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满月酒、周岁酒、剃毛头酒、生日酒、订婚酒……五花八门的乡村酒席曾在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十分常见,村民不堪重负。走进今日的塘约村,村里随处可见醒目的村规民约"红九条":"除婚丧嫁娶外,其他任何酒席都不得操办,村民也不得参与除婚丧嫁娶外任何酒席的请客和送礼,以及为操办酒席者提供方便……"据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介绍,2015年,塘约村广征民意,经村民代表大会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制定  相似文献   

2.
<正>10月下旬,陕西省城固县莲花街道办杜家槽村村委会主任马某想给独生子办个"像样的婚礼",因为向纪委报备的酒席数量严重超标未获批准,于是辞去村委会主任职务。递交辞呈后,马某设宴席超过40桌,因违反汉中市《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村官辞职为儿子办婚宴"一事经《华商报》报道后,在全国范围引发广泛关注。11月19日晚,央视《新闻1+1》栏目主持人白岩松就此问题采  相似文献   

3.
基层治理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基层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湖南省各地在民政部门等相关单位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探索,走出了特色鲜明的路子,形成了运用村规民约解决难事、烦心事的“新招法”。典型做法用村规民约整治人情送礼风,助力移风易俗。长期以来,滥办酒席、送礼跟风、盲目攀比等让群众苦不堪言。一些地方将严禁滥办酒席纳入村规民约,让广大村民卸下“人情包袱”。比如,江永县潇浦镇向光村创办合约食堂。  相似文献   

4.
话外音     
正据《京华时报》报道:近日,贵州省织金县在整治民众"滥办酒席"中再现冲突——继该县板桥乡发生整治小组50余名干部与村民冲突事件后,猫场镇又发生一村支书因制止村民办"搬家酒"引发冲突被打事件。前不久,贵州省凤冈县也对民众大办酒席现象进行整治,明文禁止复婚者和双方均属再婚者操办酒席,招致公共舆论的  相似文献   

5.
正天柱县农村推行"合约食堂"管理模式,约定好群众办酒桌数、酒席标准和办酒种类等,有效遏制滥办酒席、借办酒席收礼之不良风气。2017年元旦,一场婚宴在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甘溪侗寨举行。在村民声声祝贺中,新郎陶光勇、新娘罗照英二人笑得合不拢嘴。婚宴在村里的"合约食堂"举办。"要是没有‘合约食堂’,我恐怕办不了这婚宴。"陶光勇说,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如果按照以前办酒的习俗,除了要准备一大笔烟酒钱外,还要跟隔壁邻居借桌椅碗筷。"‘合约食堂’里什么都有,只要缴纳200元管理费,自己去购买办酒所需菜品,其他就不用操心了。"陶  相似文献   

6.
微议题     
正再婚办不办酒席红头文件管得着吗?"复婚不准操办酒席;双方均为再婚的不准操办酒席。"——近日,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出台文件,规范婚丧嫁娶等事宜,规定对违规操办酒席收受的礼金一律没收并上缴国库,且此规定适用对象为凤冈县辖区内的所有城乡居民。该文件一出即引发争议,有人质疑,政府是否"管太宽"?  相似文献   

7.
六道凉菜、六道热菜、50元一瓶的“喜酒”……前不久,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魏庄村村民李大桥没费劲儿,就为儿子办了一场喜庆的婚宴,欢天喜地地将儿媳妇娶进了家门。如此“摆阔”的机会为啥这么简朴?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村党支部红白理事服务中心帮着操办的,上几道菜、喝啥酒、抽啥烟、办多少桌酒席、迎亲几辆车、总费用多少钱等,都由村党支部“说了算”,任何人都不能破规矩。这样,大家就不会互相攀比,既节约了开支,又很有面子。  相似文献   

8.
正余庆县的滥办酒席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人际关系进一步纯洁,社会风气有效净化,不攀不比、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乡风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不该办的酒席就不办,说老实话,酒席办多了大家的经济负担也重,亲戚朋友之间就应当互相理解。"7月10日,在遵义市余庆县龙溪镇,廖女士表达了自己对于酒席办理的观点,这也是余庆绝大多数群众的心声。针对近年来农村滥办酒席之风盛行的现状,余庆县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修改制定村规民约,加强  相似文献   

9.
##正##视点二提高基层党组织法治能力前不久,通江县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公职人员和群众操办酒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群众办寿宴需满70周岁"等规定引发是否合法的质疑。法律专家解析,在由县"两办"下发的红头文件中设立相当于行政许可的规定,违法。事后,通江县官方称《通知》不科学,并下发了只  相似文献   

