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巧用"一事一议"财政项目奖补资金,江口县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上取得了村强民富的喜人成绩。初春季节,乍暖还寒,梵净山下的贵州省江口县梵净山村,在青翠群山的环抱下,成排的土家民居错落有致,高翘檐、短墙裙、小花窗在青山绿水间别有一番风趣,青石板铺就的村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的花圃里栽植的含笑、报春花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村  相似文献   

2.
正江口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产业革命中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一场各级组织引导带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促进生产效益大提升、农业产业大变革的深刻革命在梵净山麓迅速掀起。迎着夏日午后的阳光,记者一行走进江口县官和乡官和村猫猫岩中药材种植基地,20多位村民忙着采摘缬草,不时传来欢声笑语。"今年的收成还不错……"官和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以宇脸上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喜悦。雷以宇介绍,官和村立足自然生态优势和市场需  相似文献   

3.
云舍村坐落在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内被誉为"天堂河谷"的太平河畔,距江口县城4公里,距梵净山山门17公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共457户1914人,98%的村民都是杨氏后裔,至今保留着土家族的生活习俗,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全村有旅游从业人员300余人,"农家乐"接待户36家,演职人员22人,有傩戏、金钱杆、土家婚俗等民俗文化表  相似文献   

4.
<正>神奇秀美的梵净山下,风光旖旎的太平河畔,坐落着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江口县太平镇云舍土家民族文化村。云舍土家民族文化村位于梵净山麓、省级风景名胜区太平河畔,距梵净山10公里,距县城5公里,有近600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村里至今仍保留着独有的土家族风情,保留着"赶年"、"过社"、"女儿会"等传统习俗,"傩堂戏"、"金钱杆"、"摆手舞"、"伴嫁歌"、"拦门礼"等土家歌舞和沿袭至今的土法造纸术。云舍土家民族文化村是省政府第一批批准建设的五个少数民族村寨之  相似文献   

5.
走进梵净山麓的江口县,这里有着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民风淳朴的"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怒溪十里画廊大湾古寨、桃映漆树坪羌寨,喝一碗拦路米酒,做一次哭嫁新娘……你会情不自禁地溶入古来"羌巴"人的历史民俗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6.
正"这两天我们正在清洗虾塘,为下一步投放虾苗做准备。"1月20日,记者走进铜仁市江口县坝盘镇高墙村,当地村民仍在紧张劳作。每年秋末初冬小龙虾捞完后,他们都要陆续对虾塘清洗一遍,这样养出的小龙虾个大、肉肥、质好,也更受市场欢迎。位于梵净山脚下的高墙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自然村寨,村里拥有大片的良田和山林。"以前交通不便,  相似文献   

7.
<正>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率先振兴的一场旅游盛典2012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中共铜仁市委、铜仁市人民政府、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贵州省旅游局、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体育局、贵州省民委、贵州省宗教局主办,由江口县委、江口县人民政府、铜仁市旅游局等承办的"铜仁市第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12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在风光迷人的梵净山太平河省级风景名胜区隆重举行。"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5月,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等七个部委发布《关于通报表扬全国自然保护区集体和个人的决定》,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贵州唯一上榜的集体单位。翠海茫茫,盈盈碧水。走进素有"生态王国"之称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漫山的苍松翠柏构成无边的秀色,蕴涵着生机,充满了灵性。从生态失衡到生态平衡,从矛盾重重到和谐共融,守护了梵净山近30年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杨传东颇为感慨:"是多少人  相似文献   

9.
方亚丽 《当代贵州》2018,(42):14-15
江口县依托梵净山优质旅游资源,通过抓好景区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周边村寨脱贫致富奔小康,走出了一条“景区带村”的旅游扶贫新路。唱起土家的放牛歌,跳起土家的摆手舞,喝起土家的铛铛酒……10月12日,记者走进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游人如织。随着夜幕降临,村子里文化展示广场上燃起篝火,一场土家文化的歌舞再一次上演。  相似文献   

10.
梵净山     
正位于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的梵净山,既是武陵主峰,又是武陵正源,为"镇黔之宝",有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佛教名山·弥勒道场、中国傩文化发源地、中国十大避暑名山、国家4A级景区六大桂冠,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梵净山已出海14亿年,是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保存着前冰川时期的自然奇迹。最高峰海拔2572米,方圆567平方公里,巍峨磅礴、深邃浩大、云蒸霞蔚、气象万千,那傲  相似文献   

