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贵州按照"12345"产业链模式,促进"双千工程"深度融合,实现工作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合一",有力助推生态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多彩贵州出山珍,黔货出山行天下。贵州酸汤家喻户晓、贵州绿茶香飘四海、老干妈食品风靡全球……越来越多的贵州生态特色食品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正产销对接是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之一,这个环节如果没做好,前面的生产就可能前功尽弃,后面的利益联结也无从谈起。省委主要领导强调,要创新产销对接机制,组织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实现农产品、市场、商家、消费者的网络无缝对接,推动"黔货出山"。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对接大市场,贵州山珍正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藏在深山的黔货正源源不断进入千家万户。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基础,是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的题中应有之义。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首先要种得出。去年,贵州省委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今年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又再次强调,要按照"八要素"找  相似文献   

4.
正"援黔为什么?在黔干什么?离黔留什么?"2016年,带着这样的思考,上海援黔干部来到了贵州省习水县。通过走访调研,习水小组开出了"习水所需"和"上海所能"两张清单。一桩桩民生实事温暖人心,一项项增收产业快速发展,一幅幅美丽画卷徐徐展开……习水县有天然草地132.9万亩,丰富的自然资源让麻羊产业成为习水县脱贫攻坚的"领头羊"。"之前的麻羊大多销在习水,习  相似文献   

5.
正贵州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深耕产销对接补齐农产品流通短板,推动"黔货出山",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正以泉涌之势走向市场。长顺县代化镇打傍蔬菜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进行蔬果管护。"这里产出的果蔬,直供贵阳市场。"基地蔬菜负责人张海元说,2018年上半年,基地产出丝瓜、番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270万斤,产值540万元,带动100余贫困户就业,人均增收1.5万元。近年来,贵州牢牢把握农业产业发展"八要  相似文献   

6.
正渝贵铁路贵州段正式开通运营,贵州高铁形成"大十字"。2018年1月25日,渝贵铁路贵州段正式开通运营。8月9日,盘县至兴义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标志着贵州省市州所在地"市市通高铁"项目全部获批建设。2018年1月25日,D8592次列车驶出贵阳北站。367公里,200km/h,重庆与贵州在渝贵铁路的连接下,画出了一个两小时经济圈。从原来的10小时缩减到2小时左右,渝贵铁路缩短的不仅是时间距离。俯瞰贵州大地,顺着高铁脉  相似文献   

7.
<正>茅台酒、习酒、都匀毛尖、湄潭翠芽、蜡染、苗绣……3月25日,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心地段的贵荟馆·贵粤荟(广州馆)正式开馆。馆内各式“贵州味”十足的黔货琳琅满目,贵州特色产品在这里敞开一扇面向广州、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窗。这张贵州向广州递交的崭新名片,是由贵州省商务厅和广州越秀集团携手布局,  相似文献   

8.
正售罄!记者点开黔邮乡情公众号,搜索从江县加勉乡贵妃鸡蛋,已显示"无货"状态。"是的,很快就卖完了。"贵州桥梁集团驻加勉乡脱贫攻坚工作队负责人周成明解释,"为更好推广和销售加勉乡贵妃鸡蛋,我们便尝试在京东、淘宝、黔邮乡情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不料产品刚上架就被一扫而空。"今年7月,加勉乡党翁村贫困户梁民在村里举行的分红大会上分得2000元。"现在好,足不出户就能把自家  相似文献   

9.
正"十三五"期间,贵州将重点打造黔酒、黔茶、黔药、黔银、黔绣等"黔系列"产业品牌,初步塑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体系。国酒茅台,享誉中外;贵州绿茶,走出大山;苗绣图案中流传着"蝴蝶妈妈"的故事,天麻、竹荪等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望风行天下……这些都是贵州天然的生态环境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孕育出的"宝贝"。如今,这些"宝贝"将以"黔系列"的名义,承载贵州的生  相似文献   

10.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24):56-56
正6月7日,贵州智慧黔茶联盟成立暨文化产业基金助推联盟发展启动大会在湄潭县召开,80家贵州茶企结为黔茶联盟引领"黔茶出山"。为进一步深化行业整合,推动战略互助和联盟自律,按照"集聚资源、集群加工、集中精制、集约经营、集团发展"的战略规划,抱团打造智慧黔茶联盟,6月7日,贵州智慧黔茶联盟成立暨文化产业基金助推联盟发展启动大会在湄潭县召开,80家  相似文献   

