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古人说:"读书如同吃饭,善吃者长,不善吃者病。"说的读书要有方法,得法者受益,不得法者可能受害。怎么读书?我体会到,就是"三种方法",即:问、钻、思。问是前提。问者,疑问也;学问者,边学边问也。"生疑—析疑—解疑"是读书的过程,有疑而入,无疑而出。一个人读书,如果心中无疑问,则无法调动阅读胃口,亦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人特别勤奋,不在意虚无飘渺的东西,惯于用事实说话,注重实践检验。所有这些,都是促使我们的先人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的动力,是我们传统文化当中最有生命力的要素。我们中华民族的先辈、先驱、先贤,包括儒、释、道三家,特别是儒家的智者们,是最"入世"的思者和行者。儒家讲  相似文献   

3.
温朝霞 《唯实》2004,(8):180-183
"出位之思"在德文里是Anders-streben,指一种媒体欲超越其本身的表现性能而进入另一种媒体的表现状态的美学.它作为西方的一个美学概念,经由中国学者钱钟书和叶维廉先生,基于中国传统的美学立场的再诠释得以拓展,而使之成为一个兼具中西内蕴的,带有普适性的诗学概念."出位之思"为我国当前的文化诗学建设带来了有益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引用】"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然而学者有无思无虑而得者,何也?曰:以无思无虑而得者,乃所以深思而得之也。以无思无虑为不思而自以为得者,未之有也。——(宋)程颢、程颐《河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得走路,大多数人是为现在与未来而走。但也有人为过去而走———他们是智者。智者怀古。本文讲述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亡命天涯多年后重返北京(1926年,康氏69岁),在北京法源寺遇到故知———昔日寺里的小僧,此后担任过北京大学教授,1927年与李大钊一起被张作霖绞死的共产党员李十力的故事。这段故事及故事中康李二人的深长晤谈,虽然是李敖先生的创作,但却是一篇独到、深刻的历史反思文章。从来,好的文章作品都是可以作为哲学、社会科学著作来读的。本文所取自的李敖先生的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就是这样的作品。———编者  相似文献   

6.
朱军 《先锋队》2013,(13):5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居安思危",讲得好,点得妙。俗话说":愚人天天感到无聊,智者时时都在思考。"思考能使人成熟、使人完美、使人严谨、使人进步。作为领导人员,更要常思、善思。思什么?思学、思廉、思忠。"三思"而后行,才能行得正,行得稳,行得远。思学。为官要有"为"。"为"从何来?从"学"中来。不学不会有作为。不深入学习,不会有大作为。胡锦涛同志曾多次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  相似文献   

7.
知人者智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知人者智,有知人者为智者的意思。善于知人者,可选朋而友,可择邻而居,可唯贤而举,可因材而用,可趋“明君”而事,可取“良木”而栖,从而内可以保身,外可以立业,是为智;不善知人者,或者有眼不识泰山而效子期失伯牙于交臂,或者好心不得好报,农夫暖僵蛇于肘腋,或者弄斧于班门尚自鸣得意,或者对牛而弹琴尚兴高采烈,或者用了有才无德之人而坏事,或者用了有德无才之人而误事,或者用了无德无才之人而既误事又坏事,是为不智。  相似文献   

8.
正《史记》记载,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意思是说,魏文侯召见李克问:"先生你经常对我说,‘家里贫困就想得到一个好妻子,国乱就想有一个好的国相帮助治国’。现在我要设置国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这两个人你看  相似文献   

