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条条干净整洁的串户路,一幢幢花园式的农家小院……绿荫掩映下的村庄显得错落有致.在息烽县永靖镇立碑村,记者亲身感受到村民们的殷实和富足. 作为省级新农村试点的立碑村,立足村情,巧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带领群众走出一条成功的致富路,由昔日贫困的山村一跃成为富甲一方的小康村.  相似文献   

2.
正息烽县石硐镇依托农村"三变"改革,量身定制"二次分红、六权共享"利益链接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变好、乡风邻里更加文明和谐。农历五月,时至夏日。伴着花香、听着鸟叫,记者来到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猕猴桃产业园区,村民们正忙着为猕猴桃施肥、浇水、剪枝,准备迎接丰收。"现在村里的环境变好了,再也不是垃圾成堆、苍蝇成群。"大洪村村民王国富笑呵呵地说,河水清  相似文献   

3.
正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是全县党建扶贫工作示范点,村党支部依托党建工作凝聚扶贫正能量,筹集各类资金4144.5万元,完成多项扶贫利民工程,基本实现产业全覆盖、基础设施全提升、民生事业大幅改善。"以前我在外面做工一个月就一两千元的收入,现在我和妻子在中康猕猴桃发展园区务工,一个月能拿到五六千元,年底还有土地入股的分红,日子越过越好。"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村民任福荣说。从以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现在生活基本稳定富足,任福荣家的变化和大洪村近年来开展的党建扶贫工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叮叮叮……""上课啦!小朋友们快回教室坐好啦……"夏日清晨,贵阳市息烽县温泉小学安清教学点操场正在修葺,学前班老师杜定碧时刻心系着孩子们的安全,不让他们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在这大山校园里,杜定碧既是教师又是孩子们的"保姆"。自1996年在息烽县职业高中幼师专业毕业后,杜定碧作为代课教师,一干就是22年。安清小学教学点距县城45公里,所辖5个村几十年来村民们靠着种几分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个乡村快递网点像是一点点星火,力量虽小却闪耀着光芒,织成了一张寄递服务脱贫攻坚的大网。贵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讯基础设施建设连年推进,快递乡镇覆盖率已达100%。为让乡村网点"稳住、用好、服务好"农村农业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农村快递发展之路,相关经验获得全国交流。将农产品卖向全国近日,记者在息烽县永靖镇立碑村一村民楼房里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熊军。他正在打包米豆腐。白色的  相似文献   

6.
正"雨天泥巴浆,晴天灰尘呛。"回忆起S520省道以前损毁严重的路面,息烽县石硐镇猫场村村民王真祥直摇头。横穿九庄镇、石硐镇、永靖镇的S520省道,大部分路段于2005年完成油路改造。由于过往车辆增多,导致部分路基沉陷,车辆通行困难,群众出行不便。2019年9月,息烽县交通局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房前屋后绿树花坛,村中道路纵横贯通,村民广场、休闲长廊别致古朴……近日,贵阳、安顺、黔南等地的县区文联组织部分文艺工作者到息烽县永靖镇黎安—坪上美丽乡村精准扶贫农旅联动示范点进行创作采风,文艺工作者们拿起手中的相机和画笔,给了美丽乡村一个个精彩的"特写"。坪上村党支部书记何万礼说,像这样的"游客",现在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拨。  相似文献   

8.
正绕息烽县永靖镇猫洞村一周,记者看到,村里三副对联折射着这里人们一步一步走向幸福生活的历程。6月中旬,记者驱车从息烽城南沿龙泉大道行6公里,到达息烽县永靖镇猫洞村。猫洞村,因其所在地山上的天然溶洞"猫洞"而得名。小巧玲珑的村庄里,别致的民居依山而建,掩映在绿树丛林中,远远望去,美不胜收。"这几年,我们村的路也修好了,到处种满了花草,环境越来越好了,中午和晚上坐在庭院乘个凉就感觉舒畅……"年过七旬的猫洞村村民刘文碧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相似文献   

9.
正几年前,朝阳县波罗赤镇卢杖子村和大多数的农村一样,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村集体经济呈"空壳化"状态。年轻人杨喜海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新的"两委"班子干劲十足,努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提高村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正>一边牵着农户、一边连着市场,互联网时代正用一根网线探索"治愈"农民"卖难"的心病10月13日,内江市市中区石板村电商服务站帮助村民签下一笔家禽领养订单,由村民在家帮客户饲养家禽,待家禽长大后,客户前来取货。服务站工作人员表示:"有了电商服务站,村民种养出的农产品可以在网上交易,足不出户就能做生意。"  相似文献   

