   

11.
马玮  张伟 《行政与法》2005,(12):34-36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政府法治论作为行政法理论基础的一种学说有着丰富的内容。作为一个尚处于提出和初步论证阶段的理论,“政府法治论”在不断完善后,必将成为一个日益成熟且具影响力的学说。  相似文献   

12.
论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以升 《现代法学》2002,24(1):21-25
人治与法治是在完全不同的理念氛围中生存的。中国社会要从人治步入法治 ,就必须实现由人治理念向法治理念的飞跃。这种飞跃是全方位的 ,其中较为根本、较为紧迫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性善论转向性恶论 ,二是由国家优位论转向社会优位论 ,三是由恶法亦法论转向恶法非法论。唯此 ,法治国家才有其牢固的理念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性是人所共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和属性.它既与神性、兽性、物性等相区别,又与非人性、反人性等相对立.人性并非是一个超历史、超时空的先验的本质,或是一成不变的抽象存在物,它始终是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生成、展现和变化的.人性要素论是人性构成的理论形态,也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心理特质.人性价值论是关于对人性内在本质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的评价性的理论.人性不仅是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心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陈锐 《政法论丛》2010,(2):101-106
法律真理问题是法哲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其中尤以真理符合论在法律领域影响最大。真理符合论能为法律的有效性、法律权威提供比较令人信服的解释,但是,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何超越真理符合论面临的这些问题呢?诠释学真理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从诠释学的观点看,法律真理是人的一种存在状态,是人展现自我、规划自我的一种方式,是人为实现自身本质而进行的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柯岚 《法律科学》2008,26(5):23-29
古典时代的自然法学说与近代的自然权利学说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这是由于对“自然“一词的古今理解不同导致的。古典时代的自然法是关于人本性的法则,是与形而上学不可分离的,近代以来的自然权利说是一种革命性的政治理论,与形而上学和人的本性没有必然联系。二战后对极权主义的反思导致了古典自然法的复兴。  相似文献   

16.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的法,公共行政的改革与发展必然对行政法产生影响,为行政法学提供新的研究课题。20世纪下半叶,治理理论的兴起,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行政主体的多元化和行政行为的非强制性被认为是治理理论两个明显的特征。以传统统治理论为基础形成的行政法不能解释行政主体的多元化和行政行为的非强制性现象,在治理理论的背景下,行政法面临着发展变迁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张超 《北方法学》2012,(2):79-88
在从事具体的法律理论工作之前,我们必须澄清围绕在法律理论四周的种种误解,确立恰当的研究方法以及厘清法律理论的性质。从分析法理学的视角来看,法律的概念分析就是对法律之本质的探究。分析法理学这一方法论的基本论题需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法律的概念分析不是对法律概念的语义分析;二是概念分析是对法律之必然属性的探究,是对法律这种特定制度性类型的探究,从根本上讲,这是对属于我们的法律概念之自我理解;三是一种合格的法律理论只能是评价性或证立性的;四是法律理论的普遍性不仅不排斥地方性,而且要以地方性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谭观秀 《时代法学》2007,5(4):97-99
和谐社会即是法治社会,它的建设已成为法治文化的价值目标、生成条件和实践舞台。作为法治文化的人本检察观,有着科学的内涵和重大的时代意义,其要求法律更加注重对权利、自由等价值的关爱,把尊重人格、合乎人性、保障人权贯彻到检察工作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和谐社会的精神取向、制度保障和素质支撑。真正把握和践行好和谐发展视野下的人本检察观,同时要求法的价值随之发生转换。  相似文献   

19.
李天相  吴真 《行政与法》2014,(1):115-118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环境法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但环境法究竟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争议.学者们出于侧重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观的不同,在环境法是否能够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持有不同的观点.本文基于熵的理论研究方法,兼采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系统论等科学研究成果认为,环境法调整的是人类影响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的活动与自然环境的自身运动之间的协调关系,简而言之,即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叶洪和 《行政与法》2006,1(12):122-125
刑法理念在刑事法治建设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我国一直偏重于刑法规范的法治化,而忽视了与之相应的刑法理念的法治化,使得传统刑法理念仍依着惯性持久地存在,并深刻影响乃至困挠着我国当代的刑事法治建设。为此,我国应当致力于破除传统刑法理念,树立人权保障观、刑法谦抑观、社会防卫观、刑法理性观等现代刑法理念,并以此指导开展刑事立法、司法工作,以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刑事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