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聚焦如何实现"黔茶出山",做大做强贵州茶品牌,向外界推荐贵州茶,引发热议。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特采访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畅谈贵州茶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正>5月18日,贵州省首届春茶斗茶大赛在贵阳落下帷幕,5大类"茶王"诞生。此次大赛以"生态、标准、品牌、创新"为主题,旨在通过斗茶活动的开展,弘扬茶文化、提升茶品质,打造贵州茶品牌形象。新"茶王"的诞生为贵州茶标准树立了新的"标杆"。近年来,贵州茶叶正在从"贵州原料"、"贵州制造"向"贵州创造"、"贵州品牌"转型,"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向黔看"的产业格局正  相似文献   

3.
刘开津  李筑 《当代贵州》2009,(15):I0002-I0002
2009年7月中旬,由贵州茶叶协会、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联合组织的"贵州十大名茶"评选活动结束,米自黔南的都匀毛尖茶和贵定云雾贡茶榜上有名,其中都匀毛尖高居黔茶之首,成为"贵州绿茶·秀甲天下"的标志.黔南山川秀美、生态良好,常年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特别适宜茶叶生长,是我国茶树原生地和历史上出好茶、产名茶的古老茶区,由古至今好茶名茶不断.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绿意浓,茶香醉宾朋。绿色是贵州最靓的发展底色,散发着业兴民富的时代气息。"让苔茶香飘四方",是全国人大代表、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的希望。贵州茶打出生态牌,越打越精彩,茶产业这篇致富经越念越好:茶园面积超750万亩,位居全国之首;产量、产值增幅均名列全国前茅;都匀  相似文献   

5.
<正>"利用电商平台推出生态、健康的贵州茶产品。"与传统强调茶文化的销售思维不同,贵州本土茶叶电商平台——黔茶商城总经理马文波打出一张用互联网思维销售贵州生态好茶的牌。马文波说,黔茶商城之所以打这张牌,是因为看准贵州的茶叶品质后,抓住机遇打造贵州茶产业的首家本土电子商务平台,填补贵州茶产业互联网营销渠道的空缺。对贵州茶叶品质很自信的马文  相似文献   

6.
<正>贵州将集中三年左右时间,打一场生态建设攻坚战,通过创新思路、改革探索,集中力量解决造林绿化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论及贵州,"生态"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贵州的代表委员为贵州的良好生态感到骄傲,外省的代表委员毫不吝啬地对贵州生态环境点赞。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贵州吸引高端人才、新兴产  相似文献   

7.
正重视"茶文化生产力",挖掘历史文化,培育"感知茶、认识茶、喜欢茶"的大众茶文化,把生产力激发出来,黔南力求做深、做透、做足茶文章。贵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强调,要立足生态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发展有技术含量、就业容量、环境质量的绿色产业,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的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世间万般色彩,人们独爱‘贵州绿’。"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文正友、周绍军,全国政协委员余留芬等人士自豪地分享自己的"爱物":竹编水杯、苹果园、石阡苔茶、"人民小酒"。它们都有着同一种底色——"贵州绿"。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此时此刻,贵州红枫湖畔暗香扑鼻,螺丝壳山上采茶正忙,海雀林海松涛阵阵,赤水竹海绿波荡漾,从乌蒙大地到苗  相似文献   

9.
正呵护生态,厚植绿意。如今,串起毛尖茶和云雾茶核心区,以及众多著名景区的都安高速,宛若游龙,在绿色满盈的黔贵大地逶迤前行。从黔南州都匀市杨柳街站点驶入都安高速,每一个映入眼帘的场景都充满绿色,每一处绿色的细节都尽显设计者的巧思。贵州高速集团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都行品质心,安享绿色境"为建设理念,打造"省内一流、全国知名"高速公路。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山区高速公路代表,都安高速为贵州唯一入选交通运输部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成为贵州生态文明发展的绿色窗口、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茶产业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3月的贵州,茶海飘香。作为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源地之一,贵州"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为了贵茶优质、原生态的保障。品牌引领彰显发展自信  相似文献   

