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树绿花开、生机盎然,春日的阳光尽情滋润着黔东北高原,地处大美武陵腹地的中国傩戏之乡——德江,正朝着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德江"中国梦"目标,戮力前行、后发赶超。德江正在发生巨变。区位变"优",高速公路过境,500万吨级港口通航;城市变"大",县城人口从8万增至17万,城镇面积从8平方公里增至18平方公里;速度变"快",地方生产总值从4年前的25.47亿元增至60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71亿元增至6亿元;产业变"强",特色产业快速壮大,机电、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传统农业大县,德江县以城镇化带动为战略,以"三高五铁一机场一港口"建设为载体,大抓交通建设,大抓产业发展,大兴教育文化。地方生产总值从"十二五"初的25亿元增长到"十二五"末的85亿元,财政收入从1.7亿元增长到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828元增加到6800元,减少贫困人口13万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88%,城区面积从5平方公里拓展到2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从7万人增长到20万人……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蓝图呼之欲出。依托乌江经济走廊发展战略,德江已建成省级农业高效示范园区4个、市级农  相似文献   

3.
围绕2010年9月,省委、省政府9号文件提出"把德江培育成为贵州东北部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2011年初,省"十二五"规划又提出"把德江等有条件的县城培育发展为区域性重要的中等城市"的定位,如何打造德江旅游文化品牌,全面建设"实业德江、活力德江、满意德江"?当下,全县正着力建设"一核心、三品牌、三组团"旅游产品,三年夯实基础,五年形成产业,把旅游产业发展为德江新的经济增长极。2011年2月,德江县十届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以构建梵净山旅游经济圈为依托,充分利用傩文化、红色文化、高山洋山河、泉口万亩草场等资源优势,大力打造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2012年3月,县委书记张珍强在中共德江县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再次  相似文献   

4.
德江县位于铜仁地区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与娄山山脉交汇地带。东邻印江,南接思南,西南界凤冈,北抵沿河、务川。土地总面积2071.9平方公里。有汉、土家、苗等民族。德江之名,缘于明初设于思南的水德江长官司。元明德江地属思南宣慰司、思南府。清光绪八年(1882年),思南府属安化县迁至大堡(今德江县城),称安化县。民国2年(1913年),因原有水德江之名,将安化县改名德江县,为县名之始。  相似文献   

5.
<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珍强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带领55万德江干部群众冲出"经济洼地",抢占"精神高地",走出了一条武陵山区后发赶超新路径。6月24日早上9点半,记者在德江县委大楼见到张珍强时,他正通过电话安排工怍,县委办工作人员悄悄告诉记者,"书记昨晚忙到凌晨5点,只休息了4个小时。"2011年9月,张珍强当选为德江县委书记,接过了带领55万德江干部群众奔小康的重担。4年来,他因地制宜、科学决策,为德江找准发展方向、规划发展线路、实践发展过  相似文献   

6.
<正>德江县抓住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契机,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锐意进取、奋勇当先、克难攻坚、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努力推动德江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新发展,为加快建成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凝聚正能量。加快把德江县建成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每一个德江人的殷切希望,也是德江县委、县政府要带领全县人民努力实现的"中国梦"。结合当前全县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着力在全县营造务实担当清廉的干事  相似文献   

7.
<正>"群龙聚会闹元宵,锣鼓喧天好热闹;龙闹羊年收成好,幸福生活步步高……"3月4日至5日(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德江土家舞龙炸龙文化节热闹非凡,来自省内外的游人及德江县周边县区近25万各族群众共聚一堂,喜闹元宵。省内外56位摄影家汇聚德江,开展"点赞德江"舞龙炸龙采风活动,用镜头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德江优美的自然风光,记录德江的  相似文献   

8.
<正>平塘把改变城镇面貌、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彰显城镇特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全面推进城镇建设上规模、上品位、上台阶。从2013年底到2014年,一年左右时间,平塘县迈出城镇发展大步子:主城区人口由3.5万人增至4.5万人;城区建设面积由3.6平方公里增至4.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30.27%提升  相似文献   

9.
正德江县以承办铜仁市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整合旅游产业上下游资源,打通旅游企业之间、关联产业之间、省内外跨区域之间的共享通道,全力提升旅游产业层次。以"乌江秘境欢乐德江"为主题的铜仁市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德江县首届美丽乡村文化旅游展示(以下简称"铜仁旅发大会"),将于10月12日召开。此次铜仁旅发大会将充分发挥德江资源优势,整  相似文献   

