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报道,北京同仁医院也有一条专供救治急患的"绿色通道".但是,两次被送进同仁医院的王建民直到在哀号中呼吸停止也没能走上那条"绿色通道".没人能说清这条"绿色通道"为何大门紧锁.  相似文献   

2.
发生在北京同仁医院的"王建民事件"涉及两个相关联的问题.第一,在目前国家对医院"救死扶伤"的补偿机制尚未出台的情况下,面对生命垂危却没钱的患者,医院是否应该全力抢救?第二,抢救后的费用谁来承担?这两个问题可以分开探讨,但必须一并解决,否则在这个时间差内,单靠行政命令,类似的"王建民事件"难免还会或明或暗地继续发生.  相似文献   

3.
朋友正在打一场官司,因为许多年前借出去的十万元钱至今不能收回.他是看在朋友面上借出去的,他的那位朋友做了担保人.十万元钱几乎就是他一辈子的心血.最后一次催款连借款人都找不到了,他只好把担保人告上了法庭.没想到他的那位朋友做了手脚,借条上"担保人"的"保"字龙飞凤舞,看不清到底是个什么字.就因为一字不清,一个本来一清二楚的官司便搁浅了.  相似文献   

4.
王建民无钱就医惨死北京同仁医院事件,将建立医疗保障制度的讨论再次推向高潮.随后,卫生部于今年1月7日宣布:要控制医院的特需服务,提高高新医疗技术的准入门槛;建立医疗救助基金,急重病人一律采取"先治疗、后结算"的收费方式,不允许见死不救;各地区要建立平价医院与平价药房,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城市低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5.
海德姆和斯诺一起奔赴陕北 1933年11月,23岁的乔治·海德姆来到上海,那时他刚刚从瑞士日内瓦医学院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作为一个美籍黎巴嫩人,海德姆1910年出生于有"水牛城"之称的纽约州布法罗市. 来到上海后,海德姆开始研究当时流行的"东方热带病",先是在上海广慈医院和美国同仁医院工作,后来自己开设了一家诊所.本希望他回美国工作的父母在知道他到中国时,就提出了疑问:"中国那么远,你何时才能回来?"然而,海德姆一踏上中国的土地,看到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后,就决定留下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路易·艾黎、史沫特莱等人.  相似文献   

6.
近日看完央视报道的原辽宁省鞍山市国税局公务员李文娟的遭遇,又看到目睹王建民死在同仁医院全过程的北京王府井大街派出所保安祁利刚因为出庭作证而被辞退的新闻(3月29日《新京报》),一个痛苦的提问开始盘桓在脑际:我们的社会究竟为“真话”预留了多大的生存空间?李文娟因为举  相似文献   

7.
沈聪 《前线》2013,(2):49-52
2012年7月1日,北京市开启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工作,首先在友谊医院正式开始实施,取消了实行50多年的药品加成制度,同时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取而代之为医事服务费。9月1日,朝阳医院启动了第二批改革试点,12月1日,第三批试点在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天坛医院同时启动。  相似文献   

8.
正一日,我与朋友到某风景区游玩,他连给我照了好几张照片,可每张照片都令我大失所望——照片里的我,要么老气横秋,要么气质欠佳,要么腰板不直,要么表情木讷……见我满脸不悦,另一位朋友说,恐怕不能光怨相机,关键是"原形"不理想。一句话,犹如醍醐灌顶,事后让我思考了好一阵子。照相是个技术活,但起决定作  相似文献   

9.
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党支部通过化解“医院发展与职工利益”“医疗质量与患者负担”“资源不足与需求旺盛”的矛盾,对内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对外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朋友最近很烦恼。留洋博士刚毕业,回国到一所重点大学应聘,对方告知,他的履历相当不错,条件也都符合,但是因为他们夫妻两地分居,来了之后可能"军心不稳",因此还得"考虑考虑"。朋友一打听,原来他所应聘的学院去年一口气走了4个入职不过一两年的年轻教师,理由都是"两地分居,生活不便利"。4人同年离职,对于不过几十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2):79
"无影脚"2012年1月20日,在印度传统的斗鸡比赛中,摄影师拍到了这精彩一幕。为啥这么瘦老公和他一朋友都很瘦,聚餐时被问原由,朋友说:"小时候听老师说山里有很多小孩吃不饱穿不暖,从此吃饭都要省下一半捐给山里小朋友,所以没发育好。"  相似文献   

