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这是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针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作出的战略决策。应全面理解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新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一个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和创造性地回答两大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由此形成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构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深刻反映了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新的思想理论,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  相似文献   

3.
论人文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人文认识肖峰我们的哲学界对“科学认识”和“社会认识”已进行了不少研究,而对“人文认识”的探讨则相形见“弱”。在时下重建人文精神的呼唤声中,在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时亦需提高人文素养的背景下,对“人文认识”也进行一番认识便显得不无必要。一、“人文”与...  相似文献   

4.
“全盘西化”文化观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盘西化”文化观的再认识李毅一、思想渊源30年代的所谓“本位文化建设”论,从中西文化冲突的角度来看,是本位文化受到客位文化严重冲击而引起的“重整反应”。有的学者称之为“本土运动”①。二十年代有过一次,30年代是第二次。与中国文化本位论正面对立的,是...  相似文献   

5.
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企业的转机建制对企业内部的经营、劳动诸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那么怎样才能使劳动竞赛常赛常新,以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来推动企业的转机建制呢?一、实现“三个转变”,寻求竞赛最佳点第一个转变,要使竞赛内容由空洞向务实转变。劳动竞赛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职能,一种积极因素。故而对其内容的选择不应是模糊、空洞、不好把握的。因而,随着企业深化改革,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式等机制的不断改进,劳动竞赛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一、领导干部讲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江泽民同志也指出:“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决定“干部”“人才”的重要因素,就是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我们党的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思想政治素质是比较高的,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了领导骨干作用,经受住了各种风险的考验。但世纪之交,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正处在一个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十五大时,全国  相似文献   

7.
最近,张彬撰文从“时间差”这个新角度对社会主义优越性进行了研究。1.时间差的依据。所谓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优越性之间的“时间差”,是指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实现程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之间并不具有绝对的“同步效应”,而表现为相对的“滞后效应”。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的潜在形态,与外化的现实形态之间,将长期存在一个“时间差”。这种“时间差”究竟从何而来?首先,某种社会制度相对于  相似文献   

8.
形武主义文论家雅各布森于上世纪20年代提出了“文学性”概念;无独有偶。这一概念在世纪之交被再度提出。两个“文学性”在理论内涵、时代理论背秉与学术使命方面相去甚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承继关系。面对这一两面性,我们应加以全面认识。而对“文学性”的思考从未消逝或藏匿,对“文学性”的界定也是在文论史一次次重心转移的过程中。伴着人们对文学的不同理解而产生不同的意义。新“文学性”不仅是对旧“文学性”理论上的纠偏,更是与其一脉承继。  相似文献   

9.
形武主义文论家雅各布森于上世纪20年代提出了“文学性”概念;无独有偶。这一概念在世纪之交被再度提出。两个“文学性”在理论内涵、时代理论背秉与学术使命方面相去甚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承继关系。面对这一两面性,我们应加以全面认识。而对“文学性”的思考从未消逝或藏匿,对“文学性”的界定也是在文论史一次次重心转移的过程中。伴着人们对文学的不同理解而产生不同的意义。新“文学性”不仅是对旧“文学性”理论上的纠偏,更是与其一脉承继。  相似文献   

10.
(一)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执政50多年来在国家发展观上的历史性突破,是我们党一切为民发展观的又一鲜明写照,是我们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履行以发展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相结合的又一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而…  相似文献   

11.
王红 《理论前沿》2001,(24):21-22
(一)首先要弄清国家权力的取得形式和来源是什么权力现象从古至今的客观存在 ,说明人类社会需要权力 ,权力也是人类组织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社会、国家和法律的产生、存在与发展 ,本身就表征着权力的客观属性 ,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因此 ,权力也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而不断演化的文明形态之一。从人类社会自古至今权力现象的发展演变看 ,权力的取得形式和来源有多种多样 ,有所谓“神授权力”、“天授权力”、“君授权力”、“世袭权力” ,也有以篡位、政变、暴力、掠夺等方式取得权力 ,这是权力的非法治状态。近代以来 ,随…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移居海外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华侨华人社团”、“华文学校”、”华文报刊”被称为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也是我们做好海外联谊的主要渠道。而华侨华人社团则是华人社会的基石和核心。一、华侨华人和新华侨华人在习惯上,传统华侨华人有多种称谓:“海外华人”“、海外华侨华人”“、华侨华人”“、华人”。“华侨”以国籍为标准,“华裔”以血统为标准。“华人”的界定则比较模糊,但它特指外籍华人。新华侨华人的“新”是相对于传统(或老)华侨华人而言的。这个“新”,主要指新移居华人,这部分人主要是指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移居国外的华侨…  相似文献   

13.
论“十五”计划纲要对政府职能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五”计划纲要对政府职能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指导“十五”计划行政改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大量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出现,吸收了众多青年就业.这些“两新”青年游离于传统体制外,因此在基层出现了许多团建工作的盲区和管理空白点.针对这一现象,必须加强“两新”组织团建,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加强街道团工委对“两新”组织团建的指导,“两新”团组织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和青年特点,积极探索符合“两新”组织发展规律的团建工作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新社会阶层”与“新就业群体”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合,加强新就业群体视角的新社会阶层研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社会变迁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新就业群体”就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较高,“流量”渗透到生产、评价、业绩以及经济社会地位等各个方面,群体内部分化很大,发展变化快速而迅猛,且以“新工人”为主体。当前,应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四个方面全面加强“新就业群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仁爱”是杜诗的灵魂,也是杜甫为人的本色,杜甫首先是仁者,杜诗的仁爱主要是继承了儒家传统并有所发展;将仁爱精神放在现代人类社会的大背景下与博爱相比较,仁爱最符合中国国情,当前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首先需要仁爱;人类社会要实现和平共处、和谐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仁爱。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转型,大量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出现,并吸收了众多青年就业,这些“两新”青年游离于传统体制外,因而在基层出现了许多团建的管理盲区和工作空白点.针对这一现象,必须加强“两新”组织团建,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加强街道团工委对“两新”组织团建的指导,“两新”团组织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和青年特点,积极探索符合“两新”组织发展规律的团建工作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一、反治法的一般认识 反治法,又称从治法,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一般认为,当人身阴阳、寒热、虚实失去平衡,致寒盛患者见“热盛”证侯,热盛患者见“盛寒”证候,虚寒患者见“实热”证候,用反治法旨在调整人身阴阳的偏差。从《素向·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  相似文献   

19.
哲学界有关康德哲学体系中“自在之物”的评论纷芸杂陈 ,褒贬不一。该文从“自在之物”与西方哲学史的关系、其在康德三大批判的理论建构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哲学的影响这三个维度来对“自在之物”作一番综合的省察 ,指出 :“自在之物”乃康德为传统形而上学走出困境而独特运思的范畴 ;是其理论建构的基石 ;是后世哲学发展的生长点。总之 ,其积极意义远过于其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现代刑罚的文明与进步,其本质属性彰显为宽容性.而现代刑罚的宽容性成就了社区矫正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社区矫正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即矫正对象.社区矫正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跨界学科,其突出特点是多种学科的综合,是刑事政策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社区矫正是“社区制裁”的性质,而不是单纯的“社区刑罚”.社区矫正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