10.
张勇  张玉阶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4,(1):I0002-I0002
正2010年起,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有着"中国傩戏之乡"、"中国天麻之乡"美誉的德江县一直朝着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前行,践行着德江人的"中国梦"。近年来,德江区位优势逐渐凸显,高速公路过境,数百万吨级港口通航;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城南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城市扩大一倍;产业发展从小到大,特色产业快速壮大,物流产业蓬勃兴起……2012年6月15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德江调研城南新区和玉溪河岸景观建设情况时,对该县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做法给予肯定。2011年6月6日,省委书记,时任省长赵克志在德江调研城镇建设工作时,给予"规划  相似文献   

11.
抗凝救灾的事很琐碎,但在德江县党员干部心中,却比天大。 一场冰雪灾害席卷了中国傩戏之乡铜仁地区德江县。在灾害面前,40万德江各族儿女携手谱写了一曲风雨同舟之歌。  相似文献   

12.
正以群众路线凝聚民心,夯实扶贫攻坚群众基础:作为国定贫困县,德江县扶贫攻坚工作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效,"五大扶贫工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请问德江县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有哪些具体措施和亮点?张珍强:"三农问题"依然是贵州山区农业县同步小康面临的最艰巨问题和制约瓶颈,按照国家最新公布的2300元扶贫标准,德江农村贫困人  相似文献   

13.
张著盖  高应清  文叶飞  张凤琴 《当代贵州》2013,(18):I0001-I0002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2012年6月15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时到德江县调研,对德江大力依托"三高五铁一机场一港口"的规则建设,奋力推进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2011年6月6日时任贵州省长时在德江县调研指出,德江县依托新的交通规划建设这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德江县大力发展天麻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出"麻王智酒""德江天麻咀嚼片"等深加工产品,有效提升天麻产业综合产值。"天麻种出来后,进行产品精深加工不仅能提高附加值,还能打造出天麻全产业链。"德江洋山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洋山河公司)副总经理潘红玲说。洋山河公司是集种植、研制、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天麻深加工企业,位于铜仁市德江县经济开发区,厂区占地  相似文献   

15.
5月28日,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石晓少将走进德江县城南新区建设工地视察。石晓认为,德江的城市建设规划大气,功能完善,区位优势已经明显凸显出来,建设速度让人振奋和吃惊。“德江速度”和“德江模式”值得全省各地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26日.由当代贵州杂志社发起的德江县枫香溪镇希望幼儿因捐款仪式在该镇举行。当代贵州杂志社副总编、机关党委书记陈红同志代表当代贵州杂志社、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枫香溪镇捐赠10万元。德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田海霞,副县长张霞出席。  相似文献   

17.
正风清云淡,翠绿流淌。2014年7月23日至27日,中国·德江首届乌江石文化节在素有"中国傩戏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奇石之乡"之称的德江县乌江石文化城举行。本届乌江石文化节主题为"打造乌江石文化品牌,助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旨在通过打造"中国·德江乌江石文化节"这一文化品牌,充分展示德江文化资源优势,提升"隋唐古邑,神奇傩乡"的大美形象。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以来,德江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宋璇涛在十一届省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民生、履行职责,围绕热点、注重监督,围绕作风:提升素质,在全面建设"实业德江、活力德江、满意德江"工作中,切实担负起保驾护航、排阻清障的政治责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相似文献   

19.
正按照"一区四园"的总体布局,德江以超前的眼光审视自身资源,用发展的思维做好做精顶层设计,全力打造好区域旅游综合目的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民增收致富。9月12日,细雨如丝,平均海拔1300多米的德江县泉口镇万亩草场,田桃霞坐在自家沙发上喝茶看电视。"终于可以休息下了!"田桃霞在万亩草场经营  相似文献   

20.
正德江县绷紧农村产业革命之弦不放松,做到"地不荒、圈不空、人不闲",按照系统化推进、规模化布局、组织化生产、集中化投入、绿色化发展、市场化营销"六个原则",全产业链推进产业革命。秋阳下,穿行德江乡村,乌江两岸、马蹄河畔,稻香弥漫、果实满枝,美丽水乡潮砥的连片脐橙、红色老区枫香溪的遍野核桃、五色高山密林中的生态天麻、鱼米之乡荆角的罗汉果园、古老茶乡合兴的连绵茶园、泉口万亩草场的满坡牛羊……处处呈现出产业兴旺的绿色发展喜人图景。近年来,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德江绷紧农村产业革命之弦不放松,做到"地不荒、圈不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