12.
正网文在11月23日的《广州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朋友过50岁生日,几杯酒下肚,他的感言也多了起来:"我现在体会到,—个人聪不聪明往往到下半辈子才看得出来,只有在身体、事业、感情、孩子这4个方面有好结果,那才叫聪明。"朋友细说他的见解。"年轻时,大家的身体都不错,都经得起折腾,但—个人如果  相似文献   

13.
宋法棠、张左己同志,省委常委同志: 我看了原辽宁省委书记郭峰同志住院期间致同志和亲友的公开信,有颇多感慨.郭峰同志是1937年我在太行山创建冀西抗日根据地时的老战友.他自从我们党开创东北根据地伊始,即任沈阳市委书记,后任辽宁省委书记.现在,我们都老了,都已离休多年.但他在辽沈多年,同志战友极多.这是他在2003年7月到北京做全胃切除手术后,2004年4月6日又回沈阳金秋医院治疗期间,对去医院看望他的亲朋战友,发出的希望"六不"信示.对于这种清廉自律的"六不"言行,我建议在党内发表倡导!  相似文献   

14.
正编辑同志:元旦期间,几位退休的老同事相聚,聊起一个受到诬告的朋友。对于近期组织上为他作出澄清正名的的事,大家都很感慨。这个朋友在被"举报"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因为精神压力巨大,患上了抑郁症,常常彻夜难眠。因为被人反复"举报",组织上却一直没个说法,他也变得心灰意冷,"看透了,想开了,不扯  相似文献   

15.
"一代国士"李次山,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威震上海滩的律师界领袖、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急先锋、抗日反蒋的民主斗士.爱国老人沈钧儒在<忘不了两个朋友>、<七君子事件>两篇文章中,都极为推崇并深切怀念"一代国士"李次山,说"他一二八时期发起组织各团体救国会,我也同他在一起.他那种飞跃猛进的做法,打破了起居饮食的程序,我是简直追随不上".  相似文献   

16.
李和中受贿数额巨大,令人震惊,然而他对此却看得很轻也很淡:"这些人都是我的朋友,他们不给钱也会为他们办事……"  相似文献   

17.
正一位朋友在某单位办事的时候,因为不熟悉该单位的工作业务,连续问了五个工作人员,得到的回复都是"您应该找某科长,不要找我"。当他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去找科长的时候,结果科长说也不关他的事,应该去找窗口服务中心。这一来一回的折腾,事情没办成,时间却花费了不少。朋友  相似文献   

18.
一天和朋友吃饭,从餐厅出来,看到一个外卖小哥坐在电动车上,正低头看着什么.朋友不禁大声感叹:"这年头,谁都离不开手机,到处都是低头族."我也以为外卖小哥是在玩手机,没想到经过他身边时,才发现他正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  相似文献   

19.
丑有所值     
老傅在群里说,他在某短视频平台弄了个账号,让大家都去关注一下.我打开短视频一看,他一边弹吉他一边自我陶醉地唱歌,可惜弹唱都不在调儿上,而且方言味太重,简直滑稽.朋友嘛,鼓励为主,大家都"闭耳"夸.一片违心的赞扬声中,老傅飘了,竟然还开起了直播.  相似文献   

20.
傅连暲(1894——1968),是最早为红军服务的"红色医生",他从一九二七年起就为人民革命工作,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央红色医院、中央红色护士学校、中央红色医务学校、陕甘宁边区医院的创建人和领导者.建国后他为新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尽心竭力,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从一个基督教徒,转变为我党一个坚贞不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