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性犯罪是当前青少年犯罪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青少年性犯罪不同于其他犯罪案件,有它的特殊规律。本文就青少年性犯罪的主客观因素及对策,作一些探讨。一对于青少年性犯罪问题,西方心理学家作过许多研究。十九世纪末就有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一产生就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广大青少年被网络文化所包围,其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必然要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在网络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犯罪出现了犯罪总量增多,性犯罪明显上升,贪利性犯罪居高不下,智能犯罪非常突出等特点,因而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的状况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为第十九届国际警察高度专业化研讨大会交流论文。文章首先对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变化中出现的三次犯罪高峰作了简要回顾。继而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少年犯罪数字增大、比例过高并“居高不下” 的事实为依据,探讨当前社会转型期中国青少年犯罪的变化特点:在青少年犯罪方面,初犯年龄提前,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主体;在青少年犯罪类型方面,除传统的类型外,绑架、雇佣杀人、涉枪案件、盗窃机动车、计算机犯罪等日渐增多;在青少年犯罪形态方面,团伙犯罪突出,出现了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随后,文章对跨世纪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体预测:一般案件不会大幅度增加,重、特大案件继续上升,侵财及性犯罪是主要犯罪类型,暴力性犯罪、团伙犯罪、跨国犯罪更趋严重。根据我国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文章进一步阐述了标本兼治,教育和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预防及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青少年是社会流动的主体,也是恶性犯罪的主体.农村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低龄化连续化、消费型犯罪和团体暴力性犯罪的特点.社会流动中相关环节的断裂导致了农村青少年犯罪现象的产生.农村社会工作要从断裂的实际环节开展,其中组织建设是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也是居高不下。总的来说,青少年犯罪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犯罪绝对人数上升;初犯者比例增大;犯罪年龄低龄化,人员团体化,手段成人化,类型多元化;侵财性最为突出,暴力性犯罪所占比例较大,犯罪者大多是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自觉进入犯罪状态,因受教唆而犯罪的比例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6.
非典型性犯罪在犯罪手段、犯罪动机等方面有别于常规的、典型的犯罪。非典型性犯罪原因包括社会的、个人的原因。防范非典型性犯罪关键在于对非典型性犯罪有所认识并予以重视 ,对其极小预警、极早防范 ;既要运用犯罪防范的基本模式实施防控 ,又要对症下药以非典型防范应对非典型性犯罪  相似文献   

7.
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网络不良文化的传播 ,导致青少年心理扭曲 ,并加快犯罪的进程。具体表现为 :网络传播西方价值形态文化 ,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网络的淫秽站点泛滥 ,对青少年危害极大 ,导致青少年性犯罪与暴力犯罪增加 ;网络暴力文化的传播 ,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误导 ,导致校园暴力和有组织犯罪的增加 ;网络散布仇恨情绪 ,宣扬恐怖主义以及其它邪恶思想 ,使青少年中毒至深。受网络影响 ,传统的青少年犯罪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有效地防范与控制网络条件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 ,应发展良好的网络文化 ,引导主流的文化氛围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 ;完善刑事与行政立法 ,对网络不法行为进行科学的界定 ,为有效打击青少年涉网犯罪提供法律依据 ;建立专门化的网络执法机构 ,有效地防控青少年涉网犯罪 ;立足教育和引导 ,重在预防 ,通过综合治理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8.
非接触性犯罪的本质是传统犯罪互动的异化或者升级,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无人机技术、机器人和应用力学技术等实现的"犯罪—被害"间接互动关系的犯罪。非接触性犯罪的主要特征包括犯罪互动隐蔽化、犯罪互动便捷化、犯罪互动非现场化和犯罪互动结果增量化。被迫被害犯罪、缺席被害犯罪和交易被害犯罪都能以非接触的方式实现。非接触性犯罪数量有超越传统接触性犯罪数量的趋势,这是由犯罪机会的变化而决定的。非接触性犯罪侦办中存在一系列难点。应当通过转变姿态、优化样态和改变状态等措施加强非接触性犯罪的打击效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色情文化的泛滥已经导致了青少年性犯罪比率的逐年上升。色情文化泛滥与青少年性犯罪之间具有相关性:色情文化解除了青少年性欲求的社会伦理道德束缚;色情文化误导了青少年的性观念;色情文化扭曲了青少年的性心理;色情文化挑逗青少年实施性犯罪。预防青少年性犯罪有以下措施:铲除色情是关键;加强教育是保障;净化环境是前提。  相似文献   

