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萃苑     
《先锋队》1994,(5)
文萃苑·领袖思想·邓小平首次提出的七个观点1977年6月,第一次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人才。"1978年12月,第一次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979年4月,第一次提出:"可划出一块地方来,叫做'特区'。"1980年8月,邓小...  相似文献   

2.
翟文 《党史纵横》2003,(2):39-39
听邓小平讲话或者读邓小平的文章,总令人感到独具特色,其中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就是十分简洁。1973年2月,邓小平从江西下放地回到北京。毛泽东第一次召见他,开口就问:“你在江西这么多年做什么?”邓小平心中本来有千言万语要回答,然而他却把千言万语凝结为两个字:“等待”。1975年,邓小平狠抓各行各业,特别是军队的整顿。1975年7月14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题目就简单朴素:《军队要整顿》,内容更是抓住要害,狠抓五个字:“肿”、“散”、“骄”、“奢”、“惰”。简单明了,掷地有声。而且说了就做,…  相似文献   

3.
博览     
《正气》200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一个崭新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第一口油井: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一口探井第一次喷出了工业原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条铁路: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一国两制:1983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第一次公开把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构思概括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第一套人…  相似文献   

4.
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二大:第一次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该宣言的结尾处,第一次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六大: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代会1928年6月至7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七大:第一次把“毛泽东…  相似文献   

5.
李忠杰 《新视野》2001,3(2):4-7
20年前,邓小平在1980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分析形势,总揽大局,第一次提出了“八十年代我们要做的三件大事”。1982年9月1日,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又重申这三件大事,并改称为“三大任务”,明确指出:“八十年代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上的重要年代。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1] 现在,20年过去了。这三大任务,成就斐然,但还没有最终完成。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人才思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人才理论的重大发展。1977年5月邓小平在同中央领导同志的一次谈话中第一次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观点;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特别强调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快点发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和生力学说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本文深入探讨了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分三个阶段论证了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形成过程,独到地提出了这一思想五个方面“第一”的基本观点:“第一要素”、“第一力量”、“第一资源”、“第一位置”、“第一战略”并论述了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2,(4):33-33
1974年12月下旬,毛泽东在长沙与前来汇报工作情况的周恩来谈话,在谈话中称赞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几个月后,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金日成率领的朝鲜党政代表团时,向客人介绍并称赞邓小平:“此人叫邓小平,他会打仗,会做政治思想工作。”毛泽东像这样称赞邓小平政治思想强的还有好多次。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与1975年铁路整顿铁路整顿是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领导进行1975年整顿的第一个战役,是工交战线各行业整顿的突破口,也是四届人大提出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后,为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第一次努力。在“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造成的严重的内乱...  相似文献   

10.
《党建》1999,(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1978年12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实现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新宪法。邓小平批判“两个凡是”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华国锋、叶剑英、党中央,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如果说在这封信里还没有明确批评“两个凡是”的话,5月24日,邓小平在谈话里,则说得几乎不会使任何人产生误解:“前些日子,中央办公厅两位负责同志来看我,我对他们讲,‘两个凡是’不行。按照‘两个凡…  相似文献   

11.
八大前后的○邓○小○平(之三)●宋毅军毛泽东推举邓小平担任党的总书记,邓小平进入领导核心层。若干年后,邓小平说:“希望大家能够很好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这就算是我的政治交代。”1956年9月13日,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此...  相似文献   

12.
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问北京,在人民大会堂与邓小平会见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根据自己独自的立场提出了宏伟的现代化规划。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邓小平整整沉默了一分钟,然后发表了自己系统的见解。其中。第一次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用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共党史知识竞赛台②竞赛题:一、1982年1月,邓小平在会见海外学者李耀基时,谈及台湾、香港问题,第一次正式使用了“”的概念。这一科学构想,为香港问题的历史性解决打开了思路。二、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为反对党内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4.
遍览国内有关研究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论文和书籍,除了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青年学者齐鹏飞在其论文中曾提到过邓小平早年有过在香港的几次经历外,其余几乎是众口一词地主观臆测:尽管邓小平从未去过香港,但却根据香港的实际提出了解决香港问题的“一国两制”的构想。这种流行于学界的不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显然有待澄清。溯诸史实,我们发现:青年时代的邓小平有过5次过香港的经历。邓小平第一次过香港,是在他年仅16岁的时候。当时,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他怀抱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投身到了由吴玉章发起的四…  相似文献   

15.
一、邓小平全球战略思想:问题的提出与理论依据。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特别是冷战时期),人们在谈论全球战略时,一般都是指美国和苏联的全球战略。那么,在世界趋向多极化的过程当中,是不是就只有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全球战略?事实并非如此。世界上各主要力量都提出并具有自己明确的全球力量部署战略,这种部署就是一种全球战略。那么,中国是不是有自己的全球战略?应不应该拥有自己的全球战略?可以说,我国政府虽然没有正式使用“全球战略”的概念,但邓小平对此实际上已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观点。根据李忠杰教授的查证、研究,在《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中,邓小平共4次使用“全球战略”这个词,但都说的是美国和苏联的全球战略;而在1998年出版的《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则有十余次使用“全球战略”这一概念,其中,既有涉及中美关系的,也有直接从中国自身角度而提出的。比如,1980年4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时,说到:“对我们中国来说,考虑问题历来不从中国自身利益一个角度考虑,而是从全球战略来提出问题,考虑问题的。这是邓小平第一次在中国自身战略的意义上使用“全球战略”这一重要概念,以后又从各个方面使用这一概念,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全球战略”思维。因此,我认为邓小平是具有全球战略思想的,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而深刻的战略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沈远新 《新视野》2001,3(4):16-17
1980年4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时提出:“对我们中国来说,考虑问题历来不从中国自身利益一个角度考虑,而是从全球战略来提出问题,考虑问题的。”这是邓小平第一次在中国自身战略的意义上使用“全球战略”这一重要概念,以后又从各个方面使用这一概念,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全球战略思维。为什么要提出这一全球战略的思想?以及对邓小平提出这一概念的理论依据如何理解?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两段话进行分析:“从政治角度来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都是有利的。世界上的人在议论国际局势的大三角。…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最高兴”和“最痛苦”的宋军最高兴的:解放战争时期1984年3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内。邓小平同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会见正在友好坦率的气氛中进行。邓小平端坐在沙发上,向客人讲述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中日发展关系要看得远些,不仅2...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至少三次说过,他在1927年底就担任过中共中央秘书长。在1980年参观八七会议旧址时,他曾指出:八七会议时,“李维汉是秘书长,……我是中央秘书,……1927年底在上海我才当秘书长。”在1984年3月会见外宾时,他又说:“我1927年从苏联回国,年底就当中共中央秘书长。”同年10月,他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再次指出:“一九二七年底我第一次当中央秘书长时二十三岁。”  相似文献   

19.
一、邓小平对秘书工作的要求邓小平曾三次担任过党中央的秘书长。第一次是1927年底到1929年夏,其主要职责是辅助中央常委周恩来处理日常工作,负责文电办理、会务服务、交通机要、经费管理、沟通协调等工作。第二次是1934年底到1935年6、7月间。这次任职是在长征途中,虽时间仅半年多,却参加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第三次是1954年4月至1956年9月。在此期间,他协助毛泽东做了大量日常工作,在粉碎高饶反党集团、制定党在过渡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筹备“八大”会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邓小平不寻…  相似文献   

20.
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不能脱离社会的生活水准陈建坤邓小平早在1950年6月就在《克服目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一文中提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不应当计较享受。要弄清楚,我们的生活不能脱离社会的生活水准。”①这里提出的问题,对于处于改革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