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高泽 《当代贵州》2013,(21):54-56
在第二届中国优秀公关案例大赛上拿到金奖,标志着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成功打造了"中国凉都"这一清爽宜人的城市名片。从最初的"烫金"到如今高含金量的"纯金","凉都"品牌影响力越来越深入人心。从靠煤吃煤的"黑色经济"到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凉都"城市名片的"色变"背后,是六盘水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在加  相似文献   

2.
叶蓁 《当代贵州》2013,(22):49-50
在"中国凉都.六盘水"这所"大房子"里,钟山区扮演着独一无二的"客厅"角色。精心布局、设计,精选"材料",以一流的"装修"水平扮靓"凉都客厅",成为钟山区新的发展要务。六盘水市钟山区将城市经济转型与城市品牌重塑结合起来,力图"装修"一间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的"中国凉都客厅"。为此,钟山区进  相似文献   

3.
正为更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新跨越,水城县准确把握大局大势,建设"中国凉都·生态水城",努力实现全县经济转型升级。水城县作为"三地同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转型升级中主动作为,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水城特点的转型升级之路,是决策层一直思考的课题。经过反复调研思考,我们因地制宜提出"中国凉都·生态水城"建设,以"大生态"引领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为更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新跨越,水城县委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4.
<正>水城县围绕"中国凉都·生态水城"战略,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狠抓各项改革落实,成功打造改革"十大亮点",有效促进全县经济转型升级。水城县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中,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新业态、新举措,围绕"中国凉都·生态水城"战略,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狠抓各  相似文献   

5.
正2004年至今,"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成为六盘水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民族文化、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的窗口。"真没想到,7月的夏天,六盘水这么凉爽。"上海游客张鹏感慨,上海近日的最高气温已达到35℃,只能打开空调在室内待着。张鹏特地从上海赶来六盘水参加"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每年夏季,六盘水都用满满的诚意邀请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感受"19℃的夏  相似文献   

6.
张玲玉  尹辉 《当代贵州》2010,(14):52-53
<正>7年来,在六盘水,每年一次的"消夏文化节"可谓隆重。这是一座城市从"煤都"到"凉都"转型自我超越的新符号,也是六盘水找寻城市未来的新坐标。在中国,在夏日,可以消夏避暑的城市有很多,其中,"凉都"六盘水可谓最年轻、最具活力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正六盘水市着力打造"康养胜地·中国凉都"特色品牌,夏季旅游持续"井喷",加快从"江南煤都"资源型城市向"中国凉都"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转型。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盛夏的六盘水凤池园景区,竹木茂盛,鸟语花香。一湖碧水,安若明镜,倒映着周边林立的高楼。来自重庆的游客钟旭和家人在树荫下谈笑风生,享受着凉爽的午后。  相似文献   

8.
王晓光  何刚 《当代贵州》2012,(11):18-19
今日六盘水,正以夜郎故地的悠远绵长、江南煤都的雄厚质朴、中国凉都的青山绿水、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欣欣向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新面貌、新活力。六盘水是贵州省的工业重镇、能源大市,素有"中国凉都"、"西南煤海"和"十里钢城"的美誉。在2011年底召开的市第六次党代会上,六盘水市确立了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打造现代特色都市,全面建设"五个六盘水"的奋斗目标。2012年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为六盘水市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后发  相似文献   

9.
正水城县围绕“中国凉都·生态水城”建设,着力找准路径,积极争创一流,开创了“十个第一”,激发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水城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围绕“中国凉都·生态水城”建设,着力找准路径,积极争创一流,开创了“十个第一”,点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灯塔”,激发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农村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经验在全国第一个得到国家领导批示。  相似文献   

10.
杨宏远 《当代贵州》2013,(12):12-13
通过打造"中国凉都"品牌,构筑"文化高地",全面提升市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提升对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六盘水在新一轮发展中必将赢得主动、优势和未来。  相似文献   

11.
正由六盘水市钟山区承办的"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从2013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5年。作为全国唯一的夏季马拉松,从中国铜牌赛事到金牌赛事,从千人参赛到3万人规模,从专业马拉松拓展到大众健身跑,5年历练,实现质的飞跃。今年,六盘水设立了"马拉松活动日",赛事日益专业化、国际化,更向世界展示了"世界那么热,我要去凉都"的品牌形象,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六马风格"。  相似文献   

