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贵州地处祖国西南腹地,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留下了年代悠久的古茶树和灿烂的黔茶文化。中国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公元758—761年即中唐时期完成初稿并广为流行的世界茶文化、茶科学巨著《茶经》曾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贵州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留下了年代悠久的古茶树和光辉灿烂的黔茶文化。黔地古茶世界茶源从茶树的起源和自然分布科学研究进展可以得知,茶树亲缘及山茶科植物起源于中生代、白垩纪至  相似文献   

2.
茶源贵州     
正南方有嘉木,黔地出好茶。贵州是世界古茶树起源地之一,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有世界最古老的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有物种最多的栽培古茶园,古茶树多达120多万株,珍稀特异古茶树资源让这里成为宝贵的茶树基因库。晴隆发现目前世界上最早的茶籽化石,唐代陆羽《茶经》曰"茶之出黔中",进一步印证了贵州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优势,更造就了贵州"干净茶"与众不同的优良特质。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祥地之一,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日,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专访了中国生态民族学奠基人、吉首大学终身教授杨庭硕先生,他认为,贵州是茶树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发源地和茶产业的发源地。茶树之源:最古的茶树出贵州当代贵州:随着贵州省黔西南州古茶籽化石的出土,加上贵州各地成片古茶林的发现,以及对文献史料的再认识,"世界茶起源于中国,中国茶源在贵州"在学界引发热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1941年,我国茶叶科学研究先驱之一的李联标先生在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茶场工作期间,发现务川大树茶、习水大茶树,开启了中国古茶树研究的大门;1980年,贵州省晴隆县与普安县交界处发现四球茶茶籽化石,将世界茶历史推进了164万年。贵州是茶的故乡,存在着许多珍稀特异古茶树资源,是宝贵的茶树基因库。随着贵州省茶产业的加速发展,贵州古茶树资源被不断发现,经国内权威  相似文献   

5.
正贵州分布着各类野生及栽培茶树品种600余种,是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湄潭苔茶和石阡苔茶两个品种,是中国茶树品种的优良品种。同时,贵州是茶树和茶文化的故乡,2020年贵州省茶园总面积700万亩,排名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6.
贵茶飘香     
正"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一千多年前,唐代学者陆羽在《茶经》中这样记载。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种植已有几千年历史。贵州地处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地带,茶树分布广,品种资源多,在茶叶的利用、生产加工、商品流通等方面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多彩贵州好山好水出好茶。贵州位于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区,是国内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茶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良好生态环境,赋予了贵州茶"香高鲜郁、味醇鲜美、色纯鲜亮"的特质。贵州是发展无公害、绿色及有机茶叶的理想区域,是生产高品质绿茶的重点产区。  相似文献   

8.
<正>5月29日,贵州古茶树茶叶品鉴会在湄潭县举行,中国茶叶研究所古茶树专家、研究员虞富莲,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平盛等六位专家对参加品鉴的古茶树茶叶就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大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最后评出16支"最具推荐价值古茶树茶叶"。此次评比标准参照国家对茶样的综合评审细则,用3克茶叶经100℃的沸水冲泡5分钟。贵州省茶叶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陈正武介绍,古茶树茶样大多为一芽二三叶的原料,需冲泡5分钟方能把茶叶的优势、劣势展现出来,达到相对公平。  相似文献   

9.
刘开津  李筑 《当代贵州》2009,(15):I0002-I0002
2009年7月中旬,由贵州茶叶协会、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联合组织的"贵州十大名茶"评选活动结束,米自黔南的都匀毛尖茶和贵定云雾贡茶榜上有名,其中都匀毛尖高居黔茶之首,成为"贵州绿茶·秀甲天下"的标志.黔南山川秀美、生态良好,常年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特别适宜茶叶生长,是我国茶树原生地和历史上出好茶、产名茶的古老茶区,由古至今好茶名茶不断.  相似文献   

10.
四面山古茶     
正茶圣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延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两人合抱的茶树是茶树家族老祖宗,在江津四面山曾经就有生长。四面山是川渝黔缓冲地带。抗战时期,重庆有一种特殊商人悄然进出四面山,以黄金收购一种古茶叶,名曰猴茶。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史载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如今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0多亿人饮茶品茗,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寻根溯源,世界之茶,源自中国;中国之茶,始于贵州。1980年,科研人员在贵州省晴隆县发现一颗完整的野生古茶树四球茶茶籽化石。经我国权威部门鉴定,确认该茶籽化石为"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至少164万年以上的四球古茶籽化石",是世界上发现最古老的茶籽化石,茶籽化石的出土和鉴定结果,充分  相似文献   

