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桐梓县依托方竹原产地优势,明确将方竹产业作为"一县一业"来打造,借"春风行动"之"东风",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竹,布局产业发展,按下特色方竹"出山"的"快进键"。在桐梓县,有很多以"方竹笋火锅"为招牌的餐饮店,商家总是很自豪地告诉外来客人:"我们这里的竹笋是方形的,肉厚,有嚼头!"金佛山方竹是大娄山脉特有竹种,这种竹笋因其形呈四方、有棱有角而得名。桐梓全县总资源面积43万亩,属自然分布中心,19个镇(乡、街道)均有资  相似文献   

2.
正贞丰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四场硬仗,立足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产品"三驾马车",推动实现农村美、产业兴、农业强、农民富,确保全县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一是强力打造"一县一业",助推脱贫攻坚。依托"中国糯食之乡"金字招牌,将糯食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引进贵州巷诺糯食集团,投资7.5亿元,全产业链发展,在省内外开设"贞丰一品"糯食连锁专营店200家,实现糯食产业产值6亿元,带动1万亩糯稻,1万亩  相似文献   

3.
正立足生态和资源优势,麻江县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蓝莓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稳步推进和发展。小小蓝莓已然成为麻江群众脱贫致富的"敲门砖"。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全国县级单位种植蓝莓面积最大的县和中国南方最大的  相似文献   

4.
正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天柱县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及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明确将生态土鸡养殖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同时全面融合发展油茶、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和食用菌5大重点产业,形成"1+5"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做大做强生态土鸡养殖主导产业。天柱以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平台,招商引进凤扬公司、金凤麟公司、世纪恒康公司等企业,采取"1+N"经营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养殖场+农户"的订单繁育、养殖  相似文献   

5.
正绥阳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将"精准扶贫"与"精神扶贫"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努力实现"精彩脱贫"。绥阳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把"精准扶贫"与"精神扶贫"有机结合,"春季攻势、秋季攻势"连战连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以来,开阳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抓好低效作物调减替代种植面积,以坝区产业为重点,发展短、平、快的产业项目,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抓好产业发展,保供市民"菜篮子"。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突出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大力发展"茶、果、药、菜、菌、竹"六大优势主导产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保  相似文献   

7.
正桐梓县是"中国方竹笋之乡"所产方竹被誉为"世界一绝、中国独有、娄山至珍、笋中之王、竹类之冠"。其产品丰富,种类齐全,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到全国各地。2018年9月2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桐梓县脱贫摘帽。桐梓的脱贫之路,离不开竹产业的巨大贡献。近年来,桐梓县把发展方竹作为农业重要支柱产业来抓,明确了"以方竹低产林改造为主,改植并举"的经营措施和"以方竹为主,多竹种相结合"的发展方向。通过大力开展人工造竹、改造方竹低质低效林,极大地提高方竹质量和方竹笋产量,让当地农民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致富路。  相似文献   

8.
正素有"竹子之乡"美誉的赤水市,是我国重要的竹业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竹材产区,拥有132.8万亩竹林,竹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赤水市将招商引资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做大做足"竹文章",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引进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好产业、好项目、好企业。围绕延伸产业链,以纸制品、竹木家具、竹集成材料、特色食品药品、新技术新材料"五大产业"为突破口,找准龙头企业补齐现有产业链,高端引进  相似文献   

9.
正承德县地处冀北山区,是全省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持县。2016年以来,承德县以实施"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为载体,探索建立"一园生四金"产业扶贫新模式,以党的建设领航企业发展,提高脱贫质效。党旗领航,增强精准脱贫内生动力遵照"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指示精神,承德县首先确定了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支撑,党的建设是脱贫攻坚政治保障的工作思路,把产业扶贫作为"摘穷帽""拔穷根",实现长期稳定脱  相似文献   

10.
正普定县精准选择韭黄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实现韭黄变"黄金",探索出一条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新路。普定县按照省委"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要求,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精准选择韭黄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构建起发展韭黄产业共同体,实现韭黄变"黄金",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各地围绕"一县一业"等工作思路,积极申报使用扶贫产业子基金,发展了一批优质项目和特色产业,扶持了一批农业企业,带动了一批贫困户增收。贵州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指出,要重点抓好扶贫产业子基金落地使用,进一步简化程序、优化流程,同步安排基金项目申报和评审。2017年初,贵州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扶贫产业子基金正式启动,计划投资1200亿元,存续期限10+N  相似文献   

