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西安市农村幸福院发展已初具规模,逐步向规范化发展,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发挥为老服务的作用,但目前幸福院发展还存在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人员缺乏、整体环境较差,设施设备质量急需改善、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服务不可持续;幸运营资金普遍缺乏、多元主体参与幸福院管理与运营积极性不高、参与率较低的问题。要提升农村幸福院发展水平,促进农村幸福院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进来,需要找准制约幸福院发展的根本性原因,在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配齐专业人员、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做好培训指导等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精准幸福院服务功能定位,筹谋划西安市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作用,找准载体,增强村民的凝聚力,调动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获得村民对互助养老的支持,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2.
农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基于19个全国农村养老服务典型性案例,提取和凝炼了农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实践逻辑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农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实践离不开供给动因、供给主体、供给保障、供给流程之间的耦合作用。在供需现状、上级压力和理念认知等内外动因驱动下,由党建引领的政府、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所构成的多元供给共同体,通过整合制度建设、工作机制、资源条件和技术赋能等供给保障要素,为需求识别、供给决策、服务生产和监管评估等接续环节构成的供给流程提供重要支撑,从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供需动态平衡,由此构成农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3.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建立是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一个创新,西安市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处于探索阶段,在管理体制、资金保障、人员配备、服务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还需要从政府决策、保障、文化、养老需求、参与、制度与规范七个方面进行管理与创新。因此,要加强宣传,在全社会倡导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立足农村养老需求和实际,创新农村幸福院的服务功能;成立互助养老指导中心,加强幸福院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学习,组织专业队伍对幸福院进行等级评估,积极探索提高村干部参与幸福院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以及幸福院安全事故防范机制,逐步建立政府投资为主与多方资金筹措相结合的幸福院运行资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农村老龄化的提速,农村养老保障需求日益高涨。但是,完全由政府供给具备准公共产品特征的养老保障服务并不现实。随着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作为公共事务治理有力伙伴的第三部门,已逐渐具备涉足农村养老保障领域的条件,并可以通过政策执行监督、提供必要的物质、精神服务等方式参与其中,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提供更充分的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政策供给呈现出典型的功能双重性、价值多重性和技术非均衡性时代特征并呈现出体系化趋向。民生政治、制度创新、解构并重构固化的社会结构,是农村公共政策供给的价值导向、技术导向和目标导向,三者共同构成了农村公共政策供给的逻辑进路。体制性传递与“泛政策化”、选择性供给与失真性执行、政策供给与制度创新的弱耦合性,是当前农村公共政策供给面临的现实挑战。农村公共政策供给带来的政策泡沫和信任危机降低了农民的政治效能感,引发潜在的政治认同危机;涉农政策“打架”现象根源于农村公共政策供给机制失调,导致制度性成本增加;制度创新热衷于制造概念并引致制度空转现象背离农村公共政策供给的逻辑要求。推动农村公共政策供给侧改革,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政策社会监督体系,优化农村公共政策内部考核评估体系,是新时代优化农村公共政策供给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当前,农村社会老年人口日增,养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呈现不对等的困境,即需求日益扩大,而供给严重不足。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源有:薄弱的经济支付能力无力吸引多元服务主体参与,一元主导的养老服务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错位的政绩意识促使基层干部忽视农村养老服务。因此,要发挥政府掌舵的功能,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挖掘养老服务资源,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创新参与体制机制,搭建多方参与平台;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农村养老服务格局。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问题,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贵阳市与全国一样,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针对贵阳市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应从制度、经济、载体、队伍、资源、未来等六个方面建立。  相似文献   

8.
农村邻里照护贫弱老人是可及性高、可接受性强的一种养老模式设计但同时在服务的稳定性、服务内容、服务专业性以及受助人选覆盖面等方面存在明显局限。这是国家福利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逻辑未能有效统摄乡村社会自有逻辑的结果。可以在合理定位邻里照护政策适用范围的基础上,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服务技术培训力度以及政策监管力度等途径克服现有局限,以期深入推进农村互助养老事业。  相似文献   

