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校园恶性欺凌事件屡有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将对这一现象进行专项治理。此举有望克服对校园欺凌行为整体反应方案不足的问题,通过专题教育、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等手段,从惩戒、教育、应对三个方面,规范学生行为、建设平安校囤。对校园欺凌的极端行为和极端事件作出惩戒非常必要,这一方面在于惩戒和教育施暴者,另一方面也是为其他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保障他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法律后果。为何校园欺凌事件屡禁不止,受害学生不知如何求助,隐忍负重或是以暴制暴?如何拯救这些问题青少年,如何维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及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发生,这些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校园冷暴力"是校园安全的"隐性杀手",容易引发校园安全事故。与显性的校园暴力相比,校园冷暴力具有更加隐蔽、不易察觉且影响深远的特性。校园冷暴力的施暴者主要是教师及学生这两大群体,受害者往往是在成绩、行为表现、生理特征、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其他同学存在一定差异的学生。遏制校园冷暴力,从综合管理的角度来说,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及社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撑起校园安全的天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暴力事件最近屡出不穷,既有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还有校外人员与老师、学生之间的。这些暴力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冲击着我们的神经。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为什么有人失去对生命的起码尊重,而将手无寸铁的无辜学生乃至儿童当成施暴对象?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随着校园警务战略的深入与发展,校园一比校园更大规模的共同体,也应该列入安全保卫的视角之内.长期以来.校园的安全保卫是由高校内部保卫部门负责的.由于职责、权力的种种限制,高校教师、学生的安全及教学秩序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保障.特别是高校周边环境日臻复杂,缺少一种长效的防范机制.校园警务的发展,不仅是一种体制上的改革,站在政府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的角度,维护校园秩序,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孟望  汤玉明  张宏 《世纪桥》2008,(10):42-43,45
随着校园警务战略的深入与发展,校园一比校园更大规模的共同体,也应该列入安全保卫的视角之内。长期以来。校园的安全保卫是由高校内部保卫部门负责的。由于职责、权力的种种限制,高校教师、学生的安全及教学秩序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保障。特别是高校周边环境日臻复杂,缺少一种长效的防范机制。校园警务的发展,不仅是一种体制上的改革,站在政府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的角度,维护校园秩序,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校园霸凌"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其引发的社会各界讨论也层出不穷,由于社会转型所导致的诸多社会问题的间接影响,以及教育模式、理念的缺陷,使得"校园霸凌"在校园中滋生恶化。究其本质而言,"校园霸凌"就是"社会霸凌"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恶性的违法行为。文章通过对"校园霸凌"的综合性探讨来理清这一现象的成因以及危害,研究在处理这一问题的现实困境,试图从法律、政策、社会机制等方面入手,为防治"校园霸凌"提供切实有效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校园体育精神的内涵校园体育精神是精神文化的一个分支。现阶段,社会对校园体育精神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对校园体育精神的探讨却越来越多。何谓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就是人类在创造物质文化、形成制度文化时产生的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的总称,它包括社会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政治思想、道德情操、宗教情感、国民特性以及教育、文学、艺术、科学等,是文化的高级层次。校园体育精神是校园师生在参与各项体育运动时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积淀。通过对我国  相似文献   

9.
和谐校园的建设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发展规律的体现。核心问题是,在"以教学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育人原则下,坚持从学生这一校园主体出发,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关于校园精神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促进、导向、约束、规范和教育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思想观念、心理品质、知识视野、能力特长、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而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  相似文献   

11.
余新勇  管小峰 《理论导报》2012,(11):I0012-I0012
近年来,广丰县下溪中学坚持创建"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和"特色学校"的发展战略,以"四个狠抓"(即狠抓教研、狠抓教学、狠抓德育、狠抓安全)为举措,抓好各项工作。一是"建书香校园,做儒雅师生"。学校开展了读名著、诵诗词、创佳作、写好字活动,努力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孩子幸福成长;二是创"作文特色学校"。坚持教育创新,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办学品味,通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幸福生活的能  相似文献   

12.
2020年11月20日,在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中,贵州民族大学榜上有名,成为两所获此殊荣的贵州高校之一. 如何创建文明校园?贵州民族大学给出的答案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营造文明风尚,进一步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和校园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3.
徐鹏 《党史博采》2008,(3):34-35
和谐校园的建设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发展规律的体现.核心问题是,在"以教学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育人原则下,坚持从学生这一校园主体出发,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4.
王华彪  陈继飞 《世纪桥》2007,(11):61-62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棱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高校应该通过孕育"和谐共振"的校园文化,打造"和谐共赢"的良性机制,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和谐校园存在的问题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体、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实施者和创造者.学生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和谐校园构建.学生群体或个体在各个领域中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和谐校园的构建.现在建设和谐校同中种种不和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张凤云 《奋斗》2007,(2):12-13
和谐校园的建设与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培养息息相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高等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问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7.
王微 《党史博采》2006,(11):39-40
本文以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理念为指导,研究、探索了有关建设和谐校园的问题:借助传统文化,树立和谐理念;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创造和谐文化氛围;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其中重点论述了构建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谓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一种政通人和、稳定有序、和衷共济、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中心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发展是和谐的基础,“以人为本”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并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校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4,(1)
<正>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效果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而校园讲坛建设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传播大学理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内蒙古师范大学通过积极打造"校园讲坛"品牌,在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和品位的同时,特别注重校园文化育人效果的发挥。2010年以来,内蒙古师范大学一直坚持着力打造"校园讲坛"这一文化品牌,将众多的校园讲座进行整合归类,统一纳入到"校园讲坛"。把"校园讲坛"建设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抓,做到"五结合四提升",即"校园讲坛"建设与  相似文献   

20.
正在大连科技学院有这样一支队伍——"校园先锋工程"小分队,他们由基层党员组成,以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党员为主体,定期以党员"三带三育人"工程为主题开展党日系列教育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塑造了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园氛围。党员带头帮助"学困生",实现思想育人。2017年,大连科技学院在校生1.2万余人,其中"学困生"达600余人。通常,发生心理障碍、厌学、沉迷网游等问题的学生中,"学困生"占比高达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