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祖还乡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秋天,刘邦御驾亲征,平定淮南王黥布的谋反。战斗中,高祖中箭负伤,只得暂留蕲县衙内疗养一日,高祖在后园中散步,忽闻长空雁叫,抬头一看,只见一队排成人字形的大雁,掠过淡淡的云层向南飞去,不禁感叹道:“大雁要回家了,回家了!”他猛然回头对陪他散步的御史大夫赵尧说:“你立即传朕口谕,十日之内,起驾还乡。”  相似文献   

2.
“必须让每一个证据都开口说话” 邱波喜欢读庄子笔下“庖丁解牛”的寓言。他说,法官判案就像庖丁解牛,案情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必须了然于胸,审理过程才能游刃有余,判决结果才能公正精当。他常告诫自己,“刑事案件事关被告人的自由和生命,证据一旦‘哑巴’,定罪和量刑必然失当。要办‘铁案’,必须让每一个证据都开口说话。”  相似文献   

3.
汉高祖刘邦封王侯、任大臣一般都是由大臣提出,并经过充分讨论才作出决定,而且全凭功绩高低,好像非常民主、公正。但在卢绾封王这件事情上,大臣们看清了刘邦的用人“民主”原来是作秀,实际上却完全是个人说了算。 卢绾与高祖同乡,父辈的关系非常好。卢绾与刘邦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少同  相似文献   

4.
读史札记     
陈平、周勃都是辅佐刘邦夺取政权的功臣元老。汉高祖驾崩,吕太后临朝,右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暗中结盟,在吕太后死后发动政变,消灭了诸吕势力,迎高祖后裔代王刘恒入朝称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登基,陈平称病不出,问其缘故,陈平说,高祖时,周勃功不如我,这次诛灭诸吕,我的功劳不及周勃,所以应把右丞相的职位让给他。文帝于是任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乃任左丞相。周勃为人敦厚稳重,不喜文学,也看不起儒生说客。任宰相后以元老自居,不甚过问政务钱谷之事。汉文帝即位后很快就“明习国家事”,一日上朝突然问周勃:国家一年判决多少刑…  相似文献   

5.
“我的百草园” 朱家花园的历代主人都是西宁有名的河湟诗人,自朱世奎先生的高祖朱向芳始,历代历辈如朱耀南、朱焕南、朱成瑗及至朱世奎先生,均著有大量诗词歌赋。受家风影响,朱世奎先生自幼饱读诗书,朱家花园里留下了他无数美好的记忆,在他心中,这是一座乐园,堪与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媲美。  相似文献   

6.
正前几天,一位80多岁的上海老先生在家人陪同下找到笔者寒舍,说他听说周恩来总理有一个"润弟",但在参观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时,讲解员说不知道,推荐他来问笔者。我告诉他,周恩来高祖以下的"恩"字辈兄弟共有14人,按年龄大小排序,其中老二和老三早夭,剩下的12人中只有排行十四的周恩霔字润民,周恩来称他"润弟"。老人听后脸上笑开了花,连声说:"对,对,就是他,是毛润之的‘润’  相似文献   

7.
张世普 《求贤》2006,(8):26-26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  相似文献   

8.
赵谦  车凤 《前线》2014,(3):106-111
说到“忠”字,中国人都非常熟悉。在评价一个人时,如果说他是“忠臣”、“忠诚”、“忠孝之人”,这就是很高的褒奖了。在古代儒家思想看来,“忠”和“孝”是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对长辈尽孝,对君王、国家尽忠,是几千年传统文化一直强调的为人、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9.
王震将军为人谦虚、平和、讲究实际,而且对人异常友善。1937年,他28岁时,给与他同龄的肖克当政治委员。我采访他几天后,王震就重返部队,投入到同日本人的战斗中去了。不久,他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二○师三五九旅旅长。该旅后来非常出名,人们普遍认为,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小镇法官     
在通化县二密镇,提起朱法官,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过去,农民群众打官司或有涉及法律方面的事,都要到几十里外的镇上去,有的还要往返多次,耗时耗力又搭钱自从朱法官来了之后、农民群众可乐了,家里有个什么事,只要打个电话,他就上门为你服务,而且还很公正地为你断官司判案,不吃请也不收礼。所以,农民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咱们的朱法官”。 朱法官名叫朱魁忠,是通化县人民法院二密法庭庭长。别看他今年只有35岁,却在审判岗位工作了15年,任基层法庭庭长也有七八年了,是县法院系统的骨干之一。他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工…  相似文献   

