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9月,道真自治县平模村的村民格外忙碌,地里种的辣椒成熟了,村民们起早贪黑忙着采摘辣椒. “一亩地能收获3000多斤鲜椒,每斤1.2元,我自己种了2亩,光靠种辣椒一年也能有8000多元的收入.”52岁的村民冯光秋边摘辣椒边说. “上半年,地里种的是花椰菜,花椰菜每亩也有3000多斤的产量,1亩花椰菜能卖2500元.花椰菜收了就种辣椒,家里这几亩地,靠种蔬菜,一年能有过万的收入.”冯光秋说,“以前种玉米,种水稻,一年到头都在忙,年底一算账,根本就不赚钱.”  相似文献   

2.
正在剑河县朗晃村,要比谁植树最多,村民们会毫不犹豫地推选欧阳广峰。从2014年到现在,欧阳广峰植树780亩,其中杉树18000株、核桃树6600株,并带领20户村民将村里400亩荒山栽满了树。"这都得感谢法院的宽容。"面对记者的采访,欧阳广峰感激地说。4年前,欧阳广峰曾因无证砍伐树木被起诉入狱。如今蜕变为造林模范,  相似文献   

3.
正在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幸福园村的文烁合作社仓储基地里,农户们在紧张地对红薯进行分拣、装箱。"紫云红芯薯好卖得很哟。"村民陈勇指着已经堆放整齐的红薯高兴地向记者介绍,今天要发40箱中级红薯到贵阳,明天要发20箱特级红薯到广西。与陈勇一样享受到红薯丰收喜悦的还有薯农张阳金,他并没有满足于自己家里的几亩土地,他从村里其他村民那里租了6亩地扩大红薯种植规模。"以前种玉米,要么自己吃要么  相似文献   

4.
正7月22日中午,56岁的贵定县昌明镇谷凌村村民杨文兰简单吃过午饭,便拿起草帽,顶着骄阳,匆匆赶往村里的辣椒种植基地。受连日降雨影响,辣椒地里的杂草长势汹汹。最近一段时间,杨文兰和其他村民的主要工作就是拔草。"再过半个多月,这批辣椒就可以卖了,可不能让草影响了质量。"杨文兰质朴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村里发展辣  相似文献   

5.
正"这几年,村里不仅环境变好了,还有了产业增加收入,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这都离不开张书记的帮助。"边界村村民谢小村说。5月18日,记者来到望谟县石屯镇边界村,只见谢小村口中的张书记——边界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奇能正顶着烈日,忙着给蜂糖李剪枝。"从2018年起,我们村里陆续种了10万多株、2000亩蜂糖李,长势还不错,今年有些也开始挂果了。"心系村民的收入,张奇能时常会跑到村民家的李子林,帮助他们打理果树。说到驻村故事,张奇能与边界村结缘是在2016年。当时的边界村偏  相似文献   

6.
正在遵义,红的不只是旅游,火红的辣椒也誉满全国。在正安县,辣椒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是当地群众主要收入之一。从5月上旬开始,辣椒的移栽就成了农村随处可见的场景。"村里辣椒有200亩,大户散户都有,辣椒苗是统一免费发放的。"正安县凤仪街道梨坝村党总支书记郑凯说,移栽时仅辣椒苗就有4万多株,要有序地让群众拿到,也是相当麻烦的。  相似文献   

7.
正"种了6亩辣椒,光是卖辣椒,去年就卖了5万多元钱。"4月初,在毕节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清塘社区辣椒基地,居民李德华开心地算着账。2017年以来,七星关区通过"问需于民定课程、岗前培训强师资、层级联动抓培训、跟踪督促问实效"的措施,开展农民技能大培训,为群众量身定制"致富路",有效增强广大群众"造血"功能。李德华也是参加培训的人员之一,他告诉记者,以前他家一亩地种  相似文献   

8.
正"幸好买了辣椒保险,不然一整年的辛苦都白费了。"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牛场乡大箐村村民钟成德前年种了15亩辣椒,因为气候原因受灾严重,地里收成仅剩20%,但是他并不沮丧,因为辣椒保险的赔付解除了后顾之忧。在大箐村,说起辣椒保险,种植户都会竖起大拇指。2017年8月,大箐村与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六盘水中心支公司(以下简称国元保险六盘水支公司)签订了一份辣椒种植保险单,这就是村民们交口称赞的"辣椒  相似文献   

9.
正2月17日,贵安新区马场镇鱼雅村,远处的坡耕地、500亩以上的大坝均已在年前翻整过。魏明明轻啜一口红茶,闲适地与妻子商量:"那50亩地前些日子我已经请人翻新,就等三月份栽辣椒了。要不今年我们再多流转10亩地种辣椒?""去年辣椒收成不错,价格也不低,今年再多流转10亩地也无妨,费不了多少工钱。"妻子思虑再三,点头同意了魏明明的提议。魏明明是鱼雅村的辣椒种植大  相似文献   

