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行政领导者的影响力就是领导者有效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行为的能力”。它由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所构成。正确发挥好这两种影响力 ,对树立领导形象、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组织目标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的区别与联系权力影响力是上级组织授予个人的职位及权限。具有局限性、时限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它的效力始于授职 ,终于失职。授职的品位愈高 ,效力愈大 ,范围愈广。非权力影响力是抛开职位和权力强制效力 ,由行政领导个体素质产生的影响力。即个人知识、才能、品格、气质、作风等对他人产生的感化力。也就是人…  相似文献   

2.
领导理论认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权力性影响力,二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同硬权力相关的强制性影响力是职位对职位的影响力,是上级对下级的影响力,是法定权力的影响力;同软权力相关的非强制性影响力是人对人的影响力,是职位和权力以外的因素产生的影响力。在当代中国领导关系中,中共与民主党派在组织上是彼此独立的、平等的友党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  相似文献   

3.
邵大祥 《现代领导》2001,(12):34-34
权力的本质是一种政治上的支配力量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即职位上的权限。这里的“权力”主要是指国家的权力、政府的权力,以组织形式出现的机构和制度的权力,或以国家、政府、组织的代表身份出现的个人政治权力等。就国家行政机关来讲,权力是国家为工作人员或各级领导者顺利完成所在职位上的工作任务,而依法给予其做出行为的必要条件和保障。领导者的权力包括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职务权力,就是职务规定的权力。个人权力,  相似文献   

4.
“权威”,是悠久而弥新、倍受人们关注和议论的话题。在人们的心目里和现实生活中,“权”与“威”是相伴相随、甚至是先因后果的关系。只有有了权,随之才有威。大权一朝不再,威信随之失去。这在势利场、势利人中尤烈。但事情还有另一面。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除了权力性影响力外,还有非权力性影响力,即依靠领导者的个人威信和人格力量来影响被领导者。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一旦形成,被领导  相似文献   

5.
现代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影响力,就是领导者有目的、有成效地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它包括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者凭借组织或外界授予自己的职权,对被领导者产生的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得凭借自己的品德、才能、知识、情感等个人素质对被领导者产生的影响力。本文仅就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及其作用问题,谈一些浅显的认识。领导者的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虽然是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但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同权力性影响力相比,具…  相似文献   

6.
“一把手”要重权威不重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利宏 《前进》2003,(1):43-44
一个领导班子内部,“一把手”应当有权威,这是发挥主导作用、驾驭全局工作的重要条件。权威的重要支柱固然是权力,但不单纯靠权力来支撑,而是职权和威望的综合反映。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一把手”把权威误解为权力,认为要想权威大就得权力多。于是,事无巨细统统管,权无大小揽,结果,揽散了班子、揽冷了人心、揽低了威信,影响了工作。笔者认为,“一把手”乃至所有领导者都要重权威而不要重权力。一、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服务人民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是一种高层次、多类型的支配力量,其影响力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对于领导者来说,其领导能力由许多因素所组成。这里要说的是人格影响力,即在权力范畴以外主要依靠领导者个体的优秀人格来影响、带动、感召群众的一种能力。人格是什么?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的总和,其价值标准表现为一定的威望和威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人有钱,但不一定有威望;有的人有权,但不一定有威信。为什么?这是因为,还有高于金钱、权力之上的东西,那就是人格,是品德;还有高于物质享受之上的东西,那就是精神,是灵魂。而这上一个层面,正是人格影响力最本质的内核。它蕴涵着难以估量的强大力量,犹如无…  相似文献   

8.
领导者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权力的影响力,属于职位效应。一般说来,职位越高,影响力越大。这种影响力不容抗拒地约束部属去执行上级的指示,带有鲜明地强制性。领导者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坚决而审慎地发布命令和指示,用权力的影响力去约束部属的行为,无条件地实施党和政府既定的目标,是职权效应的具体体现,通常情况下,职权效应  相似文献   

9.
现代领导科学认为.权威是领导者的一种行为影响力,是权力力量和人格力量的有机统一。“权”是组织法定授权的产物,而“威”则来自于领导者自身。显然.纯粹地以权力支配他人.得到的只能是被动消极地服从;而发自内心的信任和钦佩.才能真正成为征服人心的力量。因此.领导干部的个人人格魅力十分重要.它是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的升华、  相似文献   

