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治理结构中的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理与全球治理是全球公民社会发展壮大的产物,更是国家变革,主动调整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的结果。在当前,全球治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更受欢迎的理论分析框架。全球治理不仅指称国家公共管理在全球领域的延伸,而且包容了从地方、国家到区域和全球的多层次多中心的复合治理网络,其内涵在于主张国家与全球公民社会合作、谈判与协调,共同处理公共事务,增进公共利益,是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在全球化形势下的重构。虽然全球治理必然意味着全球公民社会在公共事务的处理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这并不等于将国家与全球公民社会置于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中。可以说,国家既然是全球治理的推进者,它同样能够在全球治理的发展进程中保留应有的权力,尤其是发挥"元治理"的作用,从而使全球治理的"政府治理"与"没有政府的治理"的双重特性得以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2.
庾虎 《理论研究》2013,(5):59-61,74
经济全球化对整个社会发展与人类的生存状态都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其负面效应也造成了各种全球化问题的凸显:世界经济发展鸿沟仍在扩大,贸易保护主义出现反弹并趋向隐蔽化,经济危机向金融危机转变,社会不平等与不公正越发突出,技术发展中的社会异化,技术发展中的人的异化,政府权力日益在弱化等。  相似文献   

3.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6月21日报道,联合国人口司表示,全球第七十亿人可能会在今年10月诞生。据报道,联合国人口司推算,这名将成为全球第七十亿人的宝宝会在2011年的10月31日呱呱坠地,地点可能是在亚洲的某一都市。  相似文献   

4.
张乐 《世纪桥》2011,(1):86-88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在全球气候治理活动中,中印两国进行了长期的、积极的合作。相同或相似的国内状况和政治意愿成为双方合作的坚实基础,两国的合作不仅对于两国,而且对于国际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力量愈益彰显。对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力量及其性质进行界定显得越来越重要。有人认为,这种力量体现为中国的国际领导力。事实上,这种力量应是一种全球团结力。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领导力和全球团结力,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以来以国际领导力称雄世界,其中蕴含诸多霸权因素。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以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追求,因此,团结合作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选择。中国要努力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全球团结力,全球治理也需要中国发挥全球团结力。在人类社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中国需要探索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全球团结力的路径,促进全球治理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冲突是全球治理面临的巨大挑战。坚持文化多样性既可以推动文明对话、促进文化交流,又可以在文化差异中找到不同文化的归属,从而实现积极全球治理。区别于其他组织,非政府组织文化交流是一种积极全球治理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体现在其修复功能、传承功能、沟通功能、包容互鉴功能和创新引领功能等五个方面。从角色论、时机论、平台论三个层面,提出非政府组织文化交流的路径选择。通过非政府组织的文化交流,为当代全球治理寻求一种冲突和代价最小的治理方式,并提供一个文化认同融合发展、解决文化冲突的学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全球治理趋势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各国的经济政治联系加强,这是否意味着国家将退出历史舞台,被全球社会所取代,建立超国家政府来协调各国的需求?笔者认为,这一提法,有一定现实可能性,但受到众多因素制约。经济层面,市场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建立,提供了全球治理的经济动因,但它自身具有无法克服的缺陷。政治层面,国内民间社会的发展日益超越国界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但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国际市民社会兴起时保持谨慎态度,不可轻易放弃国家主权或不合时宜地削弱国家权力。意识层面,对世界共同价值观念的追求,作为国际事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发挥作用,但民族意识仍是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仍是作出政治判断和行为的基本标准。不可否认,全球治理是国际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现象,但全球治理描述了纷繁复杂现象的一方面,而没有囊括其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全球性公共问题日益凸显,全球治理主体如何通过合作的集体行动来治理日趋增多的全球公共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最根本的问题。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途径可分为国际组织治理、非政府组织治理和全球合作治理三种。  相似文献   

