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佳木 《中国监察》2008,(19):11-13
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之前29年历史对改革开放的意义 认识改革开放之前29年的历史,除了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的失误和错误外,还有必要弄清楚这段历史对于改革开放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实行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使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文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人才市场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最重要的就业渠道,在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促进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大学生人才市场工作已经成为人事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个成绩突出、影响广泛、备受关注的工作领域。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之际,回顾我国大学生人才市场建设的发展历程,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张灿灿 《法制与社会》2010,(10):145-146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政策选择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政治文化作为政治系统的文化背景,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执政党的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从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认知和政治意识等四个方面探讨,说明了政治文化的历史性转变为执政党政震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信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改革开放归纳为中国式的渐进革命的道路,从中国特色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渐进模式、价值观的革命追求这三个层次进行阐述,论证了改革开放适合于中国发展道路的学理性根由。  相似文献   

6.
理论产生于实践,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产生和发展现实依据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又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改革的创新实践中酝酿、形成和发展,改革开放是其创立的实践基础。本文指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创新实践标志着特色理论体系的开端;改革开放的曲折历程塑造了特色理论体系的轮廓;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也将继续丰富和检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规模迅速扩展,教育普及水平大幅度提升,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以及近几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的政策,特别是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使我国教育事业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9.
1978年,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为了让人民富裕,民族振兴,为了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开放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0.
朱佳木 《中国监察》2008,(20):14-17
改革开放前后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看不到不同之处,就不可能看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究竟“特”在哪里;看不到相同之处,就不可能看到改革开放前后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1.
《法制与经济》2009,(1):4-7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张佳倩 《法制与社会》2011,(35):187-189
改革开放以来,学雷锋活动的时代性更加凸显出来,及时总结这一时期学雷锋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雷锋活动的发展线索,更能够为我们今后开展学雷锋活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韩亚光 《河北法学》2008,26(7):2-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借鉴其他国家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的需要,初步形成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需要,正式形成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继续发展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犯罪原因和犯罪增加原因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实际情况对转型时期犯罪增加现象进行了剖析,对导致犯罪增加的社会原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法律文化变迁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全面进入转型期,法律文化也随之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变迁过程。这是一个多元法律文化不断冲突与整合,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从公法文化一枝独秀到公法文化与私法文化共同繁荣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单一强化政策文化到不断强化法治文化,从热衷于法律的工具性特征到认同法律的价值性特征,以及内隐法律文化明显滞后于外显法律文化发展的过程。尽管如此,变迁后的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的差距仍然很大,要实现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必须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理性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大胆移植西方法律文化并加以本土化,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树立公民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6.
试论当代中国的法律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下.当代中国的法律价值系统集中表现为平等和效率两个价值目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合理解决。社会主义的本质、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市场经济模式的选择构建、现代法律的人本主义精神以及效率价值本身所具有的某种优位性决定了效率是当代中国法律的首要价值目标。而由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过程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高社会价值理想所决定.平等则是当代中国法律不懈追求的极终价值目标。在当代中国,坚持效率优先,应控制在社会成员心理可承受的限度内.而兼顾平等则应保障效率最大化而又能保证社会稳定在最低极限上。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是代表人民大众的利益观,本质根植于社会基本矛盾中,属于社会关系范畴,政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利益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正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时代课题,并逐步作出科学的回答,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事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律师世界》2001,(11):1-1
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总揽全局、与时俱进的远见卓识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信心,充分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  相似文献   

20.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历经三十余个年头,而中国公证事业的全面恢复和发展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经历了不同寻常的三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