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刚 《探索》2012,(4):162-16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从"教科书体系的改革"到"经典文本的解读"、再到"研究方法的自觉"和"重大问题的探索"这一逻辑进程。在这一历程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逐步摆脱了旧教科书体系的束缚和西方话语模式的制约,开始了真正面向历史、面向本文和面向现实的理论反省和自我建构,从而使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刘曙光  李武装 《探索》2012,(1):110-115
文化哲学问题就是反思并追问人及其文化赖以成立的前提和根据问题。文化哲学作为现代西方主流哲学所孕育和负载的一种理智运思方式,伴随世界范围内"文化性生存"样态的渐次生成,其当代合法性在于哲学自救和人的自我救赎双重解释力。如此理解是基于对"文化的伦理本质"和"伦理的文化本性"的互文式揭示。文化哲学是一个开放性的学科,我们不必急于总结和定性"文化哲学"。文化哲学研究目前遭遇的问题及其化解路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完善中西文化哲学史的研究;重建中国的文化哲学框架;融合文化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视域,开启共赢互利的学术研究新局面;从方法论角度跨越文化哲学研究遭遇的学术瓶颈;把文化哲学研究纳入其他人文科学领域,寻绎文化哲学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比较哲学立足于传统,以比较的视野与研究方法 ,构建起一种面向世界的哲学范式。当代中国的哲学发展致力于时代创新,在与西方哲学进行比较对话的过程中,对中西文化融合积极探索,为推动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世界化、时代化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比较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创新》一书,通过分析比较哲学的学术语境和研究方法 ,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中融会贯通,在当代哲学研究的总体图景中,建构一种合理的比较哲学研究框架,促进当代中国哲学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学诠释与建构是从哲学上塑造当代中国"思想自我"的理性自觉.实践理论形态和学术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种基本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的建构应着眼于"中国化"的方向、理论体系建构和哲学把握时代的"问题意识".当代中国现代性问题和人的生存发展境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建构的富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5.
"穆勒问题"和经济学方法论的新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解决"穆勒问题"努力的失败和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和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当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探讨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但这种状况在国内并未引起足够的注意.本文探讨了当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思考的重要性增长的深刻根源,指出其多元化发展趋势,简要评介了其中几个重要方案,并就西方经济学方法论思考对中国经济学创新的意义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马克思从哲学视角构建了其社会发展理论;西方学人则在寻求其国家政策的理论依据中提出了各种发展理论;当代中国发展理论则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脱颖而出,为解决长期困扰着发展理论研究的"多元发展主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为理解社会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开辟了新的范式,对社会发展的规律作了新的概括。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哲学的第一个特质是"英雄时代"的结束,"大哲学家"、"天才哲学家"独自沿着一个纲领、一个方向构造哲学体系已不可能.当代西方哲学的第二个特质是认为哲学就是对大家习以为常的习惯、所遵循的那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审查活动,从宏观的方法来分析,可以分为修辞学论理哲学和逻辑论证的哲学.当代西方哲学的第三个特质是研究哲学的人有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两种,前者追求普遍性的哲学方法,后者追求特殊性的历史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索》2016,(3)
正由刘放桐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一书,运用了比较研究方法,高屋建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本质,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当代哲学走向、西方哲学研究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等诸多方面,对二者研究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整体性的研究,系统阐述了两大哲学的核心内  相似文献   

9.