11.
《江淮》2010,(8)
<正>庐江县同大镇永安村党总支书记周传能带领村民钻研"葡萄经",种出一批批特色葡萄,使村民的收入一年年增长。为此,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  相似文献   

12.
"过去靠几亩薄地种粮棉,穷得饭都吃不上;现在搞特色种植、养殖,小康的日子也过上了。"这是广饶县丁庄镇王道村村民们对王孟梅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该  相似文献   

13.
正夏日炎炎,走进纳雍县寨乐镇辣椒种植基地,绿油油的辣椒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在地里除草施肥。"以前靠种植玉米、洋芋,一年做到头只能糊口。现在好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有租金,每天在合作社务工还有100元工资,离家近收入也有保障。"说起现在生活的变化,49岁的寨乐镇葛花村村民罗梅笑开了花。葛花村现有766户3446人,其中贫困户120户539人。2019年6月,葛花村  相似文献   

14.
正"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就能帮助村民把土特产销售到千里之外,用不了几天钱就到账了。"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鸡峰镇长沟村大学生村官张璇指着电脑告诉笔者。如今,长沟村已开办网店26家,依托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销售200万元。陇南曾被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宝贝的复杂地带",物产丰富,核桃、油橄榄、花椒等特色农产品远近闻名。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致使销售难  相似文献   

15.
王文忠  刘娟 《当代贵州》2020,(19):75-75
走进黔南州长顺县广顺镇来远村,村民们正在蔬菜保供基地里忙碌着,这是贵阳市对外帮扶重点打造的产业基地。三五分钟后,一垄长大约50米、宽1米的菜地上,两名村民快速地栽上两行整齐的茄子苗。"我们的工资是按件计算,多栽一盘苗,就多几块钱,一天有100元左右的收入,比自己种地划算多了。"来远村村民彭显珍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16.
3550米,这是俄达门巴村的海拔高度,也是俄达门巴村175户830名村民过去发展的"痛点".康定市俄达门巴村地处素有"康巴第一关"之称的折多山垭口,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都靠放牧为生,收入来源单一.高寒气候、资源匮乏、人才紧缺,一直是制约该村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俄达门巴村党支部创新"村企联姻",通过引进龙头企业,采取"企业+资源""新建+保护""股份+资产"的发展方式,带领全村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牧区变景区、牧民变'股民'、村民变市民"的脱贫奔康新路子.2021年俄达门巴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93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2000元.  相似文献   

17.
息烽县流长乡四坪村从1998年10月开始,通过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1999年全村出生18人,计生率100%,妇检率98%,并从计划生育“三类村”跃人了“合格村”行列。1999年8月贵阳市计划生育村级规范化管理和村民自治工作现场会在该村召开,并将四坪经验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其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正"请各位村民抓紧收菜装箱,明天上午将自家蔬菜运到交易大厅,有3家菜商到村集中收购。"蔬菜收获时节的张家口市宣化区马圈村一片繁忙。马圈村党支部书记谷田成正在安排第二天的蔬菜销售工作。提起村里的大棚蔬菜产业,谷田成情绪激动、信心满满,"以前村集体底子薄、村民收入低,想为群众办点儿事也很困难。自从成立了合作社,我们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提供生产服务,壮大特色产业,村集体有钱了,为民办实事更有底气,村民收入也日渐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走进马圈村,  相似文献   

19.
<正>息烽县石硐镇下辖的中坝、大洪两个村曾是省级一、二类贫困村,共有人口769户2429人,其中国标贫困户59户183人,低收入困难户319户987人。近年来,息烽县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农村"三变"改革,在石硐镇中坝、大洪两个村探索将财政资金入股企业作为村集体产业股权,产生收益后按照"六权"模式进行二次分配,实现村集体、当地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不想当"官"的精明人硬是被村民公选成了村委会主任,后来又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10多年过去了,昔日穷得叮当响的落后村,在这位被村民硬选出来的"村官"带领下,治理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多次获得省市区授予的各种荣誉,村民收入也节节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