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卢卡奇在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将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解释为仅仅是方法,即总体性的辩证法。这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贯穿于卢卡奇的思想体系中,"总体性的辩证法"也成为卢卡奇思想的重要范畴。本文通过解释总体性的辩证法这一范畴,挖掘卢卡奇思想中诸范畴间的内在逻辑顺序和逻辑层次。  相似文献   

2.
牛新兰 《世纪桥》2011,(3):42-43
总体性辩证法是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精心论述的一个基本范畴,也是他一生始终坚持的重要思想。总体性辩证法总想是卢卡奇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这一思想唤起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重新思考,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志勇 《探索》2006,42(5):120-123
在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之谜,并把共产主义看成是对它的解答.如果说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著作中,致力于探求历史之谜的理论解答,那么当今中国所做的一切,则是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历史之谜的现实解答.  相似文献   

4.
张一兵 《唯实》2000,(7):20-22
科西克是前东欧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具体辩证法》一书中说:“战后马克思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最主要的哲学论战是围绕总体性问题展开的”(见科西克:《具体辩证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42页。以下凡引自该书,只注页码)。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与青年卢卡奇相比,科西克对总体性的思想起源作了历史性分析。他认为,近代思维中,特别是斯宾诺莎的能动与被动的自然概念里,已包含了总体范畴;而德国古典哲学则对总体性概念作了最详尽的讨论,并使这一规定成为“在论辩中区别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中心概念”(第21页…  相似文献   

5.
向夏莹 《世纪桥》2009,(1):95-96
总体性问题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十分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前驱在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描述了物化、异化现象之后,接着就去寻找克服异化的方法,这就是“对总体性的渴望”。  相似文献   

6.
总体性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则。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坚持和继承了总体性原则。他们把整个无产阶级以及阶级意识看作一个总体,把意识形态看作是整个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法兰克福学派开始不再从总体上看待意识形态。他们认为,总体性的社会只不过是把非同一性陷于贪婪的物欲中的统一的工具理性世界,无产阶级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为产生总体阶级意识的客观基础被消除了。后马克思主义则公开拒斥意识形态的阶级还原论,将基于阶级的总体性批判演变成多元主体的个体言说。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理论.它在市场经济的物与物的关系面前,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与人的关系.<资本论>创立的科学的商品范畴、货币范畴、劳动力商品范畴、资本范畴、地租范畴、人的全面发展规律等理论,对我国的"以人为本"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始终是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实践活动、能动作用联系在一起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无产阶级历史主动性学说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无产阶级历史主动性学说视野中来考察,有助于深化对其理论基础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也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当前形势下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徐冬先 《世纪桥》2012,(9):28-30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西方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释与探索,其理论一些方面属于马克思主义,有些方面又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思想。本文就最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格奥尔格·卢卡奇的总体辩证法思想展开深入地论述,从其继承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科学内核三方面出发,与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相联系,着重地探讨了他的总体性辩证法的当代功能,为我们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借鉴这一理论,并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卢立奇根据总体的观点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运动的规律和历史主客体关系的状况,揭示社会革命的必然性。可见,总体论在卢卡奇的整个学说体系中起关键作用。而卢卡奇的总体论也决非空洞无物,而是充满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