"正德利用厚生"论是中国传统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思想模型,它揭示了传统社会为生存需要而向自然索取的必要性。中国现代文明为补足西方工业文明的进程而以进化论哲学作为指导思想,确立了理性主义和科学文化的价值。为克服当代工商业文明和人宰制自然而导致的弊端,应重新发挥传统道家思想,达成自然与人生的动态平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
我国研究黑格尔哲学的著名专家、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张世英先生,早已为学人所熟知。近20年来,他研究中西哲学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特别是德国现当代哲学及其相互结合,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天人之际"的新观点。张先生认为,哲学是关于人对于世界的态度或人生境界之学,应是建立在"万物一体"或"万有相通"基础上的,是真、善、美三者的统一。因此,《新哲学讲演录》以此为纲,分设本体论与认识论(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角度讲"万物一体"观,即"诗意境界"和"民胞物与"的精神)、审美观(主要讲万物一体不仅是真理,而且是美之所在,对万物一体的领悟是美的境界)、伦理观(主要讲万物一体是善之所在,对万物一体的领悟也是道德的境界)、历史观(主要讲万物一体的哲学,将指引我们从古今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规定的一元性与存在形态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自己的本质规定,它具有"一以贯之"的一元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形态又是演变的和多样的.构成一个"哲学形态"必具哲学问题、理论硬核、学说重点、文化形式等四个要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也必须从这四个要素去考察和把握."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全球问题的解答为切入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核心,突出人学学说的研究,并反映当今时代的文化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则以中国社会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为切入点,把毛、邓、江对于实践论的坚持和发展的成果作为核心,将中国的"人"的问题作为重点,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确立具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哲学思想.中国马哲界必须在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深化学术研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进一步建构和完整创立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能够自觉地把握我们判断中的"实然"和"应然"、"是"和"应该"之间的关系,是一项重要的哲学基本功夫。中西方在这个问题上都曾经历了"实然与应然"不分、"是与应该"相混淆的历史阶段。西方"以正为义"的传统,中国"以义为正"的传统,在今天都仍有表现。对于我国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阐述"中国精神"的理论研究来说,反省这一传统的得失,形成新的更加科学的思维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何以赞赏老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德格尔虽然是西方现当代的一位最重要哲学家,由于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有着和西方传统哲学完全不同的观点,认为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是血肉相连的关系。这种关系类似于中国古代哲学所说的“天人合一”或“万物一体”。因此,他非常赞赏中国古代的老庄哲学。但两者之间又有重大的差别,这也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学术标识和精神符号,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功能是用哲学的方式切中社会现实。狭义的"社会批判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几乎同义。全球化境遇下的紧张状态和矛盾冲突是承认理论及其争论进入公共领域讨论视野的现实动因,批判学派的承认理论由此应运而生。承认理论是社会批判理论的当代转型。社会批判学派的承认理论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座"思想富矿",对它的开掘有助于中国学者理解和把握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资源和理论走向。对于当代中国学者而言,当前重要的学术工作也许不只是从事一般的概念考证、代际划分和规范定义等细节考察,而是用"世界眼光"对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西方的新发展—承认理论及其完成的理论转型、思想实质和当代价值进行整体性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5.
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明确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曾发生哲学转向的现象。佩里·安德森通过对"编史工作"与"理论建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剖析,结合"哲学转向"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发展,提出了个人的预言和希望。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论启示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与实践、关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长处,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要有四个面相,也是四个构成性问题:返本、继承、超越和批判。此四个问题合理的解决理路当分别是:把返本与开新统统纳入大文化视野以及人类精神的当代走向之中,呈现一组相对比较真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立足于自觉的中华民族意识并联系普遍的中华民族心理,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中提炼出超越应用哲学和自给自足哲学的哲学问题来丰富发展马哲;超越问题已将马哲定位在世界哲学的架构里,因此不应局限在形态创新层面,而更应致力于对世界提供一种独特的智慧;中西马科对话才是更加合理的批判逻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只有同时发散繁衍这四个问题并渐次收敛趋同之,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才能生成,从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更具解释力(包括政治解释力和科学解释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及马工程才能最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书讯     
<正>由孙洪敏、牟岱、陈东冬撰写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全球一体化背景为研究维度,从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展现状的时代背景出发,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和总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特点、时代特色、功能作用和对世界的影响,是一部很有现实意义和学里价值的学术著作。该书是辽宁社会科学院的辽宁省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的最新研究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书结合当今国际背景和中国的时代背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在"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大的问题框架下,2010年度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形态"这个基本问题展开。此中,有的学者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而相当多的学者更愿意用"历史唯物主义"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本年度关于"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性"、"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社会形态理论"、"辩证法"等问题再度成为学界讨论的理论热点。在这些集中而热烈的研讨背后,潜藏的是学界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化省察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学术化研判,及时总结这一研究态势,对于推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文化自觉与中国认同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致力于探讨的重要问题。打破学科壁垒,从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学等多重角度探究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在水乳交融的学术对话中认识中国文化、促进中国文化认同,以历史眼光和主体意识反思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考察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研究之得失,探究现代中国文化的建构方式与中国人的文化面貌,体现了这组文章作者的共同努力。徐楠博士解读了古代文论基本观念的内在理路与当代意义,他认为古代文论乃至整个古代文化传统与当代中国血脉相连的特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自觉,古代文论基本观念研究将为"传统文化当代转化"这一热点话  相似文献   

20.
中国美学的理论大厦,建基于对人类生存现象层面的密切关注,形成了从艺术生理学的角度关注美与美感问题的传统。朱光潜的美学把西方的哲学美学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生理学美学圆融贯通,构筑了中国近现代中国艺术美学研究的一座高峰。但是,自1950代美学大讨论后,美学的古典传统、艺术生理学美学隐而不彰,代之以哲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一元美学,改革开放后又演变为纯粹西方的哲学美学研究,造成中国美学研究的现实困境。因此,复苏朱光潜美学的巨大生命力,接续中国艺术生理学美学传统,找到中西美学的接合点,是建设新世纪中国美学的突破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