10.
以“品”为本,打好基础 “品”就是品格,指领导者的道德、品行、作风。品格是领导者获得非权力影响力的基础。综观那些领导有方、成绩显著、有较强影响力的领导者,无一不是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领导者要完善自己的品行修养,需要把握住“德、廉、公、信、诚”五个字。“德”就是思想道德,它要求领导者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党的宗旨、忠于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对群众所产生的影响力,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这种影响力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靠运用手中的权力去指挥工作、组织生产而产生的影响力,我们称之为“权力性影响力”;一个是靠自身的行为,也就是人格的力量而产生的影响力,我们称之为“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对领导权力的顺利实施、对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对企业凝聚力的增强有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和巨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作为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工作在一  相似文献   

12.
领导科学认为,领导者必具有与其职位、职权、职责相适应的权力、能力和影响力(统称“领导三力”),作为他们进行领导工作的条件和保证,否则他们就无法改造其职能。当前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用整风精神开展的“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是贯彻党的十五大  相似文献   

13.
李峰 《现代领导》2005,(3):34-34
领导者实施领导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领导者发挥其影响力的过程。领导者的影响力并非完全来自于权力,更多地来自于领导者个人的威信。领导者如何建立自己的威信、如何更好地发挥非权力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领导活动的显著特征是权力和权力运作。但是,在能够进行权力运作之前,先需要把权力“制造”出来、争取到手和维持下去。权力运作,不是就权力运作权力,而是就权力的渊源和基础来运作。在此之后,才是从较小的权力到较大的权力、从较低职位到较高职位的权力本身的运作。 领导权威是得到服从与认同的创造性影响力。它有三个构成要素:干部群众客观上的服从和主观上的认同,以及领导的创造性。服从是领导权威的第一个要素。赢得领导权威,首先要赢得服从。  相似文献   

15.
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权威的不竭源泉。领导要想树立起自己的权威,除了必须恰当地运用职位权力这一强制性影响力之外,更多地应在非权力影响力上下工夫。当前情况下,党外领导干部尤其要在这方面下工夫。非权力影响力,也就是个人影响力,它包含四个因素:使人产生亲切感的“情感因素”,使人产生敬爱感的“品格因素”,使人产生信服感的“知识因素”,使人产生敬重感的“才能因素”。党外领导干部要想发挥好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首先要为人诚实,作风正派,乐于助人,一身正气,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孔子说“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相似文献   

16.
企业领导人的影响力是由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组成的。所谓权力影响力是指:强制权、奖罚权、法定权(职权),它是由职位因素、资历因素和传统因素使被领导者对领导者产生的敬畏感、敬重感和服从感的一种影响力,是上级授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现代领导科学认为,领导者能否顺利实现领导职能的关键在于其影响力。领导者的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在与被领导者的交往活动中,影响和改变他们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一般说来,领导者的影响力由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构成。领导者的权力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是由一定组织授予的,其强制性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命令  相似文献   

18.
百家论萃     
领导干部素质具有“七性”一是时代性。不同社会和不同历史时期的领导者,在其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影响而打上时代的烙印。二是功能性。领导者主要靠影响力施行领导。影响力主要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所构成。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是组织赋予的,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则由领导者本身的品质、知识、才能这些素质及其行为所造就。三是层次性。领导层次有高层、中层和基层之分。四是实践性。领导者素质的提高,与先天条件有关,但后天的实践四炼是决定性的。社会实践是领导素质养成和…  相似文献   

19.
领导威信是指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和信誉 ,一个领导者 ,要有效地实现领导目标 ,不但要有权力 ,而且更需威信。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威信呢 ?笔者认为 ,有七点须引起重视。一是以“德”立威。古人说 :“凡举大事者 ,必以人为本 ;凡择贤良者 ,必以德为先”。所谓“德” ,首先是政治上要强 ,即领导者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应正确、坚定 ,政治纪律严明 ,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比较强 ,政治智慧比较高 ,具有科学判断形势、明辨大是大非的能力。领导干部唯有政治上强 ,才能担当起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重任 ,在惊涛骇浪中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  相似文献   

20.
《人民政坛》2009,(8):40-40
姚剑文在《学术界》2009年第3期上载文《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公民表达权的保障》认为,所谓公民表达权,包括公众对涉及画计民生的所有问题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力,特别是有关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有关部门决定之前,公众有权赞成也有权反对;在有关部九决定之后,公众仍然有权力对其合理性、合法性进行讨论和批评等。而现代民主政治的话语表达特征无疑凸显了公民的话语表达权,对公民表达权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