11.
川陵 《党课》2010,(4):114-115
韩国佛像的鼻子和中国的鼻祖 古代中国人相信鼻子代表祖先,将自己的第九代祖先叫做鼻租,鼻祖之下是远祖、太祖、烈祖、天祖、高祖、曾祖、祖父和父亲。鼻祖这个词大家都知道,但是有没有人想过为何鼻予会和祖先扯上关系呢?在韩国,我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叶青松 《党史博览》2012,(11):27-31
笔者在撰文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任军长时,有一位政治委员的名字让我非常感兴趣。他既是解放军第五十三军首任政治委员,又是解放军第五十五军首任政治委员。我脑海里曾冒出“难道是同名同姓”的疑问,觉得一个人不可能首任两个军的政治委员。但调阅档案资料后,发现原来确是同一个人,他就是半生光阴都在和起义部队打交道的将军王振乾。  相似文献   

13.
一、刑迅逼供与依赖口供的联系侦查人员在办理案件时偏爱于口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我国刑诉法明确规定不得轻信口供,还规定判案不要求必须有被告人的供述,但是在实践中,侦查人员没有口供不结案、检察人员没有口供不起诉、审判人员没有口供不判案等情况确实大量存在。一方面,口  相似文献   

14.
李叔同在浙江一师教音乐时,非常看重一位叫刘质平的学生,此人天赋极高,而且非常能吃苦。李叔同对他喜爱有加,每周单独给他辅导两次。 后来,刘质平在李叔同的鼓励下到日本留学。留学期间,他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东京音乐学院。偏偏这时,家人宣布要中止对他的资助,这样一来,他便陷人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钱学森是共和国几代人都非常熟悉的杰出科学家,他的驾鹤西去,令我们悲痛;他的传奇一生、杰出贡献、科学精神和道德楷模在中国的天空划过耀亮的光芒,并将继续照亮未来之路。本刊也和许许多多的人一道,回忆他,怀念他,拨亮心中的明灯,为大师远行照路。  相似文献   

16.
“从小到大.许多方面我都非常失败,简直一塌糊涂。”他说。 “小”是指他念书的时候。他上小学时多门功课常常不及格,而到了中学,物理成绩甚至为零分。他在拉丁语、代数以及英语等科目上的表现同样惨不忍睹,就连体育也不好。虽然他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他在参加唯一的一次重要比赛中一败涂地。在学校,没有人不认为他糟糕透顶。他孤独、落寞,在社交场合从来就不见他的身影。在别人眼里,他这个人仿佛根本就不存在。  相似文献   

17.
张晓华 《奋斗》2001,(10):56-56
轿子,古称舆。这种不用牲畜,而用人来抬人的交通工具,在《史记·夏本纪》中已有记载.可算是古已有之了。但是,轿子不能随意用.远古时轿子只是非常有身份的人,还得在必要时候,像大禹治水走遍神州大地,他才偶一用之。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周恩来做形势报告,国内、国外讲了一个下午,讲的内容非常重要。记者采写时,稿子上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交给周恩来审阅时,别的地方都没改动,他就把那个“重要”二字圈掉了。有一次开座谈会,大家发言完了,主持会议的人说:“现在请周总理作指示。”  相似文献   

19.
刚开始时,余霄很不愿意接受采访。他觉得自己没什么值得报道和宣传的,而且实在太忙,采访最终是通过电话进行的。 与他对话,你不会听到什么豪言壮语、慷慨之词,余霄是位很坦率的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其领导的双阳飞机制造厂,其都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他的很多话都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20.
谢觉哉是我国革命司法制度的奠基人之一。 1937年,53岁的谢觉哉担任中央西北办事处司法部长,并兼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 谢觉哉经常亲自批复案件,纠正原判中的一些错误。然而原判机关怕破坏司法机关的威信而常常不愿改判。谢觉哉便向判案人员讲述了清朝时的方法:前清判案时把批文挂在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