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明显不足,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土地制度缺陷、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财力问题.其中,土地财政的限制会导致对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给的困难,地方财力的约束则会致使保障性住房的资金供给不充足,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给政策.本文通过对湖北省黄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政策的实地调研,分析并总结“黄石模式”的经验与不足,最后,提出应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差别化供应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传递出诸多改善民生的好消息,其中住房保障堪称重头戏。今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尸区改建住房共1000万套,未来五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这已作为约束性指标写入“十二互’规划纲要中。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除了对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是一大福音外,  相似文献   

3.
周阳 《今日海南》2011,(9):38-38
公共租赁住房简称“公租房”,属于保障性住房,是指为解决城市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阶段性住房困难而推出的政策性租赁住房,其产权归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与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相比,公租房具有租金水平低、租赁关系稳定等优势,而且覆盖面较广,不仅包括本地中低收入家庭,还将惠及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符合“夹心层”的实际需要。此外,公租房具有“只租不售”的特点,租户流动性很强,  相似文献   

4.
甘道明 《中国人大》2011,(19):25-25
制定科学、规范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总的指导思想是一定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现在,保障性住房在一定程度上讲,在住房困难的老百姓的潜意识里面已经形成“社会大范围的福利性分房建设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个潜意识要正确引导。保障性住房建设要与政府的财力相匹配,保障性住房不是商品房。  相似文献   

5.
王苹 《人大论坛》2008,(9):24-25
法律是构建住房制度尤其是住房保障制度的基础。由于我国“住宅法”缺位,保障性住房并非法律规定的政府责任,对地方政府缺乏强制性约束力,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往往成为应景之作,远远无法满足保障需求。随着房价持续上涨,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住宅法”立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唐云松  张胥 《求索》2011,(7):20-22
本轮宏观调控的重点,不仅在于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而且强调住房市场结构性调整,增加政府保障性住房供给。本文选择灰色关联度数学模型,对保障性住房规模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因子作出相关预测。研究表明,2003年—2009年,影响长沙市保障性住房规模的因素主要归结为居民住房需要、政府保障性住房供给能力与住房市场供求状况,其中保障性住房投资额与土地供应量关联度最高。使得保障性住房资金和土地供应与国民经济和居民消费保持相对同步甚至更快的增长,才能确保保障性住房的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7.
正亘古至今,安居始终是百姓关心的头等大事。一直以来来,我国坚持将保障房建设作为"托底"民生的重大工程,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使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20%,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让"居者有其屋",我区自1998年启动保障房建设以来至2013年年末,全区城镇共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  相似文献   

8.
2月23日,笔者从清镇市获悉,为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从今年起,该市在新审批的商品房建设项目中,规定小户型住房建设需占商品房开发总量的70%以上。同时规定,今后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在“十二五”末期需达到总开发量的18%以上。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清镇市拟建1O万平方米含公共租赁住房在内的保障性住房,计划今年6月...  相似文献   

9.
保障性住房补贴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性住房补贴方式的选择是住房保障体系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现阶段保障性住房供给不充足的情况下,应当采取以供给方补贴为主的保障政策,保障性住房紧缺问题得以解决后,再转向以需求方为主的补贴政策。同时,对需求方进行补贴时,应当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人群,采取相应的实物配租或货币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10,(5):52-54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加快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难”。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3,(3):I0031-I0033
确保公平分配是关系保障性安居工程成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那么,如何界定“住房困难家庭”,如何确保分配公平,如何保证分配过程公开透明,如何破解“退出难”?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彭向峰副厅长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深入解答了这些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安得广厦千万间——保障房的分配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隆 《北京观察》2012,(11):8-12
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对圆一个住房梦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自1998年以来,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使得大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梦不再是个奢望。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一民生工程,2007年至2011年间,全市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024万平方米,占同期住房新开工面积的50.3%,通过"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改善了近60万户家庭的住房困难。灯火璀璨的都市,有一盏亮着灯的小屋属于自己,对更多的百姓来讲,已经成为幸福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06,(7)
缺少了社会保障性的住房制度就会使市场被更多的专家、学者和公民赋予道德责任与公益要求。终于“国六条”开始将住房保障问题、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和政府解决的方案提到了责任制的层面,开始重视与强调几年之前我们就提出的分层次解决城镇居民住房的发展战略了。华远集团总裁任志  相似文献   

14.
保障房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2009,(11):26-29
在金融危机笼罩下的扩大投资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却出现“蜗牛”速度。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在中央预算安排的重大公共投资项目中,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截至8月底仅完成投资394.9亿元,完成率为23.6%。,在时间已过3/4的情况下,任务完成还不到1/4,形势显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5.
今后一个时期,包括住房保障在内的城市住房工作,要坚持“加强保障、稳定市场、优化结构、促进发展”的工作方针,着力推进保降性安居工程建设。2010年我省城市住房保障工作将围绕构建完善两大体系,正确处理两方面关系,紧紧抓住三个关键环节,重点组织实施“1313”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前一时期广州、武汉、重庆、长沙等城市推出经济适用房遇冷,受到冷落的经济适用房大多存在“价格偏高、位置偏远、配套偏缺”的“三偏”问题,导致市民购买欲望下降。就全国范围看,经济适用房仍广受欢迎。房地产业界有专家认为,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在数量、规模及非市场性特征上都将越来越强,进一步实现产业化和标准化是保障性住房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孙瑞灼 《人民政坛》2012,(10):40-40
据报道,作为“国务院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协调小组”的牵头部门,住建部正抓紧起草《基本住房保障条例》,拟对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退出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路径进行规定,起草完成后将交国务院法制办审订。  相似文献   

18.
杜媛媛 《人民论坛》2014,(14):227-229
租赁型保障性住房政策在我国刚刚起步,而我国面积辽阔、各地情况不同,至今仍未出台严密的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各地方根据自身特点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自行规定的政策,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加强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后期管理成为实现保障性住房功能、保证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如何扩大内需,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失为一种利民利企利国的好举措。随着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相继出台,一个搁置已久的“设立万亿保障性住房基金”方案可能再度引起关注。日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健表示,下一步刺激经济计划中,财政政策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0.
陈桂兰 《现代领导》2008,(11):11-11
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定和刺激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中指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