12.
张周虎 《当代贵州》2016,(23):74-7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指出,要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水城县先试先行、大胆突破,成功探索走出一条农村"三变"改革的新路子,成为全国农村"三变"改革的"发源地",踏上富民强县、跨越发展的新征程。如今,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中国凉都四季如歌,生态水城多彩如画。厚植"三变"之"根"农村"三变"  相似文献   

13.
名车靓模、珠宝玉器、轻型飞机、户外产品……一场场时尚休闲的展会,在"2013中国·凉都六盘水休闲产业博览会"上竞相亮相;"中国凉都·六盘水国际滑翔伞公开赛暨全国滑翔伞优秀选手赛"、露营大会、山地自行车大赛……一项项户外体育活动让人们尽享品质生活;"第六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暨全国名家书画展"、"2013中国凉都·六盘水山地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论坛"……一道道"精神大餐"丰富了"凉都"的文化层次。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改革创新渐入纵深,在"变"与"不变"间,走出了一条"三线"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六盘水,因"三线"建设而生,与改革开放同岁。从"江南煤都"转向"中国凉都"、从"挖煤卖煤"到一二三产并驾齐驱、从"贫"在农上到"三变"改革助农增收……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经济社会之"变"翻天覆地。  相似文献   

15.
陈高泽 《当代贵州》2013,(22):51-51
曾一度被贴上资源型城市中心城区标签的六盘水市钟山区,结合城市经济结构转型,推陈出新换打"特色都市"牌,打造"凉都客厅"。为统一"凉都客厅"风格,钟山区全面干好"家务活",用更高的立意"以软促硬",全面激活基层管理细胞,  相似文献   

16.
<正>水城县将全县310个村合并为201个,对村干部实行"职业化管理",实现村干部基本工作在村、驻村干部真正住村、老百姓办事不出村,获得广泛点赞。"我们推行村官职业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把全县2000多名村干部当乡干部用起来,把基层的组织作用真正发挥起来,全面夯实‘中国凉都·生态水城’建设的基层基础。"六盘水市委常委、水城县委书记张志祥到县里每一个村调研,都要反复强调村官职业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这里风光旖旎——夜郎故地牂牁江、贵州屋脊韭菜坪、雄奇壮美北盘江大峡谷……行走六盘水,就是行走在灵山秀水间;这里气候独特,凉爽舒适、滋润清新,"中国凉都"誉满天下;这里文化多姿,盘县大洞古文化万年流淌,梭戛长脚苗风情绰约,长征文化薪火相承,"三线"文化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8.
新兴的现代都市风范,渐起的文化氛围,和着空气中的丝丝凉意,使得更多的外地人在形容六盘水时,不约而同地用上了"魅力"二字。魅者,不仅仅在于色彩的炫目、内容的丰富,更是一种见之不忘的流连,是空气里都在飘散的风韵。六盘水,因一个"凉"字,生了许多让人心动的惦记。  相似文献   

19.
<正>宾朋云集,凉都欢腾。今年8月,六盘水第二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在水城县成功举办。这是六盘水市委、市政府适应新常态、立足新基点,践行省委、省政府"四轮驱动"战略的生动探索,是贯彻落实第十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水城县旅游资源、民族文化的一次集中亮相,是六盘水热情好客、豁达大气、开放包容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坚定信心和决心。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六盘水旅游业发扬"弱鸟先飞"的精神,坚持"旅游+"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在机构改革、产品建设、业态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贵州屋脊·中国凉  相似文献   

20.
正又是一年孟夏,行走凉都,我们欣喜地发现,搭乘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快车",六盘水市山间田坝、工厂车间、城市街区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水城润永恒猕猴桃物联网基地,工区内建气候观测站,用手机一扫即可获得工区施肥方案,坐在监控中心一键远程浇灌……这是农业生产从"靠经验"走向"靠数据"的生动缩影;全市1011家煤矿、非煤矿山、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