10.
清风拂邛江     
印江自治县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拳整治城乡巧立名目操办酒席的不正之风,切实规范城乡办酒行为,减轻群众负担,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自治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简称《村委会组织法》,下同)自1988年6月1日颁布以来至今已经十周年,十年来,全国已有半数以上的农村初步建立了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实了规范化的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积极推行民主管理.实行村民自治,是一场深刻的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把实行村民自治列为深比农村改革的重要工作.指出:这项工作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一、村民自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村民自治的核心是由农民直接选举村长,村民依法直接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使广大农民群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14,(7):64-64
《法制日报》目前刊登王传涛的文章说,辽宁省中部桌县纪委调研发现,一个村民小组60户,3月份有42户以各种名义置办了酒席,另18户正在筹备。在我国,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随出去的钱多,为保证不亏本,只好利用一切机会办酒席:父母大寿、新生儿满月、孩子上学、参军、盖房子、买房子、订婚、结婚……甚至孩子留辫子(农村一种风俗)都要大摆酒席。  相似文献   

13.
<正>为扭转滥办酒席的歪风邪气,普定县在从严治理国家公职人员违规操办酒席的同时,进一步将治理范围向村(居)扩展,狠刹滥办酒席之风。曾几何时,"办酒"在人们心中是一件大事,"去吃酒"是亲朋好友相聚、增进友谊的高兴事,提及便其乐融融;而如今,"办酒"在有的农村却变了味儿,名目繁多的酒席耗了农时不说,还掏空了农民腰包,已成农村之累。然而,因为多年来形成的惯性,加之缺乏必要的引导,滥办酒席之风屡禁不止。为塑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扭转滥办酒席的歪风邪气,  相似文献   

14.
周铁涛 《求实》2017,(5):89-96
传统中国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发源于乡土社会的乡规民约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基本规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国家政权直达基层,乡规民约被废弃。乡政村治体制下,传统村规民约得以复苏并开始现代转型,部分村规民约被改造后失去了原初的价值和功能,形同虚设;部分村规民约转型为法律、政策的地方化版本,重获新生。在目前的农村基层治理中,村规民约成为推进村民自治的重要载体、整合农民利益的重要平台、农村民主治理的基本规范。应通过基层政府的指导和备案引导村规民约良性发展,其内容则须突出村域特色、坚持不突破法律"底线"。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的一天,晋宁县上蒜镇科地村委会石头村民小组村民张某前来村委会咨询办理养老保险的相关事宜。由于村委会工作人员外出办事,张某空跑了一趟。在农忙时节,村委会成员一方面要处理村里的大小事务、指导生产,一方面要帮家里下地干活等,村民前来办事、咨询“扑空”的现象经常发生。有的村民为了办一件事情往往要来回折腾好几次,浪费时间不说,还得多出路费,不少村民意见很大。  相似文献   

16.
《先锋队》2013,(27):10
河津市针对大操大办歪风屡禁不止、时有反弹这一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一方面对党员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反弹;另一方面,考虑到许多党员干部在农村"过事"的习俗,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对全市农村办理红白事宜进行改革和规范的指导意见》,引导各村村民移风易俗,通过端正民风,对党员领导干部操办红白事宜进行制约。目前,全市148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出台了《红白理事章程》,特别是在农村推行的一系列红白事简办措施,如白事"七天改五天"、"六菜一盘端",红  相似文献   

17.
正印江自治县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拳整治城乡巧立名目操办酒席的不正之风,切实规范城乡办酒行为,减轻群众负担,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去年亲友办酒我去帮忙当总管的就有15家,每家时间3天以上,耽搁45天,按在外做工每天150元,去年收入减少了6000多元,这还不加送出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2014,(10):31-31
近日,兰州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兰州市公职人员操办婚丧事宜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根据该规定,兰州市公职人员操办婚丧事宜只限定为婚礼和葬礼,乔迁、升学、满月等其他事宜一律不得操办。操办婚丧事宜应当移风易俗、俭朴节约,侣清廉正气,树文明新风。要坚持“一事一报”的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向所在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报告备案。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村     
依法治村广西灵川县灵川镇同化村依法治村,将各项村务活动公开化、法制化。一是制定了由群众大会讨论通过的村规民约,每个自然村选出四五名办事公道的村民组成执行小组,对违反规定的进行处理,并向群众通报。二是建立民主选举制度。村委会干部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  相似文献   

20.
1999年3月6日,哈尔滨市松北镇集乐村的村民在区民政局、镇党委、镇政府的引导、支持下,罢免了村委会主任董寿永。这是《村委会组织法》颁布以来,中国第一起村民依法罢免村委会主任的事件。同样在哈尔滨,王岗镇前兴隆村村民“为村委主任梁振志的问题上访至各级政府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