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书荐作者:傅佩荣著出版:东方出版社《哲学与人生》摘录: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方东美先生说:"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换言之,哲学不能当饭吃,但是能使人知道吃饭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樊树林 《党史纵横》2014,(10):61-61
正人称"和平将军"的张治中,作为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自1924年追随蒋介石,逐步成为蒋介石的心腹重臣。特别是他担任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一处)多年,一直尽心尽力为蒋介石排忧解难,不辞辛苦,还往往换不来蒋的好脸色。因此,当时国民党政界不少人嘲笑他为蒋的"灶下婢"。而张治中的儿子张一纯在对父亲的回忆中曾讲到:"在蒋的面前肯说话和敢说话的人很少,而在军人当中,张治中算是最肯也是最敢说话的一个了。"也就是说,张治中并不是对蒋毫无原则地唯命是从,可谓"婢"而不"卑"。  相似文献   

3.
正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是中共领袖人物中与蒋介石打交道最多的人,并因此为人们所熟知。除多次与蒋介石见面外,周恩来与蒋介石的书信往来也颇为频繁。从1936年9月至1941年1月,为建立合作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曾八次致信蒋介石。笔者通过阅读有关这八封信以及蒋介石以不同方式回复的史料,深感这是周恩来运用书信方式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劝蒋""逼蒋"团结抗日的"笔战",从中也能感受到蒋介石被劝被逼而"应战"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在国民党政坛之上,吴稚晖曾是一活跃人物。他不仅作为政治家时而活跃于国民党政坛之台前,更是常常作为理论家活跃于国民党政坛之幕后。在本世纪20年代初,作为理论家的吴稚晖曾将自己研究的视野投向过哲学领域,构造了自己的宇宙观。虽然这一宇宙观在影响上远不如他同时构造的所谓"人欲横流"的人生观那么大,但是,它却是吴氏诸多理论的哲学基础,也是国民党的官方哲学逐渐从孙中山的朴素唯物主义蜕变为蒋介石的唯心主义"力行哲学"的过渡性环节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之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常在电视剧中发现蒋介石的名号实在太多,常见的就有"委员长"、"总裁"、"委座"、"校长"等等,可见这个老蒋在其"职场"里的傲人经历。其实,蒋介石早期追随孙中山时,得到的多为参谋长、参军一类不掌握实际权力的职务:例如居正的参谋长,孙中山总统府参军,陈炯明的作战科主任,许崇智  相似文献   

6.
常家树 《廉政瞭望》2007,(10):41-41
1949年初,蒋介石下野回到溪口。经过3个月的思考与探讨,蒋介石意识到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国民党内部存在着种种腐败行为。蒋介石承认:国民党军队"表现出来的贪污腐败,真是无奇不有,简直难以想象。这样的军队就不能不走向失败"。他认为,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根源又在于国民党  相似文献   

7.
<正>与"少年继母"游学上海1921年,蒋介石母亲去世,当时,尽管国民党内部斗争激烈,华南军事局势吃紧,蒋介石却遵奉古礼服丧,在溪口守丧数个月之久。蒋介石把母亲安葬之后,与蒋经国的母亲毛福梅亦正式离异。蒋  相似文献   

8.
正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为何挑起"迁都之争",史学界一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革命形势的发展已使蒋介石感到在武汉无法实现其建立军事独裁统治的阴谋";"另一方面,南昌地区和江西已在蒋介石的控制之下。在南昌,他可以为所欲为"。其实,"迁都之争"是蒋介石阻挠汪精卫回国,争取时间完成反革命政变准备的"杰作"。这才是他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9.
《湘潮》2017,(8)
正1947年,蒋介石命令胡宗南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面对胡宗南的大军,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央决定在陕北不走。"这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对局势的洞悉和非凡胆识。国民党军进占延安后,蒋介石天真地认为:"共军必无法在陕北负隅,只有往绥德、米脂一带流窜,或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山区。"在这样的判断下,蒋介石开始考虑如  相似文献   

