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正锦江是铜仁的母亲河,也是铜仁市碧江区的一张靓丽名片。为了让母亲河更加清澈明净,碧江区按照《铜仁市锦江河保护条例立法工作方案》,实施一系列举措推进锦江河流域污染整治工作。每天清晨,站在铜仁市碧江区锦江河畔三江公园广场,可以看到一些身着橘色外套的河道保洁员,划着扁舟,清理锦江河10公里河面上的漂浮物。"我们每天早晨6点出船,清理河面漂浮物和河岸边捡不到的垃圾,  相似文献   

2.
正铜仁市碧江区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走出一条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农旅一体化新路。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农旅一体化新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一大批村庄的环境得到改造提升,乡野山间处处好风景,逐步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3.
正铜仁市碧江区积极探索区域化非公党建新路径,实现组织围绕商圈建、资源围绕商圈聚、平台围绕商圈搭、发展围绕商圈谋。铜仁市碧江区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性企业等非公经济组织"零、散、乱、杂"等问题,运用系统、融合、整合的思维和方法,积极探索区域化非公党建新路径,实现组织围绕商圈建、资源围绕商圈聚、  相似文献   

4.
每天清晨,站在铜仁市碧江区锦江河畔三江公园广场,可以看到一些身着橘色外套的河道保洁员,划着扁舟,清理锦江河10公里河面上的漂浮物. “我们每天早晨6点出船,清理河面漂浮物和河岸边捡不到的垃圾,一直到晚上10点才下班.”锦江河河道打捞队队长芦忠华介绍,为强化整治锦江河流域,碧江区共落实河道保洁员163名,河面漂浮物打捞船20艘,使河道保洁工作形成常态. 碧江之美得益于锦江.碧波荡漾的锦江,由西向东,如一条玉带环绕着碧江城区,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张萍  杨胜治  田宇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3,(23):I0001-I0001
水是城市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水环境与生态亲水景观,是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铜仁市碧江区始终坚持"保护母亲河,打造梦幻锦江",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如今,锦江正建设成为一条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杰长廊"。亲水融绿打造生态园林城市近年来,碧江区一直将提升梦幻锦江文化旅  相似文献   

6.
今后五年,铜仁市碧江区将全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内陆开放要地、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福地、清正廉洁净地,确保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阔步迈向基本现代化. 过去五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及铜仁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铜仁市碧江区以“率先在铜仁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迅速找准撤市设区后的角色定位,锐意拼搏、克难奋进,圆满完成碧江区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呈现出经济健康发展、生态保持良好,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政治风清气正、干部奋发有为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7.
陈代文 《当代贵州》2014,(35):46-47
正铜仁市碧江区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碧江率先小康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七大领域改革,经济社会得到全面提速。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贵州省委、铜仁市委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今年以来,铜仁市碧江区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先突破、走前列、作表率"工作要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碧  相似文献   

8.
黄万清 《当代贵州》2016,(18):48-49
正铜仁市碧江区开启"全景式、全时空、全产业、全民众、全要素"旅游发展新模式,重点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旅游发展"十全十美"为目标,全力推进旅游实现"井喷式"增长。铜仁市碧江区古有"黔东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赞誉,今有"黔东明珠""黔东门户"之称号,境内风光旖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按照"全域共进、全域共融、全域共亲"的思路,碧江区开启"全景式、全时  相似文献   

9.
正自2008年以来,铜仁市碧江区连续12年举办中国国际龙舟邀请赛,打造了以"中国传统龙舟大赛"为品牌的碧江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实现了"旅游+体育"的有机融合,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和旅游产品质量。"擂鼓震天响,群龙闹锦江。"6月7日,端午节,风景秀丽的十里锦江两岸热闹非凡,处处荡漾着欢声笑语。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舟协会、贵州省体育局主办,铜仁市碧江区人民政府、市文体广电旅游局、锦程公司承办的,以"龙腾  相似文献   

