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福建党史月刊》2006,(11):40-40
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究会承办的《福建:长征从这里出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于10月16日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展出。展览分“长征前夕”、“浴血长征路”、“三年苦斗”和“今日长征”4个部分,生动再现了长征中福建子弟兵的英  相似文献   

2.
张进海 《共产党人》2006,(21):40-42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宁夏师范学院就在这个喜庆的日子成立。用“不到长城非好汉”作为学院的校训,就更加具有特定的含义与精神内涵。一、历史背景和精神实质1.“不到长城非好汉”产生的历史背景1934年10月中旬,毛主席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从中央苏区——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等地出发开始长征。沿途纵横11个省,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爬)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和万水千山。当长征接近胜利时,1935年10月7日,红军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狂轰滥炸的情况下,临危不惧,抢占先机,登上了六盘山。登临山顶后,毛泽…  相似文献   

3.
“长征”称谓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开始时,是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从江西中央苏区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这一亘古未有的壮举.后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就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大本营转移这一伟大历程了.  相似文献   

4.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万里长征,不仅以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而向世界宣告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重要力量,而且培养、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踏着红军的足迹奋勇向前。翻开红军长征史料,会发现有这样一个特点: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常是一边行军一边频繁地开会,在湘江战役之后尤其明显。70年后的今天再去回顾这一系列会议,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所发生的一次又一次伟大转折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5.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而对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开始战略转移这一行动,后来的大多数史著和历史学家都称为“长征开始”。其实,红军的战略转移一开始并不是就叫“长征”。当时,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所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到湘西去与红军第2、6军团会合,开辟“新的苏维埃根据地”。因此,当时红军总部所发布的命令、训令均把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之为“突围行动”和“长途行军与战斗”,并没有称其为“长征”。  相似文献   

6.
通常人们认为红军“长征”走了“二万五千里”。然而,“长征”并不等于“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先后举行长征的红军部队共有4支: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 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  相似文献   

7.
董保存 《湘潮》2012,(9):34-36
“陈伯钩”这个名字,现在的年轻人比较生疏,其实他年轻时绝非等闲之辈。请看1936年10月15日,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会师时,毛泽东给他的亲笔信:  相似文献   

8.
在许多有关论述中央苏区红军长征的史书论著中,都称长征初期的主力红军为“红一方面军”或“中央红军”。严格说来,这是不很确切的。因为,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在开始长征时,已经改变了部队的名称。根据历史文件记载,1934年10月10日,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时,以朱德为主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一部长征史有多少讲不完、道不尽的精彩故事。长征途中,可谓步步险关,处处绝境,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然而,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最终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勇往直前。本篇从长征史料中选取了部分片段,力图展现一些鲜为人知的长征故事。“长征”一词何时首次提出?“长征”一词何时首次提出?党史专家认为:1935年5月在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提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使用的并不是“长征”一词,而是分阶段使用“突围”、“转移”和“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以前,红军…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广大红军指战员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精神,沿途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反动军队之间矛盾重重,难以合力“围剿”红军。  相似文献   

11.
统战工作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固然是毛泽东等领导人英明指挥和广大官兵浴血奋战的结果,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也是关键性的重要因素。长征途中,争取和利用“南天王”,顺利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联络和争取西南地方实力派上层人物,减少红军行进的阻力;创造西北局部合作新局面,取得长征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2.
《北京党史》2006,(6):17-17
2006年10月30日,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联合召开首都理论界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座谈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赴朝出席座谈会并讲话。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少将邵维正教授、北京大学党委  相似文献   

13.
1936年10月,经过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和无数次的生死考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四川是红军长征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长征精神形成的最重要之地。80年的沧桑巨变,曾经红军战斗过的革命老区发展如何?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备受世人瞩目。10月8日,记者寻着红军当年的足迹,踏上了当年的长征路,去实地拜谒后,惊喜地发现当年的长征路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革命老区的人民继承并发扬  相似文献   

15.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从南方各个革命根据地相继开始长征。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率先胜利完成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也胜利到达西北,中共中央和红军三大主力胜利结束长征。在长征过程中,党和红军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和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特别是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严重情况。为了赢得长征的胜利,中共中央在长征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领导红军转危为安、化险为夷,使长征的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座永远的丰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助理薛庆超撰写的长篇纪实作品《长征中的重大决策》,详细披露了长征中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从本期起连载这一纪实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七十年前的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结束了历时两年、历经十几个省、总行程达数万里的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是一支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作为党和军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王稼祥同志,对遵义会议的召开和红军长征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明月曾照见长征路上红军的苦痛与牺牲,也曾照见他们的喜悦与胜利。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秘密渡过于都河,踏上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其间红军战士们度过了两个中秋节。在紧张的行军过程中,他们在中秋节这天做了些什么?他们是否曾抬头望见那一轮高悬天际的圆月?借由红军战士们当年写下的长征日记,我们可以具体而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作为一名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重新回忆起二万五千里征程,想起与战友们共度的日夜,感慨万千。新中国的建立,归功于无数革命志士的前赴后继,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他们甚至献出了  相似文献   

19.
70年前的金秋,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的会宁、将台堡会师,胜利结束举世闻名的伟大长征。三大主力红军会师西北,是党中央北上方针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一、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是党中央北上方针的胜利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等部队,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中央  相似文献   

20.
“长征”一词在冕宁第一次提出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主席1935年10月写的《七律·长征》脍炙人口,人们耳熟能详,激励了多少革命者。“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间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西、甘肃一带的大规模战略转移。“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但“长征”一词并非1934年10月就提出的,据《中国共产党党史镜鉴》记载,“长征”一词第一次提出是在万里转战到凉山冕宁后提出来的。1935年5月21日红军占领冕宁城,22日在县城张贴了红军总司令朱德向夷(彝)族同胞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全文如下: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