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留芬  谌晗 《当代贵州》2022,(17):57-58
<正>我叫余留芬,是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也是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一名农村妇女成长为岩博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我和乡亲们一起见证了脱贫攻坚巨变。在我的家乡岩博村流传着两段民谣,一段唱的是:“家家住的老土房,出门就是猪粪塘。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不嫁岩博郎。”另一段唱的是:“农家楼蓝瓦白墙,小轿车穿梭繁忙。清风里阵阵酒香,党旗下齐奔小康。”两段民谣,两种调,唱出了我们岩博人不同的心气儿。  相似文献   

2.
付松 《当代贵州》2012,(25):38-39
饥饿、寒冷、泥泞路;项目、产业、小康村。一个偏远山村的美丽转身,折射出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坚韧与果敢,责任与担当。斩穷根立誓修通公路穷,曾经是这个村子最显著的特征。"家家住的老土房,出门就是猪粪塘,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不嫁岩博郎。"这是当时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生动地描绘了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发展的窘况。2001年春,仅3个月党龄的余留芬被任命为岩博村村支书。对这个任命,老百姓自有看法。一些村民说"那两个老革命(原任村支书和村主任)都奈何不了,她一个女同志能干成什么?"另一些人认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指出,农村产业革命完全符合贵州实际,贵州大地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必须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八要素"根本要求,推进落实"五个三"重要路径,加快实现"六个转变"目标任务。今夏课题组对赫章县海雀村、盘州市岩博村、西秀区大坝村、平坝区塘约村、罗甸县麻怀村、播州区团结村和花茂村开展调研。7个村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同时,着力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破除制约发展桎梏,鼓励发挥首创精神,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全面落实"五个三"路径,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产业革命有效衔接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先导性,具有可复制和可推广的经验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我这一生,嫁到了岩博,也嫁给了整个岩博村。"回首过往,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不禁感慨地说。20岁初中毕业后,余留芬便嫁到了岩博村。那时的岩博村水、电、路不通,人居环境恶劣,村人均年收入不到800元,余留芬暗下决心,要摆脱贫穷落后的生活。从1993年至2001年,余留芬通过开餐馆做生意,生活日渐富裕,成了  相似文献   

5.
正"虽然离开的时间不长,但是踏上家乡土地的第一刻,还是很激动,就想第一时间把两会精神带给乡亲们。"3月20日,全国政协委员、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回到盘州,开始了全国两会精神的宣讲。不同的是,这一次,余留芬宣讲的第一站并未选择岩博村,而是选在邻近的苏座村。2 0 1 6年,岩博村联合周边鱼纳、苏座2个贫困村党支部组建岩博联村党委,下设岩博村党支部、鱼纳村党支部、苏座村党支部。通过联村党委的建设,进一步整合利用各村人力、土地、山林等资源,壮大产业规模,带动更多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至今,黄永光带领酿酒团队,将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年产30吨的小酒坊扩建成年产5000吨的现代化规模企业,使岩博村成为人均收入近2万元、村集体经济超过600万元的小康村。岩博酒业一举成名,"人民小酒"火遍大江南北。从乌蒙山一家私营酿酒小作坊到年生产能力5000吨大企业,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产业。在贵州这个盛产酱香型白酒的地方,"人民小酒"是少有的清酱香型白酒,而这也让它成为酒体品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1月14日,余留芬再次满票当选为六盘水市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这是自2001年首次当选以来,连续六次被村民推选为岩博"当家人"。在她的带领下,岩博从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1/3的人口没有越过温饱线的贫困村,逐步发展为坐拥集体资产6200万元,集体经济积累达47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5万元的小康村。一、不惜命的党员,不忘本的心十六年前,不认命的余留芬丢掉了锄头,做起超  相似文献   

8.
正"年份英雄"发布词她宛如一株绽放在乌蒙山深处的腊梅花,在同步小康征程中,留下一路芬芳。带领群众修路造林、开厂酿酒,实现了贫困村的华丽转身。她承诺,如果乡亲们需要,愿意再当五十年村支书。铮铮诺言,是她对共产党员初心最朴素的表达。"岩博好地方,公路绕村边。水泥铺广场,山庄烧鱼鲜。"村民唱的是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岩博  相似文献   

9.
刘悦 《当代贵州》2017,(47):12-13
初冬的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岩博村,整洁的柏油路,修剪整齐的行道树,着装统一的工人……很难想象十几年前这里是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路、村集体经济为零的贫困村。“这里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园区,一个景区。”来岩博村采风的北京游客王裕民说。  相似文献   