12.
孙伟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22,(12):72-73
"大家都仔细看一下各个茶企生产出来的苔茶的形状、色泽,通过冲泡,再看汤色、叶底,各自品尝一下每一款茶的味道,我们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了."这是茶山论道现场一幕. 石阡县作为全国古老茶区之一,盛产的苔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也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茶树良种.  相似文献   

13.
正《茶经》记载"茶者,紫为上......"紫茶堪称"植物界的大熊猫"。在望谟县郊纳镇,就生长着这种茶树,当地人称为八步茶,又名"紫娟茶"。紫娟茶花青素和咖啡碱含量较其他茶类高,茶汤滋味较苦,具有一定保健功效。位于郊纳镇冗岩村、铁炉村、八步村的八步古茶树保护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种茶历史悠久,千百年的茶叶生产、加工、贸易、饮用、食用,17个世居少数民族参与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贵州茶文化。中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而贵州又是中国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地区之一。五千多万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造就了贵州特殊的地貌和气候条件。千百年的茶叶生产、加工、贸易、饮用、食用,17个世居少数民族参与和创造  相似文献   

15.
几代人的努力,上百年的沉淀,造就了以"都匀毛尖"为代表享誉世界的黔南茶。黔南州组建调研团队,历时1年多,行程4万余公里,采集了416份实物标本、17500个数据项,并通过科研检验得到详细数据,整理出版了《黔南茶树种质资源》,此书为实现引领黔南州茶产业研究、优质茶树品种选育、消费者甄别品鉴提供了参考依据。黔南茶从哪里来?有何独特的种质资源?如何利用其先天的、不可复制的优势,实现转型升级?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就此专访了黔南州政协主席、《黔南茶树种质资源》编著者魏明禄。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茶产业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3月的贵州,茶海飘香。作为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源地之一,贵州"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为了贵茶优质、原生态的保障。品牌引领彰显发展自信  相似文献   

17.
正时值早春,从六枝特区陇脚乡海拔1480余米的山顶看去,远处,云蒸雾绕、青山含黛,茶树遍布山坡,满目生机;近处,茶农穿梭阡陌,手指上下翻飞间片片青叶送入茶篓,笑颜绽放。"我们现在种的主要是白茶、黄金芽两个品种,面积虽然只有750亩,但我们走的就是‘小而精’差异化发展路子。"行走在清香弥漫的茶园内,贵州多彩黔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7月2日,施秉县马溪乡王家坪村古茶树园里,成片的古茶树在微雨中越发显得苍翠。王家坪村现完整保留有连片成规模的古茶树400多亩,那满山绿色的古茶树,如碗口一般粗壮,从山脚铺到山腰,再铺到山顶。"相传,王家坪古茶树是明朝时期驻扎在佛顶山的流官及其军队种植,距今已有600多年了。"一路上,村支书黄敏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9.
<正>250家贵州茶企历时26天,行程近5000公里,沿着延伸西北的丝绸之路,弘扬贵州茶文化,推介贵州茶品牌,加快黔茶出山步伐。茶产业是贵州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近年来贵州省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贵州茶产业经过10多年发展,已成为贵州农业的第一大产业,茶园总面积达700万亩,承接了东茶西移大势,并成为中国茶叶的原料中心,正加速形成中国绿茶加工中心。为深化贵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及地区茶文化交流,弘扬贵州茶文化,服务贵州茶产业,加快黔茶出山步伐,今年7月,贵州再次开启"丝绸之路·黔茶飘香"之旅。250家贵州茶企历时26天,行程近5000公里,从重庆、西安、兰州、太原、西宁到呼和浩特,这条延伸西北的丝绸之路成为贵州茶叶走向世界的又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20.
一株长在知名山头的百年古茶树能富裕一户人家,一个优质的茶树良种却能养育茶区一方百姓,成就一个致富产业。云南数百万茶农种植的约1/3的茶树,有一个共同的“父亲”一肖时英。一生为一事,一事尽一生。这位从茶马古道上走来的“大国茶匠”,瑞着良种梦,一生深深地扎根在茶山上“我们这一辈茶人的历史使命完成了,祝愿年轻的茶人后来居上。”肖时英生前如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