12.
正青山变金山、林地变宝地。织金县财政每年安排1300万元专项资金,不断扩大皂角种植面积,同时在皂角林下套种南瓜、银杏30万亩。如今的织金,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7.15%下降到2019年的1.4%,今年3月正式脱贫"摘帽"。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织金县依托资源禀赋,结合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发展生态产业,将皂角作为"一县一业"特色主导产业全力推进,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把皂角产业推向"规模化、特色化、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安龙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食用菌产业成了安龙"贫困户参与积极性最高、脱贫孵化效果最好、辐射带动性最强"的扶贫支柱产业,有效提高了贫困群众收入。"一户贫困户承包3个大棚,年收入10多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划算,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值得!"3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安龙县栖凤街道办平寨村的食用菌产业园,种菇户陈雄一边加工菌棒一边说。2017年,陈雄承包了3个大棚种蘑菇。"去年5月份上菌棒,6月就开始出菇,有时一天  相似文献   

14.
正黔南州将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来打造,以旅游"九大工程"为抓手,推动黔南旅游产业从高速增长向优质转变,以奋发赶超的姿态全力迈向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近年来,黔南州将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来打造,以旅游"九大工程"为抓手,即着力系统地建立宣传和营销机制工程、改造提升一批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工程、谋划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工程、完善配套旅游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2018年拟安排资金2.1亿元,以补助方式支持每个深度贫困县发展一个比较优势突出、市场占有率高、增收潜力大、贫困农户参与度高和带动脱贫效果好的特色主体产业,做大做强"一县一业"。在"天然温室"黔东南州榕江县,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业正在全县蔚成大观,鼓起了当地百姓腰包;在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红芯红薯产业正带动县内同胞脱贫致富……2017年以来,贵州14个深度贫困县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实施"一县一业"规划布  相似文献   

16.
正4月3日,记者来到遵义市绥阳县詹廷强的家里,他的妻子米兆碧盯着相框里的遗像,禁不住泪流满面。詹廷强是绥阳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工程师。2017年8月20日,51岁的詹廷强前往绥阳县大路槽乡,对拟建的脱贫攻坚"组组通"公路进行前期测量,返回途中因心肌梗塞,再也没能醒过来。"5月份他才做心脏手术,医生叮嘱要休息半个月,可他心里放不下工作,只休息了两天就又赶到工地。"米兆碧说,这已经不是詹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贵州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来抓,重点推进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和"一县一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农业产业加速发展,生态家禽、蔬菜、茶、食用菌四大农业产业,共带动83.5万贫困人口发展。其中,生态家禽出栏1.47亿羽,蛋产量23.46万吨,产值126亿元,带动脱贫21.3万人;蔬菜种植面积累计1687.37万亩(次),产量2462.91万吨,实现产值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8,(4)
正脱贫攻坚工程实施以来,化德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针对产业覆盖面小、带动能力弱的实际,以"百企进百村"为契机,充分发挥服装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全力打造"脱贫车间"。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贫困户受益"的原则,由县政府统一规划,为每个车间投资10万元购买设备,作为启动资金;村委会提供厂房等基础设施,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企业提供流动资金、原料、技术,负责员工的培训、产品销售等,盈利由村委会和企业按股份比例分成。目前,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省按照"上规模、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总体要求,支持每个深度贫困县发展一个比较优势突出、市场占有率高、增收潜力大、贫困农户参与度高和带动脱贫效果好的特色主导产业,迅速形成规模效益。核桃、马铃薯、蔬菜、水果、特色养殖……秋收时节,走进贵州的广大乡村,随着"一县一业"的大力推进,产业强了,荒山绿了,百姓富了。2017年以来,贵州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牢记产业革命"八要素"、用好"五步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周虎  姚雪 《当代贵州》2016,(48):28-29
正水城县按照"搬迁一个寨子,打造一个景区,发展一个园区,激活一个集镇,脱贫一批群众"的思路,积极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模式。近年来,水城县积极探索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机制,以景区为核心、公司为平台、产业为支撑、股权为纽带、就业为保障,按照"搬迁一个寨子,打造一个景区,发展一个园区,激活一个集镇,脱贫一批群众"的思路,将地处边远、自然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