10.
正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在贵州的一些贫困山区,"水土"已经承载不了发展的需要。都匀市绿茵湖办事处林荫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村民罗希游告诉记者,他们祖祖辈辈都住在山上,因为山路太难走,他读书那会儿,10岁才读一年级。罗希游的父亲手有残疾,母亲也体弱多病,过去一家人靠几亩地勉强能维持温饱。迫于生活压力,罗希游选择到贵阳打工,计划攒钱后再把父母从村里接走。  相似文献   

11.
王家义是石阡县白沙镇柿坪村村民,说起水给他家带来的好处滔滔不绝:"过去吃水要挑,种庄稼要有好收成靠天,自从2006年上级把蓄水170多万立方的黑山沟水库除险加固正常蓄水后,2008年又实施了从黑山沟水库自来水工程,拧开水龙头就有水吃,想灌溉庄稼渠道的水放出来就得灌溉,这两年辣椒价高,我从其他村民手中租赁了17亩地种辣椒,每亩差不多可收入5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任玉梅 《当代贵州》2013,(15):36-37
"宁愿自己吃大亏,也不让菜农吃小亏。"20多年来,高崇俊以执着和坚守践行着这句承诺,为在市场经济中恪守诚信写下注脚。4月16日,春光明媚。余庆县小腮镇桂花村海迈国际5000F1辣椒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县农牧局农艺师正在手把手地教30多个村民辣椒种植技术。"这个辣椒基地共127亩,是公司今年年初建立的。"余庆县黔中果蔬有  相似文献   

13.
万飘阳 《当代贵州》2020,(18):70-70
4月中旬,在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双山镇普陆村大棚蔬菜基地,辣椒自动化穴盘育苗播种机运转有序,20余名村民忙着装盘、添加种子、下盘、运输……再过几天,这里将育完可种植3500亩的辣椒苗。"家里的5亩地流转到基地,我也常年在基地务工,每年有2.5万元左右的收入.  相似文献   

14.
“土还是那些土,在这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中,土里种出来的价值已今非昔比。”从"要我种辣椒”到“我要种辣椒”再到“我要种好辣椒”,沿河自治县沙子街道纸坊村驻村第一书记安鹏告诉记者:"纸坊村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令人感慨。”  相似文献   

15.
马晓辉  彭勇  张蓓 《当代贵州》2007,(17):28-29
"快要采摘了,来查查怎么进行后期管理。"2007年8月9日,记者来到贵阳市白云区艳山红镇程官村,推开村里"农家书屋"的门,一位村民手中捧着一本《葡萄栽培技术》仔细地查阅着。  相似文献   

16.
正正安县宝山村不断深挖生态优势,释放生态潜能,依托方竹林这一资源优势,闯出一条"脱贫致富路"。"去年,我家仅野生方竹笋就卖了6000多斤,收入1万多元。"正安县庙塘镇宝山村院坪组村民梁振雄喜笑颜开地给记者算着自家的"脱贫账":"从来没想过,后山这100多亩的野生方竹林现在变成全家的‘小金山’。"就在两年前,梁振雄家还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  相似文献   

17.
正产业发展有了金融"活水",保障了产业链条的完整衔接,真正做到了"扶持一个产业,带动一批农户,致富一个村庄"。"春雷响,万物长。"3月6日,适逢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务川自治县涪洋镇前进村村民开始了今年的辣椒育苗。"辣椒产业真的好,去年我家种了5亩辣椒,有1万多元的收入。"73岁的老人王考章说。前进村位于涪洋镇西南,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村土地面积24.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只有4475.8亩,建档立卡贫困户343户1614人,是典型的贫困山村。为了脱贫,村支"两委"以前曾多次带领村民搞小规模种植养殖业,但由于种种条件制约,都没有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正早春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大地,柳树已经抽出了嫩绿的枝条,记者来到赫章县辅处乡辅处社区罗戈组,只见坝子种满了早熟马铃薯,几名村民顶着太阳忙个不停。"人勤地有恩,土地变黄金,过了年我们就来地里干活了。"村民余万红一边挥着手里的锄头一边告诉记者,今年他种了3亩早熟马铃薯,4月份便可上市。"这个是错季马铃薯,价格贵着哩,预计每斤能卖两块钱。"  相似文献   

19.
农忙时节,记者来到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二官村,随处都能看到村民在田间忙碌的身影,大家边干边聊,期盼着今年自家菜园子里的蔬菜产量能比去年再翻番.去年,该村种植的9000亩大葱、4000亩辣椒、2000亩白菜和750亩的其他经济作物,实现了近7000万元的总产值.  相似文献   

20.
段清娟 《当代贵州》2020,(11):44-45
2月24日,大方县猫场镇箐口村生产组负责人李龙贤忙完与村民签订春耕辣椒种植协议工作已是傍晚,回家路上,村里路灯齐刷刷亮了起来。"4年前,村里连广场都没有,唯独学校一块空地,一到晚上村里漆黑一片,有辆车都很难顺利开到家门口。2018年,我们村集体结束没钱的历史,以后不仅有夜景,还会有夜市。"李龙贤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