9.
制度环境是农村留守家庭离散形成的外生变量,只有明确制度环境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农民的行动逻辑,从而更为理性地探寻农村留守家庭离散的制度根源。非均衡的制度环境不仅是城乡巨变的根源,更是农民离土离乡的动因。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与农村形成了巨大的鸿沟,社会化小农不得不遵从先在结构的安排走出土地、走向城市,但单向的城镇化使得农民难以实现举家迁移,农村形成了数量庞大的留守群体,大量农民家庭被迫离散。治理留守家庭离散要从制度入手,通过制度供给来改变"旧秩序"的不公平与落后,制度变迁方式由"帕累托改进"转向"卡尔多-希克斯改进";以"四化"同步战略为主线,推进举家迁移市民化与农村城镇化并重;政策制定更多地考虑家庭维度;增强公共政策的性别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终止留守家庭的非常态生存方式,让农民享受到体面、有尊严的劳动和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选择南京市鼓楼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作为分析案例,运用威廉姆森的三层次分析框架解释鼓楼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治理结构的发生逻辑。研究表明,这一治理结构受鼓楼区政府所处的制度环境和鼓楼区政府本身两种因素的双重作用,既有"刺激—回应"性的动力因子,又有"自主—创新"性的内力作用。另外,面对新型的治理结构,鼓楼区政府面临着政府职责、政府能力和制度安排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菏泽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显得更薄弱一些,属典型的“未富先老”地区。相对于城市老人来说,农村老人是养老中的弱势群体。菏泽市农村养老存在着养老保障不足、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土地养老受冲击、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滞后、养老文化资源欠缺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树立新的养老观念、树立新型孝道观、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创建农村“幸福院”和探索农村老年人医老模式等途径,破解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已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为洞悉农村养老困境并探寻可行对策,推动我国农村养老事业进步,山东行政学院于2017年12月30日在济南市举办了"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学术研讨会"。研讨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农村养老体系构建;农村养老制度;农村养老质量;发展农村易地社会养老;扶贫角度下的农村养老;济南市机构养老现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农村养老需求和困境远超城市,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已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多元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全方位满足不同层次农村养老需求,重点推进机构养老和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老龄化问题相较城市更为严峻,养老任务更为艰巨,而发展农村社区老年协会是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关键环节,可有效破除农村养老困境。选取碧山社区老年协会作为研究个案,构建以农村老年协会为核心的养老服务剧场供给模式。在养老服务剧场中,基本要素为场景、演员、观众和表演,核心运行机制包括政社力量分工与合作、供需双方群体联动、服务模式扩散与创新。养老服务剧场的构建依赖于四大驱力的综合作用,即在扶持政策塑造的运行框架下,在差序格局塑造的特定服务场景中,协会管理人员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本与密集的社会网络发挥精英领袖作用,打造以老年协会为核心的养老服务剧场,并借助管理人员跨区域流动、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实现服务剧场模式的扩散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政策执行是国家治理中纵向、横向政府间关系的交汇点,受到参与其间的多元主体和卷入其中的各种资源的制约,如何在政策执行中有效动员与整合各种治理资源是一大难题.从中国地方政策执行实践来看,部门执行职责分工与整体协同行动之间存在明显张力,短期兴奋剂效应与常态治理模式存在明显罅隙,依赖行政权威的政策动员与竞争性制度逻辑不相适应.通过追踪X县流域治理行动,利用扎根理论构建"制度—行动者—机制—结果"的合作治理框架,可以揭示竞争性制度情景中,不同行动主体策略性互动产生政策动员的诱因,也可提出超越政策动员的整体性合作治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侧矛盾加剧,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立法具有现实性与紧迫性。我国初步构建了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但国家层面的养老服务立法滞后、立法不均衡以及以政策文件为主体的现状不能有效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专门立法模式规范养老服务,深化养老服务立法的顶层设计,保持养老服务立法与其他法规的协调,加快制定国家层面的“养老服务法”,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治理机制与监督机制,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法律制度体系,为稳步推进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提供高质量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中国正式确立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因受到行动者价值理念的影响、社会力量的参与以及医养模式的融合而经历了一系列政策调整,显示出发展养老服务市场的政策红利。然而,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变迁过程逐渐衍生出各地区服务发展水平不均、结构失衡以及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为此,文章以政策网络理论为指导,从共识、治理以及资源的视角构建出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网络模型,以此为分析工具,从推进信息化改革、放管服改革以及供给侧改革等路径提出了完善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养老服务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陕西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必须优化供给结构,明确多元组织权责;开放运行系统,合理配置稀缺资源;拓展项目内容,践行"文化养老"理念;加强监督管理,提升养老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实践中存在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和存量闲置、市场发展前景诱人和营利能力有限、政府性养老服务供给特惠化和市场性养老服务供给的非普惠化以及增量养老服务激进式发展与存量低水平运行并存的悖论,不利于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养老机构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老年人机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充分满足和减轻政府和家庭养老服务供给压力。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引导机制,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老年人的需求意愿和需求能力,强化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多元主体支持。  相似文献   

19.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养老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现状的分析,看到河南存在养老观念陈旧、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少、空间分布不均衡和运营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对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从政策扶持、观念宣传、机构管理等多方面着手,积极探索新的养老模式,拓宽养老途径,满足农村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4—2021年中共中央发布的涉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相关内容的中央一号文件为研究样本,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法、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内容涉及6个范畴,涵盖15个主题。总体来看政策发展经历两个阶段,划分标准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提供,政策演进逻辑呈现政策实践时长与国家干预程度反比关系的状态,演进阶段主要呈现由采取单一的强制性政策工具的均等化强制策略到以自愿或混合性政策工具为主、强制性政策工具为辅的均等化混合策略的有序过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建立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空间正义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效率、根据资金支出效率精准优化财政资金的分配、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差异性供给、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乡村治理机制等方式,推动产业融合、人口融合与文化供给方式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