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在全球初级产品市场上的现状步入新千年之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得中国开始在增量意义上扮演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引擎。由于中国的城市化和重工业化进程方兴未艾, 以及中国吸收的FDI集中于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导致中国在全球初级产品市场上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买方角色。  相似文献   

2.
袁成亮 《党史纵横》2009,(10):19-22
新中国开国大典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它是新中国精神风貌的第一次集中展示,在新中国开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正>开幕式上的"中国第一人"早在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的开幕式上,就有中国人被邀请出席。这位中国人人称"希生广东老爷",是当时停泊在泰晤士河畔的中国木帆船"耆英号"上的一位广东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人们通常是在两种含义上进行讨论。一是广义上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即把我国引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般是用“工业化”的概念来代表替“现代化”的。二是狭义上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其含义仅指如何处理好农轻重之间的关系,以加速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多的是在后一种含义上使用“工业化”这一术语的。本文仅就后一种意义上的工业化道路作以简要的回顾。一 1944年5月,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势已定,为了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毛泽东首次向全党提出了中国的工业化问题。他说:“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员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一年后,在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这一思想得到系统化。至建国前夕,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5.
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本质上体现着一种现代化文明形态,它指引着中国人在实现富国强民目标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同时也让我们开始对中国在推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当前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进行重新审视.中国因其特殊国情,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并且必须结合新的生态文明理念,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民营企业总算迎来了彩虹。如今的中国民企已然是中国经济的一支生力军,在经济大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一夜之间败走麦城,又给人们的心头罩上一层阴影。中国民企到底怎么啦?好汉不提当年勇翻开中国“长三角”地图,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4,(Z1)
<正>在社会主义与中国命运的价值关系上存在"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两大取向,建国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转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发展中国这一主线。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到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再到胡锦涛同志提出"发展是第一要义",这条主线愈益清晰。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范畴。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起点上,一方面,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难得的机遇期,经  相似文献   

8.
魏四海  曹海霞 《党建》2021,(5):42-44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一个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壮丽篇章的圣地.作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片土地上引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书写出了民主革命时期最成功、最辉煌的时代华章,并孕育形成了宝贵的西柏坡精神.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回顾20年来我党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更深刻感到"新时期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成为当代中国历史的分水岭,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居于特殊的地位。这次会议的关键是它解决了一系列关系到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五个一"。即:请出了一位巨人——总设计师邓小平;恢复了一条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找到了一条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立了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产生了一个伟大理论——邓小平理论。这"五个一"以其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在研究中国近代化问题时,从宏观上论述颇多,而从微观上剖析甚少。本文以一省的科技发展为例,对安徽在迈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科技发展状况,作些论述,冀能对中国近代化问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 安徽曾是显赫文坛的桐城派故乡,又是称雄商界300年之久的徽商源地。在这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堪称人才辈出,一批卓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在中国近代乱离多阻的环境中,为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也是中国人民解放运动史上划时期的一次群众运动.同时,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也是知识分子的界碑,划出了一条明白的界线.为了更好地分析五四以后知识分子的分化的原因,有必要对五四前夕知识分子思想状况作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茅盾以其创作的资本家形象系列独异于同时代作家。对于笔下的资本家,茅盾表现出了理性与感性上的复杂情感特征:从理性上说,茅盾作为一位具有强烈政治意识的左翼作家,理智上认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终无法领导中国走向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从感性上说,他又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情感上对于这一阶级身上体现出来的振兴民族工业的雄才胆略表示欣赏,对其必然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命运感到惋惜。本文意在通过文本分析对此作一定程度上的揭示并对其意义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温纳瑞斯是一位美国老人,满头银丝,操一口流利的汉语,夹杂着明显的山东方言。如今他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了半个世纪。他有一个愿望,百年之后把骨灰留在中国的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1956年前后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问题上获得新的认识。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党在这一阶段,最终没有找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没有实现马克恩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5.
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展出一种很特殊的社会。这些社会的特性我们暂时不提,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相似文献   

16.
闫安 《理论研究》2016,(4):15-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世界和中国最新实践的认识和理论概括,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指引中国共产党更好担负历史使命的行动指南。“七.一”讲话回顾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战,以生命和鲜血换来新中国的英勇历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7.
时政宽带     
点击2002年中国经济新现象 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热土。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 站在一个崭新的平台上,中国经济在这一年呈现出龙腾虎跃之势,迸发出奔向未来的勃勃生机。在波澜壮阔的经济社会生活大舞台上,中国经济再次上演一幕幕令世人瞩目的精彩大戏。  相似文献   

18.
1583年9月10日,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行到达中国广东肇庆,随后在肇庆建造了中国大陆上第一座耶稣教堂。利玛窦在教堂的客厅墙壁上,展示出一幅西文标注的世界地图。这幅世界地图把地球分成西半球和东半球展现在平面上,中国被置放在最东面的边缘地带。这让当时前往参观的明代士大夫们无不目瞪口呆,惊讶不已。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正>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按购买力平价指数计算,超过了世界上的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一洗贫穷落后、备受欺凌的近代屈辱,给国人带来欣喜和骄傲。这是一个不平常的超越,给了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一个激励、一份信心、一个希望,以及一份责任与担当。激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努力没有白费,中国进步了;信心是过去成功了,将来一定会更成功;希望是中国不但在经济总量上,还要在人均GDP和社会发展进步方面全面超越世界上强大和富足的国家;责任与担当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将不可避免地会被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有更  相似文献   

20.
"德先生""赛先生"来到中国20世纪初的中国,风雨飘摇,民族危机深重。仁人志士一次次上下求索,寻求救亡图存的出路。1919年1月15日,中国迎来了两位陌生人:"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一日,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一文,"拥护那德谟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并且明确宣告:"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