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他的整个理论系统中,邓小平就人生价值问题作了许多论述,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部分,即邓小平的人生价值理论.这一理论是对毛泽东人生价值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2.
哈尼族哲学的发展,经历了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两个阶段。与自然哲学相比,人生哲学在漫长的岁月里得到了充分的展开,推演出丰富深邃的内容和严整恢宏的体系,哈尼族人生哲学的逻辑体系,包括生死观念、人性学说和人生价值学说等理论。其中,生死观念和人性学说是人生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人生价值学说则是生死观念和人性学说的逻辑归宿。探讨生命本质的价值和人生的庄严意义、思索将人生的最高理想体现于个体生命旅程之中的途径,这是哈尼族人生哲学体系的理论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人生价值”既是“人生价值观”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是理解全部人生价值问题的基础。当前一些青年在人生价值问题上存在种种模糊认识,有的甚至错误地理解“人生价值”,片面夸大“自我”的作用,奉行“自我设计”、“自我奋斗”的人生哲学。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人生价值”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尽一致或是错误的。同时,对“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难度也较大。所以,在教学中突出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无论是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还是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人生哲学在理论基础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西方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中国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主义。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目标理论,强调个人具有至高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反对社会和国家对个人的干预和限制,提倡个性独立和解放,推崇个人奋斗;整体主义强调整体大于个体,认为个人没有个性、人格,个人必须融入整体。整体主义体现为国家本位和家庭本位,即个人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个方面。在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念属于世界观、人生观的范畴,在价值观念体系中,人生价值观是核心内容。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意义、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所面临的是一个多元的社会,他们的机遇和挑战远胜过过去年代的大学生,在  相似文献   

6.
李心记 《前沿》2012,(10):16-17
作为中国思想史上最早的哲学家之一,老子是探究生命理论的哲学家,其道之根本充分体现了生命本体之道。与孔子的道德理论不同,老子注重的是人的主体性和个体性,他强调人这一个体的独立性以及人的自由。在其道论之中,他的思想以及人生价值取向是具有独到个性的,作为道家的创始人,中国先于其他国家而提出的生命"有""无"之论,使老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老子的人生哲学作了几点浅论。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金祥 《理论月刊》2003,(12):61-6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它所体现的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肯定,对于维护和调和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当今工业文明高度发达而人类社会面临的危机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正确认识中国的人文传统,承传和张扬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对于遏制科学主义片面发展带来的现代弊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生价值观的总体趋势可以反映当前社会的现实环境和思想环境,同时也影响着未来的社会发展方向。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支柱和希望,是社会价值观念中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的价值群体,他们的价值观既是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一种折射,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目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整体上积极向上,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正当合理,但其人生价值目标趋向自我、个人化倾向,重小我,轻大我,有忽视国家和社会层面价值的趋势。研究不同时期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制定有效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人生价值”教学的目的与要求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为什么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贡献,以及怎样才能实现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等问题,提高他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从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目的,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正确理解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生的价值并不存在于人的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任何人都不能离开他人、集体、社会而生存;一个人只有努力满足他人、集体、社会的需要,才能显示出个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观点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0.
刘会新  ;武东生 《求索》2007,(8):148-150
孟子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宋代以来,被尊奉为亚圣,其学说与孔子的思想被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特别是其“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千百年来对华夏民族的心灵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本文以孟子的“人道”论为核心,阐述了孟子的人生哲学,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其对当今社会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是一个日益组织化的社会,每个人都要通过在组织中定位以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断扩展的目的。在一个组织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人本取向和目标取向的矛盾,组织领导者必须协调其组织内部立法和个性的冲突,即要化解人本取向和目标取向之间的二元紧张。但“价值”和“取向”原本完全就是主观的东西,价值、取向的世界是人造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社会角色扮演与人生价值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鑫  姜浩  徐雁红 《前沿》2009,(9):175-177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是建设祖国大业的中坚力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社会角色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社会意义。大学生在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是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平台。大学生社会角色扮演也就是社会化过程与人生价值实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无疑是贯穿魏晋玄学的一条主线。但必须指出的是,它包含有关于社会组织的政治哲学和关于人格建构的人生哲学这么两个方面的内容。随着魏晋社会条件的变化,竹林时期玄学的主题已经由对自然之道与社会关系的探讨转换成对人格结构中情与礼关系的考察。学术界已有人注意到由社会向内心这种玄学方向的改变是由嵇康、阮籍完成并通过他们而体现出来,但是对于他们二人在寻求安身立命之道时所建立的人生哲学进行深入比照分析的文章似乎还不多见。  相似文献   

14.
刘国普  陈琳 《传承》2009,(24):8-9
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在纪念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80周年之际,探讨邓小平早期人生哲学思想,弘扬邓小平精神,对当代青年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在纪念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80周年之际,探讨邓小平早期人生哲学思想,弘扬邓小平精神,对当代青年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对华裔青年的影响不断加深,中西方文化的撞击凸显海外华裔青年独特的人生价值,同时,双方面的矛盾影响着华裔青年自我价值的实现。海外华裔青年可通过做好中西合作的助推者、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外交流的桥梁、中外和平的使者,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可,更快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人大信访科为代表的信访工作者们,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的岗位是平凡的,但他们的人生却不平凡。  相似文献   

18.
人生价值观是关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对人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深层认识。毛泽东宏伟而又深邃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严整而又独特的人生价值观理论,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人生价值的目标;爱国主义是毛泽东人生价值的主题;树立远大理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是毛泽东人生价值的精髓;推动社会历史发展是毛泽东人生价值的标准。这一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思想,探索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理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道观之”是对人生价值的观察 ,它既包含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个体自我价值 ,也包含社会批判意识、社会异端性格的个体社会价值。但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却包含了否定个人的创造性、能动性和否定个人社会责任的深刻矛盾。庄子“以道观之”的理论意义在于超越世俗价值观的超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之后,毛泽东建构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哲学体系,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又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辈子做好事”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锲而不舍、挖山不止的“愚公精神”是人生克服和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