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军高级将领中,黄克诚同志(1902-1986)以刚直正派、讲真话、讲实话而著称。他一生历经曲折坎坷,几十年间,虽然遭受过许多次错误的批斗,但他却始终坚持革命的理想信念,为真理敢做敢言。他的正直与胆量在党内外有口皆碑。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共产党人,只要是出以公心,就应该敢讲话”。在庐山会议上,黄克诚明知唱“反调”不会有好结果,但他还是要说真话1959年的庐山会议黄克诚本来没有参加,他是后来被毛泽东的一个电报召上庐山的。黄克诚一到庐山,就感到气氛有些异常。有人隐约地对他说,毛泽东对那封信很不满意,彭德怀可能要挨批。毛泽…  相似文献   

2.
1948年冬,炮火连天,平津解放在即,北平已成解放军囊中之物。而接管筹备工作迫在眉睫,身处西柏坡的毛泽东自然有着自己的打算,他相中了两个人……傅作义起义后,毛泽东命林彪亲自谈判和平改编……毛泽东笑称叶剑英宣布“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的讲话“声嘶力竭”。  相似文献   

3.
肖思科 《党史博览》2003,(10):23-25
“刘少奇同志是被诬陷的,是林彪、江青一伙搞的鬼,事实清楚,但还有人突破不了禁区,这就不是实事求是,我们要主持正义!”“文革”结束后,黄克诚复出,担任中纪委常务书记之职。黄克诚一出山,就开始致力于对党内重大历史问题的审查。邓小平、陈云曾在中纪委常委们面前交待:要解放思想,把一些重大的党的历史问题弄清楚,必要时像当年在延安一样,搞个“历史决议”,使之把党内思想搞统一。邓小平还特别强调:“当年把刘少奇同志打倒,是不合法律程序的。一个国家主席,一张大字报、几个小将就把人弄下来了。还有中央专案组,在当时情况下也是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1980年3月到1981年6月期间关于起草、修改《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的九次讲话以及同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谈话要点,这些珍贵材料充分印证了邓小平为我们党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做出的不朽的贡献.在认定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性质的前提下,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和过.毛泽东同志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犯了“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错误.这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错误,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了灾难性影响.为此,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已成为当时全国的“热点”问题.邓小平同志从维护毛泽东历史地位出发,提出要正确认识毛泽东同志,首要的是认定毛泽东同志错误的性质,这是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前提条件.邓小平同志指出,尽管毛泽东晚年犯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性质与林彪四人帮的问题性质不一样、林彪四人帮是反党集团,利用毛泽东发动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林彪的早期生涯中,他的三封信,曾经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引起过三场轩然大波…… 毛泽东、朱德在建军原则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白砂会议,拥毛者、拥朱者发生激烈争吵。林彪的一封信,推波助澜,“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1929年,是红四军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6.
林彪在我党历史上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一生跌宕诡奇,曲折多变。他自黄埔从军后,以其聪明才智由见习排长迁升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军团长,成为毛泽东麾下的一名战将。1932年他任红一军团军团长时年仅26岁。此后他参加指挥了红军反“围剿”战斗、平型关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和解放海南岛战役。1955年毛泽东为十大元帅授衔时,林彪排名第三位,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元帅。“文革”中,毛泽东又将他定为接班人。然而,就是这个林彪,在长征途中曾妄图撤换毛泽东的领导权,公开与毛泽东决裂。  相似文献   

7.
看了“六大罪状”———毛泽东越发感到不清楚了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就感到要抓军队。有人说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有好几个没有想到———没有想到他选定的接班人林彪会“突然袭击”,没有想到与会的那么多代表上了林彪等人的当,要求设“国家主席”。———到底是林彪想当国家主席,还是那些人起哄?是预先策划好的一场阴谋,还是各种政治势力斗争的结果?在当时的各种政治势力中,军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这就不能不涉及到副统帅林彪。当时,对庐山上的事情,毛泽东还没有看得很清楚。在会上批了陈伯达,…  相似文献   

8.
“文革”,毛泽东的本意是要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理论上的失误,使“文革”成了阴谋家的温床。 林彪,利用毛泽东对他的信用,结党营私,抢班夺权;江青,利用自己的特殊身分,煽风点火,争权夺利。 两个野心家、阴谋家,两个反革命集团,在他们并存时,互为勾结,互相较量。他们先后覆 亡后,留给我们的是教训,是反思……  相似文献   

9.
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使黄克诚加深了对毛泽东的崇敬1922年夏天,黄克诚刚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读书,毛泽东就在这年4月从长沙来衡阳宣传革命,他先后在湖南学生联合会厅堂和第三师范风雨操场,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改造、中国农民运动等问题的著名演讲,他还在衡阳发展了蒋先云、黄静源、唐朝英等一批共产党员。黄克诚从同学那里了解到毛泽东演讲的内容,觉得他讲的都是穷苦人的心里话,很受教育和启发。从此,黄克诚便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积极参加第三师范进步学生的活动。黄克诚还发起组织了“永兴县旅衡学…  相似文献   

