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入伏后,全国各地陆续进入高温模式。而高原上的多彩贵州,却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清凉的气候,吸引全国游客争相前往。在黄果树瀑布,一睹水泻千里的壮观景象;在西江千户苗寨,体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在南江大峡谷,体验漂流带来的清凉与刺激;在遵义会议会址、黎平会议会址,重温红色记忆……凉爽的气候、秀美的风光、独特的风情,加上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都为夏日的贵州增添了无限魅力。近年来,贵州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提升,旅游业活力动力迸发,贵州旅游知名度大幅提升,已跻身旅游大省行列。  相似文献   

2.
避暑经济     
<正>依托自然禀赋贵州促进旅游"井喷"这个夏天,贵州以一抹清凉迎来旅游热潮。贵州省委书记、省长孙志刚指出,要继续把旅游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贵州依托"山地公园省"的独特生态优势,积极抢占避暑经济"风口",让"凉"资源变成"热"产业。十大夏季高温城市居民来黔旅游可享受优惠、奖励,丰富多样的消暑纳凉旅游活动适时推出……"六度三爽"(纬度适宜、高度正好、湿度适中、温度凉爽、负氧离子  相似文献   

3.
正贵阳,贵州省省会,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上一座美丽的生态之城。贵阳的神奇与精彩,用一个字就恰到好处——"爽"。贵阳之爽,爽在独特气候的凉爽、明山秀水的清爽、风情浓郁的豪爽、平和淡定的舒爽,时尚休闲的逸爽。贵阳,尤为称道的是她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凉爽气候。这里年平均气温15℃,夏季最热时的平均气温在24℃左右,当很多城市热浪灼人难熬的时候,贵阳却是凉风习习,极其舒适……2006年,在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中国委员会、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等机构组织的"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评选中,贵阳入选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并连续两届名列第一,荣获"中国避暑之都"美誉;2007年,贵阳凭依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举办了"首届中国(贵阳)避暑节",吸引国内外游客到贵阳避暑旅游,引起社会和中国气象学会高度关注,经分析研究贵阳近80年  相似文献   

4.
<正>7月9日,以"美丽乡村·让多彩贵州更加精彩"为主题的第十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安顺市云峰屯堡景区隆重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省政协主席王富玉,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旅游局原局长、中国旅游协会会长邵琪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晓峰,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广智,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龙超云,省政协副主席李汉宇,省文联主席顾久出席。  相似文献   

5.
<正>发展乡村旅游10余年,山堡村依托生态、气候、交通等优势,走出一条避暑旅游富民之路。这个夏天,山堡村的旅游"火"了。常住人口只有3000多人的村庄日均吸引了2.2万游客住下来避暑,农家旅馆供不应求,平均每天要消耗15头猪。山堡村位于桐梓县九坝镇,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5℃,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6000个,成为外省人避暑的首选。发展乡村旅游10余年,山堡村依托生态、气候、交通等优势,走出一条避暑旅游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6.
付松 《当代贵州》2013,(24):26-26
7月以来,许多省市气温屡创历史新高,而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因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凉爽的气候条件,吸引了来自四川、重庆、广西、湖南等周边省区市的众多游客。持续的火爆景象,既是对荔波精品主题旅游景区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是对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大半年来,主题旅游类景区进一步提高服务理念和产业升级的检阅。"荔波很有魅力,来过了好几次,期待景区的品质能够持续提升。"曾多  相似文献   

7.
桐梓县大力发展以休闲避暑为主的外向型乡村旅游,满足重庆市民休闲避暑、回归自然、观光旅游的需求,将潜在的区位、交通、气候和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使其成为享誉黔渝的乡村旅游胜地。直插云霄的大娄山下,桐梓县娄山关镇娄山社区栋栋别致漂亮的楼房掩映在林木之中,曲曲弯弯的乡村公路上时见轿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各地结合实际,加快推进温泉旅游综合体、温泉旅游带建设,探索"旅游+""温泉+"产品开发模式,推动温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补齐冬季旅游短板,全力打造"中国温泉省"旅游品牌。多彩贵州,四季皆景。2017年盛夏,23℃的清凉、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实实在在的优惠,吸引游客一路向"黔"。事实上,冬季的贵州,也是一个康养休闲的天堂、冰雪运动的圣地、民族歌舞的海洋、乡村乡愁的港湾、美食佳肴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正六盘水市把清爽的空气、凉爽的天气"两口气"转化为发展优势,紧扣贵州省三大发展战略,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城市发展,加快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7月以来,全国多地气温突破历史峰值,避暑消夏成为热门话题。酷夏时节,位于乌蒙山区的六盘水,平均气温保持在19.7℃,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纳凉客"。"三池三湖六盘水,千岩万壑一凉都"。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以气候资源优势命名的城市,六盘水凭借凉爽的天气、清爽的空气,吸引越来越多外地游客前来避暑旅游。  相似文献   