10.
从党的十八大至2019年8月,贵州全省贫困人口从923万减少到155万,减贫人数居全国第一,贫困发生率从26.8%下降到4.3%。塘约、大坝、娘娘山、岩博四个村是这一轮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通过调研发现,这四个村发生巨变的重要原因和经验在于:均有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书记,且在书记带领下加速农民组织化发展,从而推动乡村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2004年,延寿县委在调查研究、形成共识的基础上,从县乡党政机关中选派了一批优秀年轻科级后备干部到全县106个村挂职担任党支部副书记.这些挂职干部深入"草野"间,置身"屋漏"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通过着力解决大量的"难心事"、"闹心事"、"缠手事",受到了锻炼,提高了素质,也强化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媒体对"家风"的采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也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于是,我慕名走进了被誉作"家风村"的安徽省黟县西递村,去感受独一无二的"家风奇观",去领略不无启迪的"家风传承"。西递村位于黟县城东8公里处,四面环山。历经沧桑,西递村完好地保存了300多处明清古建筑及其组成的古村落群。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全村家家户户都把  相似文献   

13.
岩博答卷     
<正>如今的岩博,处处绽新颜,这里空气清新、风景宜人,森林覆盖率高达71%;山林间,幢幢白墙青瓦的小楼时隐时现。乡土传统、自然景观和"乡村别墅"等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独特的乡村山水画。2013年8月10日,无论对村支书余留芬,还是对盘县淤泥乡岩博村的村民,都是难以忘怀的日子。当天,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轻车简从来到了这个"白墙青瓦酒飘香,人美村强产业丰"的新农村,并留下了"你们这  相似文献   

14.
正从种植玉米到争相种植中药材和发展经果林,石阡县河坝镇中宅村经历了产业的"蝶变",贫瘠的土地变成"聚宝盆"。穿过成片桃林,沿着蜿蜒的乡间硬化公路前行,满眼翠绿处便是中宅村。站在山坡俯瞰,远山如黛,漫山遍野种植着以黄精为主的中药材,乌江从山脚穿流而过,整个村庄自成一幅美丽乡景画。"一步跨三县,鸡鸣三县闻",位于铜仁石阡  相似文献   

15.
<正>看不到一望无垠的农田、曲曲弯弯的乡间小道、纵横交错的沟沟渠渠,在这个"村",你领略到的是别样的风景:整齐的楼房、宽阔的街道,还有熙熙攘攘的市场。这就是宁夏有名的"亿元村"——青铜峡市小坝镇小坝村。二十年的发展,成就了小坝村今天的辉煌。透过小坝村闪光的"光荣榜",你会看到它的每一步坚实步履——先进党组织、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五个好村党支部、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红旗村党支部、文明村……自1991年至今,小坝村获得的荣誉近100个,上至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  相似文献   

16.
正建强基层组织、盘活资产经营、创办实体经济,贵州通过在农村改革创新,大力破解难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步伐,为贵州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农村集体收入低下或无经济收入,这样的村被称为"空壳村"。在贵州,"空壳村"占比不少,9000个贫困村基本都是"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7.
杨星野 《奋斗》2021,(2):76-77
来到哈尔滨市双城区周家街道东宁村村外的旷野处,举目望去,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排蔚蓝的光伏板。这些光伏板正尽情享受着"日光浴",源源不断向国家电网输送电力。"这就是我们为村里引进的脱贫产业项目。"哈尔滨市委组织部驻东宁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宏伟自豪地说,"产业进了村,也就有了脱贫‘抓手’。"  相似文献   

18.
<正>他这个村书记当得"不同凡响",14年前带领村干部自愿预交20万元"廉政抵押金",并宣布:"如果村集体今年纯收入达不到20万元,如果有任何不合理的支出,所欠款额和不合理费用都将从‘廉政抵押金’中扣除!"14年过去了,村强民富,大家都暗自庆幸当年选择他是正确的,因为——14年前的养前村是个远近闻名的"破烂村",班子软弱涣散,群众上访不断,村集体负债80多万元。在这当口,崔汝宁使出了一记不合常理的竞选"奇招"——村干部任职期间每人每年自愿预交"廉政抵押金","一把手"4万元,其他成员每人3万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11,(19):34-34
她是生意场上的成功者,也是百姓致富的“领头雁”,在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面对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望,她毅然选择了后者。她就是集全国农民女状元、省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科技致富能手于一身的六盘水市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  相似文献   

20.
小病不出村     
<正>【医疗卫生】"全省建立600个村卫生室;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下沉;全面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针对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四川医疗卫生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开出"良方"。"以前看病要到乡镇卫生院去,坐车不方便,有时路费都比药费还贵。现在好多了,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村里就能及时治疗,而且还更便宜。"谈及村里刚建的卫生室,屏山县蒋坝村村民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