10.
性犯罪,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犯罪现象。近年来,我国的性犯罪大幅度上升,已成为妨害社会治安、败坏社会风气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提到性犯罪,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只是强奸妇女罪和奸淫幼女罪。这与刑法只规定了这两种犯罪是分不开的。就法学界来说,对性犯罪的研究绝大多数是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去探讨性犯罪(其实主要还是强奸罪,偶尔涉及淫乱型的流氓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暴力性犯罪近几年来在广州市接连发生,犯罪人数逐年增加,出现了低龄化、团伙化的倾向,已成为刑事犯罪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以东山区为例,从一九八四年至今年五月,中小学生犯罪案件有二十七宗三十三人,其中暴力性犯罪的就占二十宗二十四人,为犯罪人数的73%。在暴力性犯罪中:抢劫十三宗十七  相似文献   

12.
浅析女性犯罪人由被害到犯罪的"恶逆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性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犯罪人具有从被害人到犯罪人转变的过程,即女性犯罪的"恶逆变".女性犯罪"恶逆变"在暴力犯罪和性犯罪中比较突出,所侵害的对象具有特定性.女性犯罪"恶逆变"的发生是一个犯罪动机形成的过程,其直接动因是消极的不良情绪的长期积累,为泄愤导致"恶逆变";急于摆脱当前不幸处境,以恶抗恶,导致"恶逆变"的发生;对人生的绝望,导致"恶逆变".女性犯罪"恶逆变"与犯罪主体的消极心理密切相关.要预防女性犯罪"恶逆变",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区环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预防犯罪的作用;各级司法部门要及时、严厉打击家庭暴力犯罪,运用法律手段预防女性犯罪;家庭成员之间应建立起平等和睦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女性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13.
日前,国际刑警公布了根据俄罗斯警方提供的2002年犯罪统计数据,共分七类,主要包括谋杀、性犯罪、严重伤害、盗窃、诈骗、假币、毒品犯罪,以及相对应的破案率和犯罪  相似文献   

14.
法国2000-2003年犯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03年犯罪状况 2003年,法国警方登记的全部刑事案件总数为3974694起,发案率为666.61‰,破案率为28.80%。在全部刑事案件中,凶杀、性犯罪、严重伤害、盗窃、诈骗、与假币有关的犯罪和毒品犯罪等七类刑事案件为3033475 起,占全部刑事案件的76.32%;凶杀、性犯罪、严重伤害等侵犯人身权利犯罪案件 177753起,占全部刑事案件的4.47%,占七类刑事案件总的5.86%;盗窃、诈骗、与假币有关的犯罪等侵犯财产权利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犯罪中占很大比重,犯罪人数的增减和案件数量的升降无不伴随青少年犯罪的变化而变化。在新形势下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测和研究,对于搞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做好预防犯罪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一、河南省青少年犯罪概况建国以来,河南省青少年犯罪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59年以前,整个社会发案率,青少年犯罪率也低,平均每年300人左右。1955年是青少年犯罪最低年,全省只有46人犯罪,占全部案犯总数的0.81%。1959年以后,特别是十年浩劫的影响,严重败坏了社会风  相似文献   

16.
第四次工业革命引发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运用、量子计算时代的到来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催生了非接触性犯罪。电信诈骗犯罪是非接触性犯罪中发展最为猖獗的一种。电信诈骗犯罪的过程就是非直接接触的心理诱导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探析电信诈骗犯罪多发的原因,识别电信诈骗者实施心理诱导的骗术,切断犯罪人与被害人互动链条,以此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构筑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法治防线、心理防线、科技防线和制度防线。  相似文献   

17.
完善我国性犯罪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性犯罪立法存在着滞后性 ,借鉴英国性犯罪立法 ,我国的性犯罪立法应着力于完善罪名 ,补充刑法条款的具体规定———扩展强奸罪内涵或将强奸罪一分为二 ;设立奸淫幼女罪 ;增加婚内强奸罪的条款 ;对同性恋中的犯罪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性贿赂要有专门立法 ;对网络色情进行专门立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1年、2010年两次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资料的比较研究,发现:不满16岁、农村、闲散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明显上升;侵财犯罪依然居首有所下降;性犯罪、杀伤犯罪均有上升;重新犯罪总体比例大幅下降。研究认为,需特别关注辍学、留守儿童,建立同伴教育机制,改善未成年人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黑社会集团犯罪、毒品犯罪、性犯罪、破坏生态犯罪,以及艾滋病毒的蔓延,已成祸害人类的世界六大公害。还有一些地区因民族和宗教冲突酿成的战乱,使成千上万无辜生灵涂炭。罪恶的战争犯罪加上世界公害犯罪,在未来世界究  相似文献   

20.
防止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几点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统计,五、六十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比例在整个犯罪人数中,仅占20%至30%;而1974年以来,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犯罪人数中已占到70%至80%。青少年犯罪率上升还有以下特点:第一是低龄化的趋势。据几个城市的抽样调查证明,六十年代的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是17至21岁,从1979年开始,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段前移到14至17岁,其中犯罪的高峰年龄男性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