10.
贵州乡村旅游是全国起步最早、产品和市场成长较快的地区,也是世界旅游组织认定的乡村旅游发展重点观测点。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乡村旅游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逐步提升,乡村旅游业对休闲农业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已成为贵州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乡村旅游业正成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1.
覃淋 《当代贵州》2022,(13):4-7
贵州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大力培育"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以"美丽资源"换来"美丽经济",以"美丽经济"反哺"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持久、循环、低碳、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9月10日至11日,铜仁市德江县在高家湾高效农业旅游景区举办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大会主题为"欢乐乡村行·美丽高家湾",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5万余名游客齐聚高家湾,共享乡村旅游发展盛宴。在旅发大会期间,德江县成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26.8亿元,辐射带动城区餐饮、住宿、农特产品销售等旅游收入2000余  相似文献   

13.
今年夏季,全国很多区域气温突破40℃,寻找凉爽的地方避暑,成为许多人出行的首要需求. 19℃的夏天,360度的激情.六盘水的夏季凉爽宜人,令人向往. 一“凉”一“热”间,带火了六盘水的避暑旅游.六盘水充分利用独特气候资源优势,擦亮“中国凉都”这一金字招牌,积极抢占避暑经济发展“风口”,成为人们艳羡的“避暑之都”.  相似文献   

14.
新闻秘书     
《当代贵州》2011,(22):26
贵州看点[新态势]贵州将建成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省在"十二五"期间,贵州将建成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省,形成与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岛"相呼应的"山岛"。同时,将打造七大特色旅游基地,即:全国最佳避暑度假基地、新型国民休闲基地、特色乡村旅游基地、养生与老龄度假基地、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基地、山地户外活动基地、自驾车与自行车自助旅游基地。(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相似文献   

15.
<正>为展示多彩贵州,美丽乡村的秀美景色、宽裕生活以及人文和谐的崭新面貌,2015年1月26日至30日,由当代贵州杂志社等单位主办的首届"多彩贵州·美丽乡村"摄影展在贵州省人民政府广场举行。此次摄影展围绕环境美、产业美、生态美、精神美四个主题,共展出240余幅精美图片。影展适逢省"两会"期间,让与会的代表、委员和市民直观地感受到了黔贵大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山乡巨变。  相似文献   

16.
刘锋 《当代贵州》2013,(24):20-21
贵州正以生态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建设集"生态涵养地、山水大观园、文化千岛省、避暑养生地、国民休闲地、国家度假省"于一体的国家公园省。"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贵州旅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力度和气度步入人们的视野,不仅成为中国旅游经济崛起的奇兵,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怀化市鹤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蹚出一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鹤城区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摘帽,黄岩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先后获评中国十佳避暑康养小城、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等称号,“能人带村+村民众筹”旅游扶贫模式被列入《2019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2021年累计接待游客近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200亿元,旅游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均位居全市第一。  相似文献   

18.
“我在贵州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丽……”一首《我在贵州等你》,拨动了很多人向往走进多彩贵州的心弦.统计数字更加激动人心;2016年就有5.31亿人次走进多彩贵州,旅游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入黔游客增长50%,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9.
正以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区域管理引领全域旅游之路,贵州不断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培育壮大成为新的重要支柱产业。"真是没想到,现在这里有太多的惊喜,走到哪里都感觉很新鲜。"时隔数年,再次来到安顺市黄果树景区,浙江游客李先生对贵州的印象彻底改变了。"几年前来旅游,都只是按照固定的观光景点走一圈,拍拍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依托对旅游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开发,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让更多群众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助力多彩贵州跨越发展。清爽的气候、独特的山水、多彩的人文、优质的服务,吸引着世界游客一路向黔游。贵州顺势扬帆,起航全域旅游。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为3.51亿人次、3140.58亿元,分别增长36.6%、40.1%,实现了旅游经济持续"井喷式"增长,凸显着全域旅游发展的巨大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