10.
1949年4月至5月,刘少奇受毛泽东的委托到天津,协助天津市委贯彻七届二中全会的城市政策,解决亟待恢复的工业生产等问题,在此期间刘少奇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简称“天津讲话”)。对此,邓小平曾有过很高评价,他说:那些讲话对我们当时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的时候不犯错误是起了很大很好作用的。但在党的历史上提到这个讲话的,一次是1953年高岗妄图推倒刘少奇,将“天津讲话”中的一句“剥削有功”作为重磅炮弹向刘少奇发难;另一次是1969年林彪在党的九大报告中把“天津讲话”作为刘少奇在中国搞资本主义的罪行加以攻击。1980年中共十一届…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含有浓厚个人崇拜色彩的“四个伟大”,即给毛泽东的四个修饰语“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是怎么提出及演变的,目前有很多说法,比较流行的一种,认为是林彪提出并鼓吹的。现在看来,并不尽然。“四个伟大”的雏型 1966年8月16日,担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的陈伯达在接见外地来京学生群众会上发表讲话时说:“关于无产  相似文献   

12.
称毛泽东“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是林彪的杰作,与“四个伟大”“最高指示”一样,深深地打着林彪的印记.对林彪的吹捧保持着清醒的毛泽东,从1968年起,以“三个副词” (其中为主的是“天才地”)为切入点,开始纠正报刊上那些不适当的宣传,使一贯以“高举”为荣的林彪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1970年8月在庐山会议上,林彪起而捍卫自己的观点,以称“天才”为炮弹,不点名地向张春桥发起攻击,引发了一场尖锐的党内斗争,林彪也从此走向败亡.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中,贺龙遭到林彪的陷害。毛泽东从一开始表示要当贺龙的“保皇派”,到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公开声明对贺龙“不保了”,其中的原因,拿毛泽东自己后来的话来说,“都是林彪搞的,我听了林彪一面之词”,很明显是受了林彪诬陷的影响。那么,林彪为什么要陷害贺龙,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呢?  相似文献   

14.
陈伯达是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得力“干将”,曾被称为“理论家”、“中共一支笔”、“中国舆论总管”.当过“中央文革小组”组长,党的高层领导人物.他的发迹有什么“决窍”,据《陈伯达其人》一书记载,陈伯达对他的同乡曾说过这样的私房话:“最要紧的是跟人,跟准一个人……”陈伯达跟人,他先是跟准毛泽东,做了不少  相似文献   

15.
博览之窗     
是谁造就了 “两面派”的林彪 林彪生前乃至死去多年,好像躲在一团神秘的迷雾之中。他的所作所为,黑白反差之大,令人目瞪口呆。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林彪已经成为“虚伪”、“阴谋”、“两面派”的化身。实际上,林彪并非天生的“两面派”。与林彪共事多年的聂荣臻元帅,谈到建国前的林彪时曾说:“我觉得他比较年轻,世故不多。”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也回忆说:“林彪来见毛泽  相似文献   

16.
万伯翱 《新湘评论》2012,(12):36-37
开国大将黄克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共产党员。 黄克诚一生戎马,1955年获毛泽东、周恩来亲授三枚一级功勋章和光闪闪四颗星的大将肩章。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年已77岁的他又被选为中纪委常务书记。当组织上因要制作各类证件,向他夫人要一张他穿大将礼服的标准照片时,全家人翻箱倒柜竟然找不出一张合格的“标准像”。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7,(11)
正1980年11月26日上午,双目失明的黄克诚戴着墨镜,在秘书的搀扶下出现在京西宾馆小礼堂。中共中央纪委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3次座谈会在这里开了10多天了,黄克诚因身体不好一直请假未参加会议。但是,他心里记挂着会议,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会议内容的思考。那一天,他再也坐不住了,向会务组打电话说要来参加会议,自己有话要讲。黄克诚讲话了。他竟然讲对毛  相似文献   

18.
在1960年9月14日至10月20日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借机开展了对总政治部主任谭政等人的批判,做出了《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关于谭政同志错误的决议》。 林彪提出了学习毛泽东著作“背警句”的主张。强调说:“我主张要背一点东西,首先是把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最精辟最重要的话背下来。脑子里就是要记住那么几条。”  相似文献   

19.
从1970年4月到9日,围绕着设 不设国家主席,毛泽东与林彪发生 了尖锐的分歧。这组矛盾的发展与 激化,直接导致了对"文化大革命" 进程有重大影响的"九一三事件"。 然而,对于林彪为什么要坚持 设国家主席,至今也还没有令人信 服的说明。 林彪想当国家主席吗 关于这个问题,许多论著这样 论述:毛泽东提出不设国家主席, 他也不当国家主席;林彪却一反常  相似文献   

20.
万伯翱 《学习导报》2012,(12):36-37
开国大将黄克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共产党员。 黄克诚一生戎马,1955年获毛泽东、周恩来亲授三枚一级功勋章和光闪闪四颗星的大将肩章。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年已77岁的他又被选为中纪委常务书记。当组织上因要制作各类证件,向他夫人要一张他穿大将礼服的标准照片时,全家人翻箱倒柜竟然找不出一张合格的“标准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