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人们的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认识包含着正确和错误,真理也就是正确的认识,谬误也就是错误的认识,它们二者是相对立的。谬误是人们的意识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而真理则是人们的意识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表明人们的意识同客观事物相符合、一致。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即是说,它是以认识、思想、观念的形式存在的,而它包含的内容却是客观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水是氢和氧最普遍的化合物”,“燃烧一般是指物质剧烈的氧化”,“人民群众是历史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基础,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的教学,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辩证的否定、认识和实践、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既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又同一切旧唯物主义有原则区别,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就其反映的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反映的对象和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辩证唯物主义首先坚持物质决定意识,认为物…  相似文献   

4.
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指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从意识的起源上说,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这是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入脑是物质的,而且是高度发达、高度完善的物质。但不能说意识是人脑的产物。因为,人脑是有识的生理基础、物质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不是意识的源.泉。没有人脑不能产生意识,但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意识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  相似文献   

5.
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从当前我国情况出发的,是实事求是的,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具体运用。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出发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必然会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简要说明黑板画在政治课课堂上实现模象直观方面的作用。我在讲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关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观点时,学生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从意识的内容来讲,它是物质的反映,即我们可以在外部物质世界中找到我们头脑中产生的一切意识的被反映者;那么,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关于“鬼”和“神”的观念,也是一种意识,唯心主义的哲学,  相似文献   

7.
误区一: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因而它是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派生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精神不过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人的大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本观点,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前提。在认识论领域内,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为或者说具体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反映过程是建立在实践过程的基础上的。只有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活动中,人们通过自已的感官同外界事物相接触,客观对象才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经过头脑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许多人认为,列宁所说的“一整块钢铁”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据此论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其实是一大误解。列宁原话是这样的:“一般唯物主义认为客观真实的存在(物质)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感觉、经验等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的社会意识。在这两种场合下,意识都不过是存在的反映,至多  相似文献   

1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  相似文献   

11.
[教前录] 电化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力手段。目前各地多用于理科教学,哲学课能否用?怎样用?做些探索和试验想必不无益处。 [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理,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从而为进一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 “有用即真理”为什么是错误的? [教学要求] 1.学生预习课文;2.教师搞  相似文献   

12.
张光成 《岭南学刊》2009,(4):111-115
由于心(精神、意识)别于物的性质,虽然精神世界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但在反映过程中客观的物质世界则反映为一个主观的心世界。精神世界具有能够照临物质世界而又能够不拘泥于物质世界的反映性、灵动性和能动性,精神世界是以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评价、意志、目的和理想为基本内容。这一精神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化,这一主观化使世界成为一个为我化的精神世界。如果说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唯物主义的客观形态,那么,这一主观化的为我的精神世界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观形态。  相似文献   

13.
<正> “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二、理论联系实际。三、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几十年来,我们党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我们之所以要坚持实事求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第一、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最集中的概括。第二、  相似文献   

14.
关于如何检验和评价发展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只有在实践中,使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即主观符合客观,才能得到检验。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毛泽东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邓小平则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一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曾说过很多名言佳句,告诫人们如何为人做事,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被人们称为“圣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这位圣人很著名的话。它的意思是说,人大心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是其积极意义所在。但仔细推敲起来,它不完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有一定的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说: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反映到人脑中的唯一途径就是社会实践,只有  相似文献   

16.
刘庚 《前沿》2005,(5):32-34
物质和意识都具有接受并释放能量的功能。物质与物质之间、物质与意识之间、意识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客观、普遍而永恒的。“反映”是物质间、意识间、意识与物质间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集中提出和论述了研究自然科学家的真理思想问题。自然科学家是真理园地中辛勤耕耘着的“牛”,其思想观念和科学认识是蕴含着真理现成份的“富矿”。研究自然科学家的真理思想,有益于充实哲学真理观的内容,拓展真理观研究的视野。文章较详细地分析了自然科学家的真理思想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自然科学家真理思想的特点,以及研究自然科学家真理思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正确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基础。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①它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②突出地表现于人在意识指导下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意识能动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进程能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违反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则对事物的发展进程起消极的阻碍作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否定党的领导,鼓吹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  相似文献   

19.
刘藩 《创造》2003,(2):30-32
一、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对自然、社会、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反映,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对待思维与存在这一哲学的根本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是第一性、思维是第二性;思维是存在的反映;反映是否真理,全靠实践检验和在实践中发展。它是思维与存在、理论与实际、知与行的统一,是人们主观认识同客观外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相符合,是主客观的一致,是一切事物成功胜利的根本。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相似文献   

20.
物质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正确理解物质范畴对于正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首要的和重要的。随着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的深入,有人提出了实践是物质的观点。例如,在教育部社政司组织编写、陈先达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书中就认为:“作为客观实在,物质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陈先达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