9.
《前线》2014,(6)
<正>【原文节选】"余斋曰:清澹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来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余斋曰:"忍饥寒以厉操难,不匮衣食而无苟得易,故节勤者,养廉尚志之一助。"——徐祯稷《耻言》【原文释义】徐祯稷说:"清静淡泊,是崇高德行之基础。忧虑勤劳,是建立功业之根本。自古从无大富大贵之圣贤,亦无宴饮逸乐之豪杰。"又说:"忍受饥寒以砥砺情操难,衣食无忧而不苟取者易。所以,节俭勤勉,是培养清廉、崇尚气节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面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提问,邹忌的妻、妾与客均回答徐公不及邹忌。邹忌暮寝而思之,追根溯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一幕与组织部门对干部进行监督的"难点"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组织部门对干部为人品行、工作成绩进行谈话时,有"爱护"干部的,不愿阻人前程;有畏惧干部的,怕被打击报复;有  相似文献   

11.
文字无小事     
正画家黄永玉先生年已九十,仍是老顽童一个,常出语惊人。他说,你们都太正经了,我只好"老不正经"。这里,在下也东施一下,学学黄老的心态,"老不正经"一次,发几个坊间小段子,略加点评。姑且名之《文字无小事》,聊博大家一粲。妹妹我思话说清朝某年科考,题目为《昧昧我思之》(句出《尚书·秦誓》)。一秀才粗心大意,竟误抄成:妹妹我思之。于是笔  相似文献   

12.
<正>《诗经·大雅·荡》有句名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唐朝政治家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意思都是指,做人、做事、做官肯善始的很多,但能善终的却很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东汉的"四知太守"杨震和"一钱太守"刘宠,一个"赴任严拒黄金十斤",一个"离任仅受铜钱一枚",他们始终如一,可谓"来也两袖清风、去也清风两袖"。于成龙为官以廉能著称,平生三次被举为"卓异",被康熙皇帝誉为"天  相似文献   

13.
章乃器(1897-1977),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七君子"之一,新中国首任粮食部长,1957年作为"大右派"被打倒,1975年恢复名誉.一生坎坷、磨难重重."就记忆所及,濒临死亡,何止有数十百次."(章乃器<七十自述>)而终能克享高寿者,先生内在修养之功也.  相似文献   

14.
境界     
<正>余为做书之匠,与纸片文字度日,近日常叹佳作鲜见。今得阅《三平斋夜语》,为之一喜。虽与作者九思先生素昧平生,观文概知其当为出仕之人,无趋奉捧场之意,有邀读者共赏之心,皆因"钩玄一语,豁然投契"(《三平斋夜语·学问思辨行》)也。  相似文献   

15.
经典语录     
<正>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春秋左丘明)目贵明,耳责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管子·九守》春秋管仲)  相似文献   

16.
“出位之思”在德文里是Anders-streben ,指一种媒体欲超越其本身的表现性能而进入另一种媒体的表现状态的美学。它作为西方的一个美学概念 ,经由中国学者钱钟书和叶维廉先生 ,基于中国传统的美学立场的再诠释得以拓展 ,而使之成为一个兼具中西内蕴的 ,带有普适性的诗学概念。“出位之思”为我国当前的文化诗学建设带来了有益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博大精深,仅诚信而论,我们的先辈不知给我们留下了多少谆谆教导。思想家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韩非子曰":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一代圣人孔夫子说":民无信不立。"如此  相似文献   

18.
温朝霞 《唯实》2004,(9):180-183
“出位之思“在德文里是Anders-streben,指一种媒体欲超越其本身的表现性能而进入另一种媒体的表现状态的美学.它作为西方的一个美学概念,经由中国学者钱钟书和叶维廉先生,基于中国传统的美学立场的再诠释得以拓展,而使之成为一个兼具中西内蕴的,带有普适性的诗学概念.“出位之思“为我国当前的文化诗学建设带来了有益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一名青年满怀烦恼去找一位智者:他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他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小屋里读书。智者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  相似文献   

20.
<正>"中庸"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多少带点保守、平庸的意思,与其本义相去甚远。"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真正掌握了中庸之道,"善读者玩索而有德焉,则终身受用之,有不能尽者矣"。《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所著。子思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在儒家学说传承中承上启下,自成一派。后世有"思孟学派"的说法,认为子思受教于曾子,再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