11.
十面来风     
《当代贵州》2016,(9):8-9
正铜仁:"世界公园梵净山"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今年大年初一至初七,"世界公园梵净山"15秒专题形象片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户外大屏24小时轮番播出,累计播出次数达到1400次。该形象片以英语为主语配中文字幕,突出梵净山的奇幻神秘磅礴浩然之大景象,采用全景航拍高清素材,重点诠释"世界公园梵净山"概念及其内涵。据了解,梵净山品牌在国外进行专题推介  相似文献   

12.
正个头不高,步履矫健、说话铿锵有力,这就是何汝态,梵净山国家级保护区社区协调发展科科长。老何已经在守护梵净山的岗位上"战斗"了31年。"作为梵净山保护区的管理者,要同偷盗者进行长期而艰苦的斗争,猫捉老鼠的游戏时刻在上演。"何汝态说。松桃自治县乌罗镇桃花源村村民杨胜国,是梵净山保护区管理局冷家坝管理站林管队队长,曾经也以偷砍盗伐、偷挖盗采为生。接受教育和法律宣传后,杨胜国认识到自己的错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家乡梵净山,鸟语蝉鸣水潺潺,一山千溪武陵源,群山巍巍雾缠绵……"歌曲《我的家乡梵净山》描绘了梵净山的美景,也写出了铜仁的良好自然生态。铜仁自古便为"黔东门户",享有"黔东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赞誉。位于武陵山腹地,铜仁山川秀丽、资源丰富,生态美一直为大家所公认。然而铜仁过去却很穷,因为交通不便,好山好水无法转变为经济效  相似文献   

14.
如约而至的春风吹开了满山花海。每年的3月至4月末,是梵净山杜鹃最盛的花期,各色、各形、各品、各质的杜鹃花争相怒放,一时间把被称为"地球和人类之宝"、"名岳之宗"的佛教圣地梵净山装扮得格外烂漫。在位于梵净山西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新业乡核桃湾杜鹃花海景区,盛开的"马樱"、"团花"、"露珠"、"迷人"等60多个品种的杜鹃花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与山上的野花相映成趣,形成了一道百花齐放、杜鹃竞芳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14,(1):I0002-I0002
正松桃苗族自治县是195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梵净山东麓,地处湘、黔、渝两省一市结合部。全县国土面积340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50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3万,其中以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8.1%。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县。松桃山川秀丽,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有被誉为梦幻家园的东方氧都——桃花源;有历史悠久、神秘莫测的中国苗王城;有惊心动魄的"上刀梯""下火海""斜走大刀"等民族民间绝技绝活;有酣畅激越、骠悍粗犷的花鼓舞和威猛雄健、气势恢弘的  相似文献   

16.
正干净联户路、整洁的庭院,走进江口县大小村寨,村民们爱护环境卫生蔚然成风,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美丽乡村气息迎面扑来。去年以来,江口紧扣乡村卫生治理主体、机制和陋习三大难点,以太平镇快场村为试点,探索建立了"垃圾兑换银行",通过"垃圾兑换积分,积分兑换商品"的形式,逐步实现垃圾减量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0月,铜仁市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13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举办。节会上的活动、节目将"醉墨韵茶·福寿印江"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展示、宣传印江的重要平台。2013年10月,铜仁市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13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举办。从环梵净山国际公路自行车邀请赛到"中华民族一家亲·走进印江"国家民委文化下基层活动,从2013年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走进福寿印江·陶醉墨韵茶香"系列活动到《严寅亮与颐和园》花灯剧演出……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节目都将"醉墨韵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真正选出"一好双强"型村干部,莱西市在第十届村"两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中,积极引导"三类人才"依法参选村"两委"干部。对群众增收致富慢的村,积极引导农村实用人才依法参选。对产业发展不突出、群众增收步伐不够快的村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09,(12):2-2
“2009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异彩纷呈,两场大型文化演出吸引了4万多名观众享受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20.
李剑力  徐宁 《先锋队》2012,(19):18-19
去年以来,各地掀起干部下基层、接"地气"的热潮。许多干部进农家、访民困、入农户、解民忧,为农民群众解决了不少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然而,笔者在与农民朋友座谈时,90%的农民期盼的还是"五种类型"的干部下乡住村。一是期盼"政策型"干部下乡住村。当前,农民要增产增收,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勤劳,而政策是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尽管现在通讯信息发达,农民可以从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上了解到党的方针政策,但真正知晓、理解、吃透、弄懂、掌握党的惠民政策,还是要靠干部去传播、去宣传、去贯彻、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