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在帮扶点探索出"校农结合"脱贫攻坚新模式,有效解决贫困村农产品销售难题,激发贫困农户生产谋业的强大动力,推动产业发展,推进脱贫步伐。根据《贵州省扶持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整体脱贫实施方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定点帮扶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新关、摆卡2个一类贫困村,利用学院食堂对大量农产品的需求,定点采购贫困村农产品,实施产业培扶,推动基地建设,实现示范引领,助推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同步脱贫奔小康。今年3月开始收购第一批农产品,到8月,黔南  相似文献   

2.
正西南汉文化教育开拓者尹珍,黔南文化先驱黄绂、莫友芝,"王学传人"张翀、邹元标……走进黔南各个文化主题公园,历史文化名人浮雕随处可见,为黔南大地增添了一抹厚重的文化色彩。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彰显的是黔南州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民族文化浓郁醇厚、民风民俗古朴典雅、红色文化光耀千秋……60年,黔南州在改革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文化引领,奏响了一曲曲斑斓多彩、绚烂缤纷的文化乐章。作为黔南州文化身份的"条形码",民族文化的传  相似文献   

3.
正10月31日下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7101报告厅内掌声不断。围绕"如何结合社团特色,宣传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黔南师院马克思主义协会指导教师韦性吕正开展专题辅导,全院86个学生社团及指导教师、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团组织的负责人耐心聆听,积极互动,现场热烈。  相似文献   

4.
正地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是贵州省第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目前共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的各民族在校生149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8292人,占55.59%。2000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培养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的办学方向,传承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将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建院18年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共培养了14000余名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建设人才。此外,学院还开展了电工、焊工、农艺工、特种煤矿作业、旅游服务、计算机应用等各种技能技术培训6万余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万余人次。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8月创建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至今已经历了18个春秋。近年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秉承"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办学精神,为黔南州职业教育发展开启了一条新航道,  相似文献   

6.
陈治松 《当代贵州》2022,(46):68-69
<正>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立足新能源材料产业优势,将高校“所能”与产业“所需”、企业“所求”相结合,创新开办新能源材料现代产业学院,走出了一条“校工结合”助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按照省“一核两区”产业布局,将高校“所能”与产业“所需”、企业“所求”结合起来,以培养产业人才为核心,以科技攻关为突破,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开办“校工结合”新能源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助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一个可借鉴复制推广的“校工结合”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黔南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有40余年的历史,其间大致可分为准备、试行、推行、损失和恢复发展五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准备时期,主要特点是成立民族联合政府。1950年12月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指示》后,全省各地纷纷响应,黔南进行了民族区域自治试点。至1951年底,黔南的贵定、龙里、长顺、惠水、平越(今福泉县)、都匀、独山、兰都等县相继成立了民族联合政府。一批少数民族干部担任了民族联合政府的领导职务,少数民族的优秀  相似文献   

8.
人事任免     
《当代贵州》2013,(19):8
黄启明任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主任,不再担任贵州省审计厅副厅长职务余惠平任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梁贵钢任贵州省档案局(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贵州省档案馆)副局长(副主任、副馆长),不再担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职务杨军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试用期一年)皮宇飞任贵州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试用期一年)张洪任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杨柱任贵阳中医学院院长,不再担任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院长职务张学立任贵州民族大学校长,不再担任毕节学院院长职务王大忠任遵义师范学院院长,不  相似文献   

9.
<正>黔南各县(市、区)各级干部上下一心,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产业培育等工作,为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注入了强劲动力。在黔南各县(市、区),脱贫攻坚、产业培育等大力推进,各族干部群众创新创业激情高涨、卓有成效,书写了一个个幸福故事、描绘了一幅幅美好蓝图,为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0.
正以茶兴业、以茶惠民、以茶养文,助推黔南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进程,努力走出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在"2016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以下简称"茶人会")举办前夕,《当代贵州》记者就黔南以茶兴业、以茶惠民、以茶养文话题,对黔南州委书记龙长春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黔南麻山腹地的"背篼干部",是这片土地深厚的人文传统熏陶的结果,也是新时期黔南人民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精神的具体表现。走进黔南,你会发现这里有着厚重的历史人文影响力,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力,有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亲和力,有着强大的时代精神感召力……带着"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如何认识黔南独特文化、自然资源"等问题,本刊专访了黔南州委书  相似文献   

12.
柏虎 《当代贵州》2016,(29):28-29
正建州60年,特别是"十二五"以来,黔南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公路里程从建州时的629.2公里增长到今天的1.8万公里,成就斐然。千古百业兴,交通须先行。昔日的黔南,车行丘陵路漫漫;今朝的黔南,一日千里不再难。建州60年,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在全州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黔南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公路里程从建州时的629.2公里增长到  相似文献   

13.
黔南历史悠久,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纯朴浓郁的民风民俗、风格独特的民族传统节日、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绚丽夺目的民族文化遗址遗迹,形成了黔南古老厚重的文化积淀和风格各异、多姿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为此,我们要抓住建设南下通道经济这一历史性机遇,依托南下通道,  相似文献   

14.
<正>"被垄盈坞,小麦青青荞麦熟,粉花翠浪","波耕水耨,盈盈其间"。这是300多年前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览黔南的咏叹,道出了黔南令人沉醉的生态之美。黔南的生态之美远远不止于此。作为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2014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4%,高出全省5个百分点,林业总产值达100亿元。全州有世界自然遗产地1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湿地公园4个,是全省国家森林公园最多、国家湿地公园第二的州(市)。如果说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赐予黔南的一份厚礼,那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  相似文献   

15.
正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脱贫攻坚硬任务,黔南人社聚焦主业主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切入点,为加快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更加积极地作为。真抓就能攻坚克难,实干就能梦想成真。2016年,黔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持续发扬"追赶、领先、跨越"的新时期黔南精神,快速  相似文献   

16.
周乐梅 《当代贵州》2016,(29):40-41
正成立22年来,黔南地税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组织收入的攻坚战,地税收入连创新高。1994年到2015年,全州地税部门累计组织各项收入408.3亿元,年均增长24.7%。1994年9月,黔南州地方税务局在国家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应运而生。22年来,黔南地税扎根黔南这片热土,把握税收脉动,锐意进取、助力发展,创新思变、织绘胜锦,追求卓越、一路凯歌;22年的燃情"税"月,黔南地税与黔南山水共阅沧桑,与黔南人民共写荣光,谱写出改革创  相似文献   

17.
正黔南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7001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1313.46亿元。"生态之州、幸福黔南"正加快建设。70年,黔南大地,沧桑巨变。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接二连三";从手工作坊,到"三线"建设奠定基础,新型工业化体系日臻完善;从封闭落后,到建设大西南商贸物流枢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7001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313.46亿元。回顾来时路,黔南各族干部群众艰辛奋斗、锐意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6.68亿元,同比增长14.2%,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十二五"我们提出构建"951"发展格局(依托9条外联通道,构建5个经济板块,打造1批民族文化品牌),建设"生态之州、幸福黔南"  相似文献   

19.
刘世彬 《当代贵州》2013,(14):24-25
明、清以来,由于黔南各族人民的辛勤开拓、顽强斗争,加上"调北填南"和"改土归流"使大量汉族移民迁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得黔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学校除明代起设有卫、府、州、县的官学以外,明、清两代各地还建了22所书院,办了不少私塾。据记载,明、清两代457年间(1448—1904)黔  相似文献   

20.
王文科同志任贵州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免去其贵州民族学院副院长职务。 组建中共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申玮同志任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