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江县始终坚持把农民收入问题放在首要地位,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区域多品",形成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带、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园区,促进农民致富。"一村一品"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一村一品"布局趋于合理。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宜茶则茶、宜菜则菜、宜畜则畜,发展了复兴、煎茶、合兴5万亩茶叶产业园示范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城乡统筹发展实践中,特色小镇不断酝酿和形成。"一村一品"的美丽乡村、"产业集聚"的产业园区、"旅游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都为特色小镇的形成与正式提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色小镇成为当前城乡统筹的重要载体,并将在更好地实现就地城镇化、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正在脱贫攻坚中,全省各地村支"两委"通过合作社、村级公司等形式,建立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鼓励群众入股参与分红。同时,党员干部积极从产业选择、产业发展、产品销售等方面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努力提升产业发展效益,让产业发展成为脱贫攻坚的"加油站"。从江县往洞镇增冲村党员石刚勇就是其中一员。走进增冲村,一幢幢侗家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中,一个个鱼塘点缀其中,波光粼粼。"这是我们合作社开发的生态农业园项目,一共72亩,主要发展辣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尚志市依托"四大发展路径",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健康发展。走"产业带动型"发展路径。通过"村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模式,发展特色产业项目。走"资源收益型"发展路径。鼓励有集体资产资源的村,以发包等方式进行开发利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稳定收入,促进村集体对生产的再投入。走"村社合作型"发展路径。村"两委"采取村出场地、出劳力等方式,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形成优势互  相似文献   

5.
刘明 《先锋队》2013,(34):34-37
一个人均耕地仅1.7亩的农业村,一个农民年收入2000余元的贫困村,一个垃圾包围的"上访村",一个永济市排名末尾的落后村,一个运城市帮建升级的重点村,在新一届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产业突出、巷道整齐、环境优美、村风文明、人居和谐的永济市新农村建设明星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山西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村党支部坚持服务群众、服务产业、服务发展,使全村农民  相似文献   

6.
2012年,注定是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中卫村改变发展进程的一年."双联"行动开展后,中卫村被确定为张掖市建设局的联系帮扶村,通过近一年的真帮实扶,中卫村清晰了发展思路,增强了发展后劲,提升了发展信心,正向着全面小康的目标迈进. 广集民意,深研细访绘蓝图,"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张掖市建设局班子成员先后7次到中卫村调研村情民意,4次与镇、村、社三级干部和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座谈,针对该村产业发展目标不明晰、老百姓致富信心不足、发展找不到突破口、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现状,制定了"规划先行、产业带动、项目支撑、整村富裕"的帮扶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6,(6)
正中共饶河县饶河镇饶河村支部委员会坚持着上下同步、点面结合、内外兼修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促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发展之路。上下同步抓党建,用影响力增强凝聚力一是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摸索出"党支部+"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鼓励党员村民积极参与创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了水稻协会和蔬菜协会,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与协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形成党支部抓协会、协会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二是筑强党组织坚实堡垒。深入实施饶河"边关堡垒"党建品牌工程,扎实开展了"六千里边关铸堡垒"活动,与通江边防派出所联合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8.
正遵义市汇川区委、区政府施行"双千帮带"以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毛石镇白花村结成对子,共谋发展,提振经济,真正走出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毛石镇白花村根据现行市场经济情况,结合白花村实际,重布沙盘,调整蓝图,按照产业发展"八要素""一长两短"和"短、平、快"相关要求,谋思路,助长线,寻发展,迅速让现有产业迎合市场所需,助推长线产业开辟"新战场",占领产业发展"至高点"。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3月份,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在辽宁省委宣传部工作的薛钊主动申请到乡村工作,任朝阳县羊山镇鲁王杖子村第一书记。鲁王杖子村是省级贫困村,村里没有产业,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属于典型的"空壳村"。薛钊上任后克服村集体没有一块土地、没有一分资金的困难,坚持走"产业兴村"之路,为鲁王杖子村持续稳定脱贫和振兴发展寻找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乡村美,村民富。仁怀市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乡村建设、推进精准扶贫有机结合,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深挖旅游资源、打造配套产业等手段深入推进旅游扶贫,为仁怀农村推开了另一扇"致富之门"。一幅乡村美、产业强、村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酒都大地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万山紧紧依托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文化、大市场"发展理念,每年投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经费1000万元,精心包装旅游产品和路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汞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园区",打造"万山国家矿山公园"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努力构建"一村、一谷、一城、二园、二文化"的旅游大格局。近年来,万山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势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把文化项目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提升文化"软实力",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硬支撑",让百姓切身感受到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以来,锦屏县加快发展中药材、果蔬、畜禽、水产养殖等多项富民产业,从单一农耕生产逐步向产业多元化、特色化、现代化转变,结出富民强县的累累硕果。为全面夺取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根本性胜利,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锦屏县以"人有业、户有社、村有品"为目标,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重点发展中药材、油茶、果蔬、畜禽和水产5大产业,从根本上实现扶贫造血。如今的锦屏,产业发展正以昂首阔步之姿扛起脱贫攻坚大旗,跑出富民强县加速度。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则显得较为滞后和相对贫乏,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宜春立足农业大市和文化强市的实际,把产业发展的"一村一品",与文化发展的"一村一品"有机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一村一品"活动。  相似文献   

14.
正"人心凝聚了,产业发展了,环境变美了",这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十家子镇南甸子村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南甸子村紧紧抓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不放松,以产业发展壮大、鼓起老百姓腰包来提升获得感,以基础设施完善、村容环境整治提升老百姓幸福感。昔日的"上访村""空壳村"变身"文明村""先进村"。  相似文献   

15.
正易地扶贫搬迁是手段,开启幸福生活才是目的。西秀区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的原则,充分结合安置区资源现状,形成了区县有龙头、乡有基地、村有合作社的产业规模,已逐步形成以刺绣、农副产品加工、养殖、农业等为主的产业扶持体系,带动群众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实现增收。  相似文献   

16.
肇始于日本的"一村一品",是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一村一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其基本理念是指以村为基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组织社会化、产品品牌化建设,发展市场潜力大、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加工业、旅游观光业等主导产品或产业,形成特色块状、带状经济,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正长顺县摆所镇城伍村将基层党建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使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保障和促进了全村脱贫攻坚工作顺利进行。为了增强村党组织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城伍村以"村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主要内容的"1+3"党组织引领发展模式,在发展产业时,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流转土地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增加产业收益,带动大家共  相似文献   

18.
正工作队帮包的3个村,群众多以种花椒、地瓜和外出打工为生,收入来源单一,集体经济薄弱,没有产业项目,村"两委"缺少干事创业活力,整体发展较为落后,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治乱、治穷、治散"的工作思路,协助帮扶村选优配强班子,筹备帮扶产业项目,促进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苏河乡长沙村党支部按照"抓党建、夯基础,调结构、兴产业,抓发展、惠民生"工作思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认真实施"村级堡垒提升工程",成为全县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坚持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项目发展优势,成立了抚顺市第一家产业党支部——清原县红河谷中药材产业合  相似文献   

20.
正凌源市采取"党建统领、村社合一"的发展模式,以"党支部+合作社"为主要路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年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有13个,10万元以上的村有86个,5万元以上的村有194个。坚持党建统领,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2014年以前,全市有157个村属于无资源、无产业、无收入的"空壳村",有230个负债村。针对这一现状,凌源市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党建的龙头任务,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