9.
全球治理的产生基于全球化、全球问题以及国际社会新兴力量的崛起。全球治理的概念一直都没有统一和明确,不同专业和领域的机构、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法与全球治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本身应当是实现全球治理的一种重要方法或是途径。全球治理和国际法的共同基础是国家主权,二者的发展都与解决国际问题包括全球化问题密切相关,全球治理的主体、对象和范围、实现方式和途径等基本问题都可以从国际法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和谐世界与全球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锦涛首次提出的“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主张既是对邓小平和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国新时期全球战略的总结。“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新的全球战略的主要标志,体现了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以这一战略指导的中国外交是一种“和谐外交”。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论与国际上流行的全球治理理论有许多共同之处,在和谐外交的根本目标、国际规制、行为主体、重点领域、主要策略等方面,既共享了国际社会普遍的理想价值,反映了人类在全球化时代的共同愿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的产生源于美国决策者的全球霸权构想。在冷战期间及冷战后,联合国与美国霸权的布局形成了迥异的战略关系。冷战极大地限制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空间,联合国被严重边缘化;冷战结束以来,联合国发挥作用的机会来临,但美国单极霸权战略成为最大制约因素。在博弈论的意义上,联合国的宗旨、尊严与美国的战略谋划存在着无法调和的二律背反。但是,也正是在与美国的互动关系中,联合国作为多边国际制度的独立性和制约作用才有了更深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由全球化引发的全球性人类困境问题,使传统民族国家政府行为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全球性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由此兴起。西方理论界在多个维度上探讨关于全球治理问题,涉及到民族国家主权、公民社会、世界主义民主模式、文明与文化等方面。同时,各国政府、联合国等国际机构、跨国公司以及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等也纷纷转变传统的行为模式,为全球治理的实践发展作出了重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战争后联合国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蒲俜 《新视野》2003,1(4):78-80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违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战争,反映了当今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强大的现实。联合国的权威虽受到损害,但并未因此失去在世界和平与安全领域的重要地位,仍然将在伊拉克战后重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长远发展来看,尽管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有其局限性,很难彻底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但它作为国际关系协调中心的地位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4.
提起20世纪80年代连任两届联合国秘书长的秘鲁人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先生,许多中国人都知道.1993年9月,我结束在古巴的工作任期后转任驻秘鲁大使.到任初期,在拜会政府、议会、司法机构和各政党高层官员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时,就想到要拜会德奎利亚尔.然而,德奎利亚尔自1991年离开联合国秘书长职务后,虽然在秘鲁首都利马有自己的寓所,却很少在国内住,他大部分时间和夫人生活在巴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无缘相识.  相似文献   

15.
全球数字鸿沟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时代来临之际,全球数字鸿沟是全球两极分化的新体现。全球数字鸿沟使得国家之间的竞争力失衡,扩大了两极分化,甚至催生了数字霸权和数字荒漠,危害了全球的健康发展。全球数字鸿沟建立在既有的经济社会发展鸿沟之上,在短期内甚至有扩大化的趋势。全球数字鸿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治理全球数字鸿沟既需要全球社会的共同努力。发展中国家要致力发展经济文化,执行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把握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逐渐缩小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6.
1949年 1 0月 1日 ,毛泽东在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公告中庄严宣布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1根据联合国宪章的精神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理所当然地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的阻挠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无理剥夺。中国政府为恢复自己的合法权利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斗争。然而作为新中国的主要创建者的毛泽东 ,对于这个问题的态度却经历了从积极参加到不急于进入 ,再到积极参加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本文拟对此进行粗略的分析 ,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党国际带来了巨大挑战和机遇。作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党国际主张积极应对全球化,进行全球治理: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主张建立一个有效的多边治理体系;提出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采取各种措施,保持可持续发展等。这些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理论建设》2022,38(2):18-2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全球视野下,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民族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提供理念贡献;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为全人类的美好生活愿景提供发展贡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制度贡献。中国治理的理念贡献、发展贡献和制度贡献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作出的重大时代贡献,将不断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