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三变"改革不仅让贫困户收获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在农民到股东的身份转变中,更打开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思维局限,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缺少资源、没有资金、思想局限,是农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致富的三个难题。找准致贫"病根"、开对脱贫"方子","三变"改革为都匀市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提供了路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都  相似文献   

2.
2014年以来,六盘水在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开展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下简称“三变”)改革发展新模式。“三变”改革作为一项重大的实践创新、机制创新,发源于基层,根植于实践,受到了中央和省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关注。目前,六盘水市正以“三变”改革引领农村综合改革,充分激活农村发展要素,将“三变”改革助推农村精准扶贫机制改革,推动六盘水市脱贫攻坚作为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开展,不断深化和拓展"民心党建"工程助推脱贫攻坚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组织、市场、社会三种力量,铜仁市有效探索"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模式,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助力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4.
正"三变"改革,创造了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户参与社会分工体系的商业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让农民直接成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价值链的投资者和受益人,推动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奔小康。近年来,六盘水农村推行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以产业为平台,以股份为纽带,形成了一种推动生产发展的新的力  相似文献   

5.
正松桃苗族自治县积极探索供销社、股金社、合作社"三社"融合促"三变"改革的新型合作体系建设,以"供销社负责统筹协调、股金社负责资金调剂、合作社负责产业发展"的模式破发展坚冰,较好地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走出了一条有效脱贫的农村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是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精神及贵州省委省政府要求,从破解农村资源、资金、农民"三分散"入手,探索出的改革新路径,并得到了多地的借鉴和推广。农民以农地经营权入股是"三变"改革中的重要形式,六盘水经过近5年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当地农民脱贫、农村发展的有力支撑。但作为一项改革制度不可能一劳永逸、固化不变,需要从实践和理论层面不断检验和完善。基于此初衷,笔者对"三变"改革的农地经营权入股进行了调研,思考探究其积极作用、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40年前,家庭联产承包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榆中县成为全省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源地之一. 40年后的今天,“三变”改革再为农村发展吹来春风. 作为我省5个改革试点县之一,榆中县求新求变更求实效,聚焦“产业融合、主体培育、利益联接”三个关键环节,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全面释放改革红利,探索出了一条以“三变”改革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正>水城县坚持党建引领,以村干部职业化为抓手,打出一套精彩的脱贫攻坚"组合拳"。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水城县紧紧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定位,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以村干部职业化为抓手,将"三变"改革成果转化为扶贫攻坚的动力,打出一套精彩的脱贫攻坚"组合拳"。  相似文献   

9.
正黄平县把社会组织作为创新农村脱贫工作模式,推动贫困户脱贫、空壳村脱壳的重要途径和抓手,逐步解决农村脱贫攻坚四大难题,实现贫困户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一乡一企"破解就业难题。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多、各乡镇投资在200万元以下项目较普遍的现象,黄平借助"三变"改革,开展200万元以下项目实施情况的专题调研,研究推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以来,贵州省启动了第五轮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工作,各试验区、试点县探索出了一些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做法,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1月13日,贵州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推进会暨试验区试点县工作交流汇报会在贵阳召开。会议总结了全省第五轮农村改革试验试点成果,同时在全省启动推广六盘水市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简称"三变")改革试验,全面推动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工作。作为贵州第五轮农村改革试验试点的重要成果之一,"三变"改革将  相似文献   

11.
<正>3月2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深入安顺市平坝区考察调研。他强调,要与时俱进深化农村改革,切实建强基层组织,充分激活农村内生动力,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再勇参加调研。近年来,平坝区塘约村紧紧抓住"确权、赋权、易权"关键环节,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思路,通过"三权"抓手促"三变"改革,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在观看塘约  相似文献   

12.
贵阳市白云区积极开展城乡“三变”改革的新探索,搭建了城市低保户和农村低收入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新平台,形成了城乡齐变的新局面,为各地“三变”改革和脱贫攻坚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样板。一、白云区城乡“三变”改革共享项目的基本情况城乡“三变”改革的关键,在于有优质的项目。白云区科学统筹、精心谋划、注重创新,涌现出了以“梵华共享”项目为代表的城市“三变”改革和以“白云共享农创城”项目为典型的农村“三变”改革等一批先行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六盘水市钟山经济开发区科学调配资源,集中优势兵力、最强火力,通过一系列脱贫攻坚行动,实现61户164人脱贫。2017年12月27日,六盘水市钟山经济开发区石桥社区服务中心四楼会议室人头攒动,每个人都面带笑容,喜上眉梢。这是石桥社区2017年度"三变"改革分红大会的热闹场面,也是钟山经济开发区脱贫攻坚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钟山经济开发区科  相似文献   

14.
正贵阳市乌当区全面推动城乡"三变"改革试点示范工作,一方面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另一方面将城市与农村融合融通,打造"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2017年,贵阳市乌当区全面推动城乡"三变"改革试点示范工作:顺利实施智慧停车项目;水东文化公园PPP项目进入国家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库;启动建设洛湾半岛、北衙地块城市"三变"改革棚改项目,城市"三变"改革初见成效。积极推进7个乡(镇)19个村的"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截至201 7年1 2月,全区资源变资产土地入股8688.4亩,财政资  相似文献   

15.
<正>发端于贵州省的农村"三变"改革试验,推动了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科学脱贫之路。目前,这项改革正成为贵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有力抓手,截至2016年下半年,贵州已经有21个县(市、区、特区)、193个乡(镇)如火如荼地拉开了试点序幕,涉及农村人口300多万人。但就目前的农村"三变"改革而言,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一、可否"复制"问题六盘水的"三变"改革和"塘约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简称"三变"改革)为主要路径的山区农村改革发展新路子。"三变"改革作为一项重大的实践创新、机制创新,发源于基层,根植于实践,受到中央和省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关注。同时,六盘水市将"三变"改革的经验深入推广到山地旅游发  相似文献   

17.
孙蕙 《当代贵州》2017,(28):24-25
<正>铜仁"民心党建"工程致力于推动基层党组织与地方经济、脱贫攻坚协调发展,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将党建工作抓在实处,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实惠。6月29日,在铜仁市"民心党建"工程助推脱贫攻坚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党建工作与经济融合发展、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模式、农村综合治理等创新做法展开深入讨论,"民心党建+‘三社’(合作社、供销社、农信社)融合促‘三变’+春晖  相似文献   

18.
<正>在扶贫攻坚精准脱贫中,威宁县积极探索"三变三定三严"救助新模式,着力创新救助方式方法,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一、抓"三变"转方式一是救助程度变"兜底型"为"托底型"。针对总人口超过148万,仅低保对象就不低于15万的县情实际,切实把社会保障作为决战决胜贫困的重大举措,建立了以最低生  相似文献   

19.
正钟山区与五乡镇携手并进,协同作战,一场以"打造开放式扶贫试验区"为主题的脱贫攻坚战在凉都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取得阶段性成效。2016年10月,六盘水以"三变"改革为引领,创新提出打造"216"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其中将水城县北部保华镇、木果镇、南开乡、青林乡、金盆乡五个特困乡镇作为"1"个集中连片石漠化脱贫攻坚协同决战  相似文献   

20.
正铜仁市依托"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助推精准脱贫模式,推行抓党建"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成绩清单、负面清单"管理,助力精准扶贫。2017年以来,铜仁市依托"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助推精准脱贫模式,围绕主责抓主业、围绕问题破难题、围绕中心找重心、围绕重点凸亮点,助力精准扶贫见成效。围绕主责抓主业铜仁市各级党委(党组)聚焦基层党建主业主责,坚决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强化管党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