10.
正铜仁市碧江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努力把好山好水融入城市,全力打造高质量的城镇经济、高品质的城镇生活、高水平的城镇生态环境。"山水经典,一城神仙。"这是名家笔下的铜仁,也是铜仁市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诗意表达。碧江区作为铜仁市的主城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努力把好山好水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1.
正铜仁市碧江区以发展为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现代山地农业创新发展、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群众获得感逐步提升。过去五年,铜仁市碧江区以发展为要,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现代山地农业创新发展、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群众获得感逐步提升。从经济强县到决胜同步小康,碧江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以大手笔、大气魄奏响跨越发展的乐章。  相似文献   

12.
陈代文 《当代贵州》2016,(21):44-45
正铜仁市碧江区以率先在铜仁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出台扶贫攻坚"1+14"配套政策,形成政策扶贫、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市场扶贫、开放扶贫、教育扶贫和城镇化带动扶贫"七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相似文献   

13.
近来,铜仁市碧江区捷报频传。铜仁武陵山中药材大市场正式开工建设,金丰公司年产3吨电解金属锰项目建成投产、天龙啤酒投产、年产3000吨的钒触媒项目建成投产,鹭鸶岩二桥建成通车,武陵大道建设工地机器轰鸣,东门大桥正在实行24小时不间断作业……这些项目的加速推进,彰显了碧江区提速转型,后发赶超,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碧江区地处铜仁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武陵山扶贫规划重点建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碧江区将全力以赴抓好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深化改革、法治碧江四个方面工作,实现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6.5%左右,力争17%的发展目标。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紧扣主基调主战略,大力实施"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当前,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碧江区主动适应碧江发展的"四个新常态":加强协调配合、强  相似文献   

15.
正铜仁市碧江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500亩以上坝区为重点,通过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引领推进产业兴旺高效益、生态宜居高颜值、乡风文明高素质、治理有效高水准、生活富裕高水平。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铜仁市碧江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突出党建统揽统筹,协调各方优势资源,探索"区域组织联建、实体产业联创、发展成果联享"的发展模式,全面深化农村产业改革,巩固提升脱贫攻  相似文献   

16.
张仙凤 《当代贵州》2013,(36):42-43
如何加快实施“四化同步、一业振兴”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成为摆在碧江区面前的主要问题。近两年来,铜仁市碧江区以实施“5个100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灯塔工业园区、和平高效农业示范区、坝黄生态小城镇等建设,全区经济发展呈现强劲势头。  相似文献   

17.
<正>铜仁市碧江区要当好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排头兵,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有尊严、有品质的幸福美好新生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符合客观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切合人民群众期盼。对铜仁市碧江区而言,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区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开局之年,也是率先在铜仁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区必须紧扣主基调主战略,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作为,奋发有为,当好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排头兵,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有尊严、有品质的幸福美好新生活。  相似文献   

18.
陈代文 《当代贵州》2016,(10):46-47
正2016年,碧江区将围绕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抓好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深化改革三方面工作。2015年,铜仁市碧江区呈现出经济健康发展、生态保持良好,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政治风清气正、干部奋发有为的良好态势,为"十二五"完美收官、"十三五"顺利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2016年,是改革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碧江区将突出抓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  相似文献   

19.
正铜仁市碧江区紧扣全省全域旅游战略部署,围绕“武陵之都·仁义之城”城市定位,积极探索和实践城乡一体全域旅游格局,实现旅游“井喷式增长”。赏花海、游古村、品美食……阳春三月,铜仁市碧江区推出的“铜仁周末去哪儿”“醉美乡村好去处”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和醉美乡村寻访活动引来八方游客。天蓝、地黄、水清,3月11日,碧江区瓦屋乡司前大坝灿烂的金黄色油菜花海,迎来3万多名省内外游客。曲折蜿蜒的花田观光道上、清流  相似文献   

20.
正铜仁市碧江区创新"五人大走访"工作机制,有效破解脱贫攻坚信息掌握不精准、政策执行不统一、问题排查不全面、难题解决不及时等问题,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精准识贫治贫防贫打下坚实基础。铜仁市碧江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探索创新"五人大走访"工作机制,把现场办公会开到乡村基层,有效破解脱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