11.
茶源贵州     
正南方有嘉木,黔地出好茶。贵州是世界古茶树起源地之一,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有世界最古老的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有物种最多的栽培古茶园,古茶树多达120多万株,珍稀特异古茶树资源让这里成为宝贵的茶树基因库。晴隆发现目前世界上最早的茶籽化石,唐代陆羽《茶经》曰"茶之出黔中",进一步印证了贵州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优势,更造就了贵州"干净茶"与众不同的优良特质。  相似文献   

12.
<正>250家贵州茶企历时26天,行程近5000公里,沿着延伸西北的丝绸之路,弘扬贵州茶文化,推介贵州茶品牌,加快黔茶出山步伐。茶产业是贵州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近年来贵州省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贵州茶产业经过10多年发展,已成为贵州农业的第一大产业,茶园总面积达700万亩,承接了东茶西移大势,并成为中国茶叶的原料中心,正加速形成中国绿茶加工中心。为深化贵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及地区茶文化交流,弘扬贵州茶文化,服务贵州茶产业,加快黔茶出山步伐,今年7月,贵州再次开启"丝绸之路·黔茶飘香"之旅。250家贵州茶企历时26天,行程近5000公里,从重庆、西安、兰州、太原、西宁到呼和浩特,这条延伸西北的丝绸之路成为贵州茶叶走向世界的又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13.
正"要喝干净贵州茶,做健康中国人。"3月20日,第十一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茶产业博览会)宣传推介暨"我有贵州半亩茶"网络名人公益活动在北京举办,宁静、聂远、邹市明、龚琳娜、杨茗茗等贵州知名乡友,杜少中、梅新育等网络名人,纷纷受聘担任"贵州茶星大使",共讲贵州"茶故事",助力"黔茶出山"。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是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全国茶叶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截至2018年年底,贵州茶园面积752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61万亩),产量36.2万吨,总产值394亿元。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品尝贵州春茶的好时节。"如果大家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时发出邀请,他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祥地之一,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日,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专访了中国生态民族学奠基人、吉首大学终身教授杨庭硕先生,他认为,贵州是茶树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发源地和茶产业的发源地。茶树之源:最古的茶树出贵州当代贵州:随着贵州省黔西南州古茶籽化石的出土,加上贵州各地成片古茶林的发现,以及对文献史料的再认识,"世界茶起源于中国,中国茶源在贵州"在学界引发热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走遍全国,走向世界,2017贵州茶一节一会在此之上做出努力,多方位助推黔茶出山。绿色是多彩贵州的主色,茶叶是绿色贵州的珍宝。4月28日,2017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贵州茶一节一会)在中国湄潭正式拉开序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友"在此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共话茶事、共谋茶业。根据贵州茶一节一会发布的《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6  相似文献   

17.
3月9日,在贵州代表团"云连线"第五场采访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东南州委书记罗强,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华,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何光亮,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名誉支书文正友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这一主题接...  相似文献   

18.
正茶作为贵州的"五张名片"之一,自2007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种植规模已经跃居全国第一,创下了一个新的"贵州速度"。在全国六大茶类品种中,贵州绿茶除了具备量的基础外,还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生态优势、政策优势和文化优势,多重优势叠加,发展潜力巨大。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今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关于贵州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更是给予贵州巨大的鼓励和鞭策。  相似文献   

19.
正8月9日上午举办的国新办贵州专场新闻发布会,40余家中外媒体将镜头和话筒对准贵州,围绕"决战脱贫攻坚中的多彩贵州"这一主题,了解贵州、阅读贵州、报道贵州、展示贵州。发布厅外,从极具少数民族风情的非遗文创产品到无污染干净绿色贵州茶,从正安吉他到精密电子元器件,各类"贵州产""贵州造"充分展现出了当下贵州的发展成就。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采访各路同行,谈到贵州,他们首先想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茶在第11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上集中亮相,进一步打响了贵州茶品牌,推动黔茶出山、风行天下。醉美人间四月天,红城茶香醉春烟。4月19日,第11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在遵义市湄潭县开幕。来自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国际行业组织负责人、知名茶企、茶商和国内各大茶企代表1000余人齐聚湄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