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岭先锋》2020,(1):22-23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临时党组织,让群众"挪穷窝""换新业"有了主心骨;在务工人员密集的地方建立党组织,让群众在他乡有"娘家"、有"靠山";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带领群众闯市场……近年来,云南省不断提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三个组织化"程度,为夺取脱贫攻坚大决战决定性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2019年12月24日,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现场会在会泽县召开,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正位于贵州省南缘中部的平塘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自2012年贵州省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平塘县先后投入18651.7万元,修建了1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帮助2709户12245人搬出"穷窝窝",过上新生活。今年,平塘又实施了可安置2118户9214名群众的5个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将有5623户23454名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迁出深山,拔掉贫困根源。  相似文献   

3.
易地扶贫搬迁是针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专项扶贫工程,目的是通过“挪穷窝”“换穷业”,实现“拔穷根”,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的脱贫发展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吴忠市委、市政府按照自治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脱贫目标,先后开展了吊庄移民、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移民开发建设,全市上下紧扣“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体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交出了一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精准脱贫的“吴忠答卷”,一批又一批的移民群众搬出“穷山沟”,摘下“贫困帽”,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确保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早日过上辛福生活。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是其中两大任务。就如何更好推动这两项工作,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贵州省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王应政和贵州省教育厅厅长王凤友。  相似文献   

5.
正易地扶贫搬迁是手段,开启幸福生活才是目的。西秀区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的原则,充分结合安置区资源现状,形成了区县有龙头、乡有基地、村有合作社的产业规模,已逐步形成以刺绣、农副产品加工、养殖、农业等为主的产业扶持体系,带动群众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实现增收。  相似文献   

6.
正针对群众搬出来后的后续问题,近年来,贵州着眼于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的建设为统领,着力完善"五个体系",真正实现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2015年12月,贵州在全国率先拉开了"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的序幕。多年来,贵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当头炮"强力推进,走出了一条独具贵州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路子。  相似文献   

7.
正松桃自治县普觉镇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扶贫攻坚的"当头炮"来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拔掉穷根根,挪出穷窝窝,强势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一、基本做法坚持问题导向和民生导向,紧紧围绕"生活有家园、就业有门路、生存有保障"目标,具体解决"搬走谁、迁去哪、如何发展"三大问题,采  相似文献   

8.
正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进扶贫车间稳定复工复产。一个个扶贫车间吸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促进了稳定增收。易地扶贫搬迁解决搬得出的问题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而扶贫车间是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可以让贫困群众  相似文献   

9.
正平塘县将"校农结合"向"乡厂校店"转型升级,农民从单纯的种植和售卖环节转变到了农产品就近加工,还可以在家门口的加工厂里务工,实现了一块田有多重收入、一家人有多种渠道增收。"校农结合"扶贫帮扶模式起源于平塘县,经多年的摸索和努力,平塘县已从"校农结合"帮扶模式转型升级到农产品深加工、贫困群众就近务工、一田多收的"乡厂校店"发展模式。在全省"冲刺9 0天打赢歼灭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一次承载历史与未来的壮阔大迁徙。作为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脱贫攻坚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六个坚持"精准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创新抓好"五个体系"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2019年底,贵州全面完成188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改变了贵州近200万农村群众的世代命运,让很多家庭逐步实现了由贫到富的转变。一张张生动的照片,见证了搬迁群众的生活变迁,显示出贵州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的决心和信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洋溢在脸上、流露在心间。  相似文献   

11.
正习水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向贫困宣战,打响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脱贫攻坚,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今年以来,习水县围绕"思想扶贫脱穷志、易地搬迁搬穷窝、基础攻坚改穷路、产业扶贫调穷业、生态扶贫治穷坡、医疗扶贫医穷病、教育扶  相似文献   

12.
正告别穷山沟,住进城里房,走上小康路。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中,遵义市近20万人的夙愿变成了现实。告别穷山沟,住进城里房,走上小康路。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中,遵义市近20万人的夙愿变成了现实。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中,遵义市以坚持省级统贷统还、坚持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的"六个坚持"为基本遵循,围绕搬迁群众如何搬、怎么搬,交出了一份易地扶贫搬迁"前半篇答卷"。22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4.6031万户19.7701万名搬迁群众,如今已全部实现搬迁入住。  相似文献   

13.
正"搬得出、留得住、能脱贫,安居乐业拔穷根。""以岗定搬挪穷窝,以工代训好就业。"走进三穗县彩虹社区,一排排高雅亮丽的安置房前、一栋栋雄伟壮观的高楼白墙上,易地扶贫搬迁的标语随处可见。在社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60多名搬迁群众正在参加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特聘技术员正在给新上岗搬迁群众讲解操作细则……"搬来前,社区都已经把我家的情  相似文献   

14.
正为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江口县凯德街道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党和政府联系群众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搬迁群众搭桥筑梦,持续推动搬迁群众从物质到精神、从思想到行动由农民向市民快速转变,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搭建"感恩桥",奋进之家有感有梦。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居民小区融入"新市民·追梦桥"元素,不断营造新市民氛围,提高搬迁群众新市民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正壮阔大迁徙,心安处是吾乡。贵州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省份,近200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如何支撑起搬迁群众的安居梦、市民梦、致富梦,让"他乡"变"吾乡",关系到全省脱贫攻坚成色和质量。全力书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延伸服务触角,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贵州充分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广泛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打造在全国立得起、叫得响、有影响力的"新市民·追梦桥"服务品牌,促进搬迁群众加快融入"新生活",成为"新市民"。省总工会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会组织、队伍及服务平台阵地建设,推进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正易地扶贫搬迁是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四场硬仗"之一,也是全国脱贫攻坚"贵州样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接近尾声,搬迁安置的后续发展和综合治理也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精准发力,聚焦重点、突破难点,让广大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过得顺心、充满信心、坚定决心。搬迁群众安置在哪里,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员身影。为了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  相似文献   

17.
正为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和培训全覆盖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目标,黎平县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集中搬迁入住的实际,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建好岗位信息库,强化培训,多举措拓宽就业渠道,有效实现了搬迁群众稳就业稳增收。摸清底数,健全完善台账。明确第一书记、网格员和  相似文献   

18.
<正>黔西县紧紧抓住扶贫攻坚政策,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做好搬迁群众后续工作,让搬迁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谱写了易地扶贫和谐的乐章。以党建引领搬迁,易地扶贫显生机。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指挥部,在完成的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灵活方式及时组建党组织。倾力打造"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的党支部服务阵地,用好党支部"五件套",落实党支部标准化建  相似文献   

19.
正持续推进搬迁群众后续发展,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拓宽就业门路和增收渠道,贵州不但让搬迁群众搬进了新房子,而且过上了好日子。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始于2001年,今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着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五个体系"是解决"搬后  相似文献   

20.
正住得放心、过得舒心、生活安心,大山里的群众"搬"入了新生活。自2015年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以来,贵州搬迁规模和人数达到全国之最。如今,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脱贫",贵州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随着搬迁群众从"住进新房子"向"过上好日子"转变,一个个小康梦想在移民新居正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