10.
<正>1945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六次高呼"毛主席万岁!"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据有关人员透露,站在台阶前迎接的蒋介石一见毛泽东进了官邸,就高喊"毛主席万岁!"喊了三次,而后他跟毛泽东会谈。蒋介石日记里面写到,他很佩服毛泽东,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正>早在1928年5月,蒋介石的日记中就提出了"不抵抗主义"。当年4月,蒋介石率兵北伐,目标是打下北京,结束奉系军阀的统治。同月19日,日本  相似文献   

12.
正红军长征堪称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然而近年来却遭到极少数人的质疑,其中"蒋介石‘放水’说"最具代表性。有一位海外女作者甚至推断:"蒋介石放走红军还有一个更秘密的纯私人动机:他要斯大林释放在苏联做人质九年的儿子经国。"事实上,这一观点根本不能成立。第五次"围剿"后期,蒋介石为了避免在进攻中央苏区核心区域时损失过大,故运用"驱其离巢"之策略,在西面留出缺口,  相似文献   

13.
正大革命时期,他因结党营私、购枪造械、破坏革命,被朱德拘捕关押。井冈山时期,他公然与工农革命军作对,差点暗算了毛泽东。红军长征后,他鱼肉乡民、祸害无辜,只为获得蒋介石的青睐。80多年后,他的恶名被收入《新中国剿匪反特大纪实》,他就是被毛泽东、朱德及蒋介石同时铭记在心的,几乎与东北恶魔"座山雕"、湘西惯匪"山哥"齐名的,被湘赣边界人称"活阎王"的肖家璧。  相似文献   

14.
<正>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代表中共的周恩来与蒋介石进行过许多次谈判。无论是蒋介石用老乡、封官还是许愿的方法拉拢,还是用"威权"进行压制,周恩来总能应对自如,不为  相似文献   

15.
正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集团追随美国,企图移植美国的军事制度,全面推行"军队国家化",阉割原"党军"的革命性和进步性,改变国民革命军的性质,削弱军队战斗力,这是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制度原因。国民党"党军"体制国民党"党军"体制是从创办黄埔军校开始的。1924年6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市黄埔区正式成立,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驻校党代表,校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30年代,蒋介石"师从"德国,经常派人去考察、学习,还进口了大量德国的武器和特工器材,而且聘请德国军事专家做顾问。然而"战争狂人"希特勒一向看不起中国。他认为中国地大物贫,野蛮落后,饿殍遍野,一无是处。而不少受蒋介石、陈立夫派遣到德国见过希  相似文献   

17.
蒋介石不甘心对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三次"围剿"的惨败,于1932年秋开始推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谋略,他得意地称之为政治、军事双管齐下的"新战术".从第四次"围剿"到第五次"围剿",国民党推行的这种"政治围剿"步步深入到接近革命根据地的所有地区,给红军和根据地广大人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谁是蒋介石"政治围剿"策略的始作俑者?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特殊人物,他就是蒋介石"三顾茅庐"得到的"奇士"杨永泰.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12,(2):59
温先星(1914—1990),江西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在中央红军转战贵州期间,和王占秋、曾思玉一起在龙里县一个区公所,俘虏、教育、释放了数倍于己的当地军政官员,制造了红军大部队不日要拿下贵阳城"活捉蒋介石"的声势,并准确向中央红军传送了"蒋介石在贵阳"的战略情报,是红军"兵临贵阳"的亲历者。温先星、王占秋、曾思玉3人的侦查和佯动,情报准确,使滇军部队受蒋介石命令离滇赴黔、云南空虚,中央红军的"兵临贵阳逼昆明"战略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事变过去7个月后,对于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仍然难以下定决心。此时,南京已经是危在旦夕,每天都有日军飞机在南京城上空狂轰滥炸。这一天,冯玉祥风风火火地闯进了总统府,请求辞职。他气冲冲地对着蒋介石说:"人家共产党要求把军队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  相似文献   

20.
梁琨 《党的文献》2011,(4):117-118
不久前有人撰文称,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该文说: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六次高呼:‘毛主席万岁!’"文章最主要的根据是《大公报》的报道。它说,1945年10月9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张治中设宴款待毛泽东的消息。在酒席上,毛泽东作了希望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