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铜仁市总工会围绕"新市民·追梦桥"这一惠民利民工程,根据搬迁群众就业需求,积极与人社、扶贫、农业等部门对接,发布企业招工、用工信息,免费提供就业咨询指导,为搬迁群众搭建就业创业的好平台,拓宽增收渠道,着力解决搬迁户发展问题。7月7日,记者来到铜仁市万山区旺家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微工厂产业园,铜仁旺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松正在使用电脑指导员工曾新艳进行3D点云语义分割,这项工作就  相似文献   

2.
正铜仁市万山区作为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主要安置地之一,以跨行政区域安置为重要抓手,积极加强群众搬迁后的保障,对其就业创业、产业发展、收入致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建档立卡跟踪管理,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人实现城镇就业。为了解决原生致贫难题,2016年,铜仁市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基础上,启动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将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并在当年11月启动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沿  相似文献   

3.
正"搬得出、留得住、能脱贫,安居乐业拔穷根。""以岗定搬挪穷窝,以工代训好就业。"走进三穗县彩虹社区,一排排高雅亮丽的安置房前、一栋栋雄伟壮观的高楼白墙上,易地扶贫搬迁的标语随处可见。在社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60多名搬迁群众正在参加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特聘技术员正在给新上岗搬迁群众讲解操作细则……"搬来前,社区都已经把我家的情  相似文献   

4.
正黔东南州以党建为引领,在各搬迁安置点建立党组织,借助支部引力这股强劲动力,逐步完善搬迁安置点的公共服务、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服务,推进"五个体系"建设,大力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融入感和安全感。"我没有想到搬过来后会住上那么好的房子,孙子在小区里入学,社区还免费为儿子儿媳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真是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家住凯里市上马石移民安置点的搬迁户余士新感慨地说道。余士新只是黔东南州27.58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和培训全覆盖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目标,黎平县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集中搬迁入住的实际,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建好岗位信息库,强化培训,多举措拓宽就业渠道,有效实现了搬迁群众稳就业稳增收。摸清底数,健全完善台账。明确第一书记、网格员和“一对一”帮扶干部,对所帮扶的搬迁贫困户人口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劳动技能、身体状况、培训就业意愿等基础信息进行登记,精准掌握劳动力已就业和未就业情况,收集好培训和就业意愿,健全和完善培训、就业台账表册并及时汇总报县人社局、县扶贫办等部门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就业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为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和培训全覆盖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目标,黎平县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集中搬迁入住的实际,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建好岗位信息库,强化培训,多举措拓宽就业渠道,有效实现了搬迁群众稳就业稳增收。摸清底数,健全完善台账。明确第一书记、网格员和  相似文献   

7.
<正>龙里县通过"培训一项技能、创办一个车间、盘活一片土地、探索一条路子、用好一个岗位"的"五个一"措施,着力破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难题,并取得明显成效。培训一项技能。龙里县通过与贵龙经开劳务公司及培训职业学校合作,以"用人企业出单、培训对象填单、培训机构做单"模式,共组织开展烹饪、家政  相似文献   

8.
正素有"中国丹砂王国"之称的铜仁市万山区,作为贵州省2017年拟脱贫出列的14个区县之一,以搬迁为手段、脱贫为目标,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以"民心党建+"为引领,推动"联合办公"进社区、"公共服务"进社区、"均衡教育"进社区、"技能培训"进社区,做到环境优美、服务优质、政策优厚、管理优化,确保搬迁户生活水平不降低、服务保障不折质、家庭就业不漏  相似文献   

9.
正持续推进搬迁群众后续发展,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拓宽就业门路和增收渠道,贵州不但让搬迁群众搬进了新房子,而且过上了好日子。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始于2001年,今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着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五个体系"是解决"搬后  相似文献   

10.
正"十三五"期间,六盘水共建设安置点78个,搬迁11.6142万人,人均住房面积22平方米,群众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五个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搬迁群众就医、就学、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正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开展以来,铜仁市选派1541名轮战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作为一线"尖兵",帮助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协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惠民政策切实落地、群众生活富裕起来,我们的工作就没有白干。"这是铜仁市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心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在人。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开展以来,铜仁市选派1541名轮战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作为"春风行动"一线"尖兵",帮助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协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吹响了决战决胜脱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黔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为统领,把"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作为人社工作"当头炮",聚焦"搬出来后怎么办"等问题,积极探索扶持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办法措施,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做细做实做好。只要就业稳,收入就能增,脱贫就更有底气。近年来,黔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为统领,把"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作为人社工作"当头炮",聚焦"搬出来后怎么办"等问题,积极探索扶持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办法措施,核准易地扶贫搬迁常住劳动力5.24万人,开展培训3.3万人次,培训后就业创业2.2万人,全  相似文献   

13.
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铜仁市,搬迁贫困群众29.36万人,其中跨区县搬迁12.55万人,占全省跨区县搬迁规模的54.3%;搬迁青少年123085人,占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41.92%。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铜仁共青团紧紧依托市委统筹实施"党心连接民心、贫穷走向富裕、农民变成市民"的"新市民·追...  相似文献   

14.
正铜仁市坚持党建引领抓治理、抓就业、抓服务、抓文化,创建居安、业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园",助力搬迁群众适应新家园、融入新生活、实现新梦想。冬阳温煦,在铜仁市万山区丹都街道龙生社区一家手工米粉加工坊内,机器正快速运转,忙着制作米粉的杨胜琴一脸笑意。"现在产量一天可以达到500斤,合作的米粉店有5家,每天的营业额都在千元以上。"2019年,杨胜琴一家6口人从思南县搬迁到龙生社区,为了方便照顾家人,她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  相似文献   

15.
毕文君 《当代贵州》2023,(22):40-41
<正>13.29万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12.59万人,就业率达94.74%。黔南州聚焦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工作目标,实施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技能培训等促就业稳就业组合拳,助力群众安居乐业。13.29万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12.59万人,就业率94.74%,分别高于全州农村劳动力和脱贫劳动力就业率19个和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正疫情期间,黎平县龙形街道党委通过成立工作专班、加强技能培训、组建劳务服务队、有序推进"扶贫车间"复工复产等举措,帮助未外出务工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成立工作专班。党员干部带头,通过多方了解各地复工情况、关注重点企业用工,掌握务工人员返岗需要,与企业对接联系,多方组织协调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17.
正花溪区清溪社区强化基层支部建设,以"三化五心"党建品牌为引领,建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和基层党建体系,强化搬迁群众帮扶服务机制,加强精准扶贫户、残疾人、老年人群体帮扶工作,让群众既搬迁又搬心。  相似文献   

18.
正易地扶贫搬迁是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四场硬仗"之一,也是全国脱贫攻坚"贵州样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接近尾声,搬迁安置的后续发展和综合治理也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精准发力,聚焦重点、突破难点,让广大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过得顺心、充满信心、坚定决心。搬迁群众安置在哪里,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员身影。为了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  相似文献   

19.
正"走马,出车,到你了。"2019年12月19日,铜仁市碧江区矮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日间照料中心传来了下棋的声音。走进安置点内,还有不少移民搬迁的群众正在打牌、健身,安置点内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铜仁碧江区矮屯社区作为贵州最后一批易地扶贫搬迁点之一,共安置了来自碧江、松桃、沿河、印江等地3119户12296名搬迁群众,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795人。  相似文献   

20.
正凯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了党建、产业、就业、帮扶、培训、服务"六个全覆盖"和小区内部有组织、周边有园区、就近有学校、就近有医院、楼下有商场、门口有公交、门口有公园"出门七有",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了"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挪穷窝、改穷貌、拔穷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