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据科学家们预测,在21世纪的前30年内,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能源技术、航天技术和环境问题研究等领域内将取得重大突破和发展,并对经济、社会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本文就此作一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2.
我们正处在人类社会的转折期:不仅面临社会结构及社会体制的转型,而且经历着跨世纪的转折。人类生活的转折,引发人们的未来意识、反思意识和超越意识,引发人们的“跨世纪思考”。面对跨世纪的现实,许多必须回答的问题迫使人们思考:21世纪将是怎样的时代,将具有怎样的图景?如何把握未来人类社会的走向,抓住世纪之交的机遇?人应有怎样的准备,来迎接用世纪到来的挑战?如何以“21世纪的眼光”反思我们的现实,并调整人们行为的价值准则以及重点和方向?社会历史转折时期,人们的生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超越现实,以新的姿态跨入…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调整发展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文献信息服务将在人类社会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通过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开展信息服务,为知识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 21世纪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15年前在《第三次浪潮》中说:“进入21世纪,人们将面临全方位的革命,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模式,新的理论与实践,将伴随跨世纪的工业革命而诞生,人类社会将因此而发生重大变革。”(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32页)承温·托夫勒预言的启迪,由此联想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一举世瞩目的《建议》勾勒了一幅华夏大地跨世纪的革命蓝图,让我们从中顿悟到中国的企业文化在这场跨世纪的革命中将面临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博识文萃     
21世纪的钟声何时响起 “制定跨世纪的计划,描绘跨世纪的蓝图”,“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建设跨世纪的工程”,“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迎接21世纪的到来”,等等诸如此类的文字,几乎天天见诸报端,显示出了高瞻远瞩的宏伟气魄。 何时跨世纪?也就是21世纪始于何时:是2000年1月1日,还是2001年1月1日?议论纷纷,举世瞩目。 何时跨世纪?一个音调不定的号角。《人民日报》1995年1月1日的文章写道:“五年之后,我国人民将同世界人民一起迈入21世纪。”同一报纸1996年1月1日的文章中说:“再过五年,人类就要迈入21世纪了。”按照前一说法,21世纪起始于2000年,按照后一说法,则起始于2001年。简化一些,就是有“0起”和“1起”两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科学技术达到了时代的高峰,它曾以巨大的威力,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科学史诗画上了句号。21世纪,她以无比伟大的历史力量把人类带进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新的科学与变革的时代。她将比上个世纪更深刻、更彻底、更效能,因而必然会产生新世纪诞生时的剧痛,新旧对峙,对抗竞争,利弊  相似文献   

7.
张青希 《求实》2013,(Z1):89-91
<正>走向21世纪的人类社会,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都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相应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表明,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往往孕育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的发展的可能性。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代条件下,这种可能性无疑是大大地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发展的可能性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现实,将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以何种姿态走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跨世纪发展的关键时期。新世纪来临之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既给我们的干部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带来了新的机遇,又使我们的干部培训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水平,关系到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全面迈向21世纪的重大问题。 一、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干部培训的重要地位 要把一个稳定的充满发展活力和生机的中国带入21世纪,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强国的地位屹立于国际社会,离不开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长期坚持,而这又有赖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培养、武装各级领导干部。 1.干部培训是个重大问题。对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作了重要论述。早  相似文献   

9.
即将结束的20世纪,是迄今世界历史上变革最大、意识形态斗争最激烈、科学技术与知识增长最快、国际社会震荡最剧烈、流血最多和怨恨最深的一个世纪o。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全球大混乱、大分裂和“大灾变”①;即将到来的ZI世纪,人类将面临更多的全球性问题,如世界和平与安全、人口膨胀、金融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所有这些都是跨国界、跨民族和跨文化的全球性问题,因而迫切要求各国站在全球化立场上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全球利益与民族利益之间存在着某种紧张关系。跨世纪的中国,随着香港。澳门及以后台湾的回归,将愈加呈现出一个多…  相似文献   

10.
赵冰 《求实》2009,(Z2)
进入21世纪,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人才的载体是教育,教育的成败在教师。因此,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有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目前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其中的青年教师书历史地承担这一重任。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全人类新经济的世纪,新经济使得全社会都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和更激烈的竞争。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区域一体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新的变革和机遇。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我国参加WTO、融入全球经贸体系运作,全社会都将融入激烈的社会发展竞争浪潮中。竞争的结果:一方面是企业为社会和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变革了产业结构,引发了新军事变革,影响了国家的盛衰和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面对全球新一轮激烈变革的态势,各国决策者、企业家和学者都在研究和展望21世纪的发展趋势和机遇。温家宝总理  相似文献   

14.
赵曙明 《唯实》2002,(3):77-80
21世纪企业的竞争已转向知识和科技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知识与科学技术的“承载者”——人才的竞争。面对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激烈竞争,诸如全球化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经营的价值链观念转变等,企业人力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一个稳定的充满发展活力和生机的中国带入21世纪,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强国的地位屹立于国际社会,取决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长期坚持,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青年一代及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青年干部能不能负起重托,担当起跨世纪的历史重任,是关系到中国进步与发展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下半叶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显示巨大作用的历史条件下,率先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这标志着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学说和生产力理论,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核心部分科技生产力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纪相交之际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行跨世纪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求党政领导第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把解放和发展第一生产力当作第一社会实践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这就标志着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进  相似文献   

17.
要把一个稳定的充满发展活力和生机的中国带入21世纪,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强国的地位屹立于国际社会,取决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长期坚持,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青年一代及年轻干部健康成长.青年是祖国的希望.为实现承前启后、强国富民的跨世纪的历史使命,必须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青年领导者.  相似文献   

18.
一、养老社会化是历史的必然 养老社会化是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的问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全球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进入21世纪后,将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中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对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为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21世纪的人才应该具备何种素质,教育工作者又该如何培养这种素质?我们特作如下探讨: 一、跨世纪人才思想文化素质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趋向多元化,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渗透,和平演变的威胁依然存在,因此,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对于跨世纪青年一代来说,政治信念至关重要: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共产主  相似文献   

20.
时代的列车正驶向21世纪,举世瞩目的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接受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通过了李鹏总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是经全国人民代表的认可的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一个跨世纪中长期计划,也是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的跨世纪宏伟蓝图。这一计划能否顺利实施,蓝图能否变为现实,有无一支跨世纪的德才兼备干部队伍至关重要。几十年来,毛泽东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然而在争抢经济和社会发展快车道的进程中,如何适应跨世纪的特点,根据实现远景目标的需要,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领导人才,确是我们当前党的建设中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笔者想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