11.
正提升贵州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首先要在种植端发力,解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投入品管控问题,还要进行一定的规模化生产,因为规模化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月15日,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建成开业。作为贵阳市推进"菜篮子"公益性工程体系建设的一项民生工程和助推"黔货出山"的重要平台,贵阳农产品物流园从建成之日起就被赋予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2.
正习水县良村镇有一个厨房建得特别大气:屠宰、清洗、炒制、包装、销售……习水麻羊被制作成羊肉火锅、羊肉粉等50多种产品。4月9日,记者走进习水县良村工业园区黔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阵阵独特的羊肉香扑面而来,羊肉米粉、羊肉酱、羊肉干等各种口味的羊肉制品琳琅满目。"我们每天能生产5万盒羊肉粉,一年下来需要20多万只习水麻羊呢。"  相似文献   

13.
区别于以地域凝聚的传统商帮,商会的现代性、功能的多样化,都是现今诸多企业可以依靠的对象,企业在商会中抱团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一种时代趋势。重庆市贵州商会自2008年成立以来,秉承"团结协作、共创辉煌,抱团发展、做大做强,服务会员、回报家乡,科学发展、凝聚黔商"的理念,不仅努力为黔商搭建发展平台,而且多方向推动投资贵州,多渠道回报家乡。  相似文献   

14.
正习水县围绕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组织化发展思路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建强习水麻羊全产业链,打造贵州山地生态畜牧第一大县。目前,全县麻羊存栏达28.5万只,麻羊综合产值4.6亿元,小麻羊已成为带动百姓增收的大产业。习水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选准黔北麻羊作为建设全省山地生态畜牧业第一大县的优势单品,构建"生态畜牧业+"的主导产业体系。在政府投入的带动下,撬动农户自筹、招商引资、金融贷款等社会发展资金,通过给予能繁母羊补贴、新生羊羔补助、贷款  相似文献   

15.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0年,贵州全力做好粮食、蔬菜、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的保供工作,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131万亩、产量1058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主要农产品产量实现两位数增长,黔货出山"七进"成果丰硕,通过"八个一批"措施稳定农民务工就业,农业增加值增长6.3%,增速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三农"工作在大战大考之年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相似文献   

16.
<正>250家贵州茶企历时26天,行程近5000公里,沿着延伸西北的丝绸之路,弘扬贵州茶文化,推介贵州茶品牌,加快黔茶出山步伐。茶产业是贵州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近年来贵州省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贵州茶产业经过10多年发展,已成为贵州农业的第一大产业,茶园总面积达700万亩,承接了东茶西移大势,并成为中国茶叶的原料中心,正加速形成中国绿茶加工中心。为深化贵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及地区茶文化交流,弘扬贵州茶文化,服务贵州茶产业,加快黔茶出山步伐,今年7月,贵州再次开启"丝绸之路·黔茶飘香"之旅。250家贵州茶企历时26天,行程近5000公里,从重庆、西安、兰州、太原、西宁到呼和浩特,这条延伸西北的丝绸之路成为贵州茶叶走向世界的又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17.
正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让贵州农村发展有了"智慧芯"。贵州正以大数据助力结构调整、"黔货出山",加快大数据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革命。"喝了这么多年的茶,用这么高科技的手段去茶园里面参观还是第一次。"5月7日,在遵义市湄潭县2018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现场,重庆茶叶爱好者李庆通过手机体验了一把湄潭沁园春  相似文献   

18.
向远道 《当代贵州》2011,(27):23-23
黔渝两地,山同脉,水同源,人同俗。这次民族运动会,我们带来了一瓶水和一杯土。水取自乌江与长江的汇合处,既是乌江水,也是长江水。土,一半取自歌乐山的红土,一半取自两江新区的寸滩港。水和土既见证了黔渝两地山水相连、地缘相亲、民俗相同、文化相近、情感相融的深厚兄弟情谊,更象征着贵州、重庆将在“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指引下,携手并进,谱写黔渝交流合作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正渝贵铁路通车补齐了贵州高铁"大十字"构架的最后一块拼图,贵州在中国西南高铁枢纽地位正式确立。1月25日上午7时34分,D8592次列车驶出贵阳北站,历时2小时20分到达重庆,标志着渝贵铁路全线正式开通运营。渝贵铁路缩短的,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距离——贵阳到重庆从普通铁路10个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还有空间上的距离——以黔北遵义为"桥头堡",黔中经济区真正和成渝经济区连成一片。贵州完成了对周边甚至更远经济圈的全融入,通  相似文献   

20.
冯倩 《当代贵州》2021,(13):38-39
让农民和市民两头都得实惠,贵州多管齐下推动“黔货出山”,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建设长期稳定销售渠道,健全市场流通体系,建立高效快捷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绿色农产品塑形象、闯市场、强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