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灿 《党史纵横》2001,(3):29-29
1881年,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读书人家.童年时期的鲁迅,衣食无忧. 鲁迅13岁那年,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曾是清朝翰林学士的祖父不幸坐牢,父亲又生了重病.少年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当铺和药店.在当铺,他将衣物或首饰递到高他一倍的柜台,然后在侮蔑的眼神中接了钱币,再到药店,在与他齐头高的柜台上买了药,返回父亲身边.  相似文献   

2.
读书的境界     
<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能够读出一个人的境界来。匡衡凿壁偷光读书,那是因为家境再穷困,却难不倒读书求知的信念;孙敬头悬梁读书,那是因为他读起书来通宵达旦;苏秦锥刺股读书,那是因为他要立志做大事;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读书……名人读书,都能在书籍里找到他们鲜活的身影。读书读出了境界,莫过于鲁迅先生在《从  相似文献   

3.
我就是我     
鲁迅先生曾在《读书杂谈》引用过一则来自印度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古文底子非常好,但他是坚决反对青年人用文言写作的。鲁迅先生是有过教训的。1909年,他在日本和弟弟周作人很用心地用古文合译了《域外小说集》。书出版以后,鲁迅先生亲自写了广告,刊登在上海的《时报》上。与此同时,鲁迅还将书  相似文献   

5.
正鲁迅把读书分为职业的读书、嗜好的读书。他认为: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课……其实这样的读书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我理解,鲁迅心中"嗜好的读书"才是愉快的事情。梁衡说: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作为领导干  相似文献   

6.
1933年底,瞿秋白同志在上海与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时,一次他给鲁迅和茅盾写的信中署名“犬耕”。鲁迅和茅盾不解其意,他说:我搞政治,好比使犬耕田,力不胜任的。他进而解释道:这并不是说我不做共产党员,我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始终如一的,我做个中  相似文献   

7.
正1931年秋,吴晗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读书,当时郑振铎是燕京大学文学系教授,还在清华大学兼课。吴晗多次听他的课,自然成了其学生,但郑振铎从不以老师自居,而是以志同道合的朋友关系对待吴晗。当时,郑振铎已经出版了他所著的文学史和鲁迅先生合作摘笺谱,名气很大。他却没有什么架子,没有社会上有些自命为大学者的不可一世的神气。对待学生和蔼可亲,  相似文献   

8.
正七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曾是年轻人心中的一面旗帜,他把文学当成匕首与投枪,一生都在与黑恶势力作斗争。众所周知,鲁迅的"骂"是出了名的,但凡他看不惯的人和事,他都会"痛下杀手",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奋笔疾书"舌斗群魔"。鲁迅的刀笔犀利,骂人能骂到入骨三分,比如我们中学课本曾收录过鲁迅先生的一篇  相似文献   

9.
1971年夏,周恩来在与访华的日本友人尾崎秀树交谈时,曾深情地提到一件他认为是阴差阳错造成的终身憾事:青年周恩来十分敬慕当时已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鲁迅的文学活动与道德文章,堪称青  相似文献   

10.
峥嵘 《广东党史》2010,(8):10-10
<正>南社诗人领袖柳亚子一向对鲁迅推崇备至,他曾经说过:"我生平极服膺鲁迅先生。"1950年10月24日柳亚子预立《遗嘱》时,告其女说:"我死后裸体火  相似文献   

11.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12岁时,在京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书塾先生:“何为天下第一等事?”年少思远,这话的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问,人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终极价值是什么?先生吃了一惊,从未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这个小小读书郎,思考了一会,才作出他自认为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  相似文献   

12.
毕飞宇 《廉政瞭望》2012,(10):35-35
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之前吧,上海领事馆的法国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  相似文献   

13.
宋朝才子、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座右铭是“一日不读书,我就不能活下去”。但凡名人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有一种大手笔、大气概。我也喜欢读书,也喜欢在闲暇无聊时像鲁迅先生那样“随便翻翻”,但却真不敢自诩为“知识分子”。有时,坐在书卷成堆的“惠涵书屋”里,手捧书香郁郁的书籍,顿时忘却了世事的喧嚣。仔细想想,我何尝不是把身心都托付给了读书呢?于是,想起我和读书有个约定……  相似文献   

14.
吴冠中 《党课》2020,(2):106-107
前几年和汪曾祺先生闲聊,他感慨地说自己生平两大憾事:没有学好外语和没有从事绘画。我是正好相反,我遗憾没有从事文学创作。我们都老了,已无法互换。我中学时代酷爱文学,主要是受鲁迅先生的影响。我着迷他的小说和杂文。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他的作品的艺术魅力哺育了我的少年青年时代,他是我安身立命的楷模。  相似文献   

15.
正"幸好买了辣椒保险,不然一整年的辛苦都白费了。"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牛场乡大箐村村民钟成德前年种了15亩辣椒,因为气候原因受灾严重,地里收成仅剩20%,但是他并不沮丧,因为辣椒保险的赔付解除了后顾之忧。在大箐村,说起辣椒保险,种植户都会竖起大拇指。2017年8月,大箐村与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六盘水中心支公司(以下简称国元保险六盘水支公司)签订了一份辣椒种植保险单,这就是村民们交口称赞的"辣椒  相似文献   

16.
萧军是受鲁迅先生栽培,后在延安革命摇篮中成长、与共产党有着特殊感情的著名东北籍作家。1986年秋,萧军纪念馆在他的家乡——辽宁锦县落成。纪念馆设在县图书馆大楼的第四层。进入展厅,迎面有一幅高大的紫红色金丝绒屏风,屏风上镶嵌着萧军的巨幅照片和他五十年前创作的一首言志诗:“读书击剑两无成,空把韶华误请缨,但得能为天下雨,白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129周年诞辰。谈及鲁迅,人们除了想到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之外,他的家事也一直是令人瞩目的焦点。10多年来,专职从事鲁迅普及、宣传的周令飞是这个特殊家庭的新闻发言人。他像极了祖父鲁迅,  相似文献   

18.
甲秀漫笔     
在鲁迅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年的今天,我们纪念鲁迅。此时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鲁迅是永远的。 鲁迅是永远的,不在于他的金钱、权力和地位,而在于他的作品,在于他开创的杂文和小说并立的双峰,永远隽永幽长,青青未了;在于他的杂文既有深刻的哩性思辨,又饱含着烈火燃烧般的无限情怀;在于他诸多小说中塑造的苦难中华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11,(28):65
读书故事陶铸狱中"上大学"陶铸同志是一位卓有才华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出身于湖南省祁阳县一个乡村小知识分子家庭,1914年六岁时在家乡私塾唐镜珊先生手下读书,1918年到梅溪李清尘家里读书,同年7月,因父亲受冤被杀,家境极苦,无法上学。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07,(8):56-57
剑箫在7月1日的《新民晚报》上撰文指出:鲁迅先生逝世迄今已有70多年,人们仍然常常要说到他,这不仅仅因为他留下了几百万字的著述,人们在鲁迅身上还能得到十分有用的东西。有三副悼念鲁迅的挽联,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鲁迅的价值。其一,是蔡元培先生的挽联:“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其二,当年鲁迅逝世的噩耗传到日本,一友人撰成挽联:“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